在冰島美食協會舉辦的年度頒獎禮上,史國棟被授予“文化融合特彆獎”。頒獎詞中寫道:“川渝味道不僅帶來了美食,更讓冰島人重新認識了自己的食材。麻辣與鮮甜的碰撞,就像火山與冰川的共生,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味覺奇跡。”
領獎時,史國棟的目光越過歡呼的人群,望向遠方的極光。
當第四十六家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酒樓門店在阿克雷裡亮起暖黃色的招牌時,史國棟站在北極圈邊緣的寒風裡,望著被晚霞染紅的海麵,手機突然震動起來。
屏幕上跳出的是冰島北部最大城市阿庫雷裡的市長邀約——對方希望能將火鍋納入城市旅遊推廣的特色項目。
這通意料之外的電話,讓他意識到,川渝味道在冰島的征程,才剛剛進入高潮。
“史總,本地供應商主動提出合作!”李秘書長裹著厚重的羊毛圍巾,臉頰被寒風吹得通紅,卻難掩眼中的興奮,“雷克雅未克的有機農場想專供我們散養羊肉,還有個冰川水品牌想聯名推出‘冰火’飲料!”
會議室裡,地圖上密密麻麻貼著新店選址的標簽,從南部黑沙灘旁的維克小鎮,到東部峽灣深處的埃伊爾斯塔濟,每個標記都像是等待點燃的火種。
然而,擴張的速度遠超預期,新的難題也隨之而來。在埃伊爾斯塔濟籌備分店時,當地居民聚集在市政廳抗議。
“我們不想讓小鎮變成遊客的食堂!”白發蒼蒼的老漁民古德倫拄著拐杖,聲音顫抖卻堅定,“這些火鍋店搶走了我們鱈魚的配額!”原來,隨著門店數量激增,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酒樓對冰島鱈魚的采購量已占當地捕撈量的15,觸動了傳統漁業的敏感神經。
史國棟連夜驅車四小時趕到埃伊爾斯塔濟,在漁港的舊倉庫裡,他推開彌漫著鹹腥氣的木門,看見十幾個漁民圍坐在長桌旁,桌上擺著剛切開的發酵鯊魚肉——那是冰島最具爭議的傳統食物。
“我知道你們覺得我們在掠奪資源。”史國棟脫掉大衣,露出裡麵印有維京戰船圖案的川渝味道圍裙,“但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合作。”
他掏出平板電腦,展示出一組數據:川渝味道在全球的供應鏈網絡,可以幫助冰島海產品打開中國市場;同時,餐廳願意出資改造漁港冷庫,提升本地魚類的保鮮技術。
最讓漁民們心動的,是史國棟提出的“漁民體驗日”計劃——讓遊客跟著漁民出海捕魚,再將新鮮漁獲直接送上火鍋餐桌。“這不是掠奪,而是讓全世界看見冰島漁業的價值。”
他的話讓會議室陷入長久的沉默,最終,古德倫咬開一塊鯊魚肉,咧嘴笑道:“那你們得教我怎麼把這玩意兒涮進麻辣鍋!”
解決了供應鏈危機,團隊開始在文化融合上大膽創新。在雷克雅未克的旗艦店,每周三都會舉辦“維京火鍋夜”。
服務員們穿著仿製的維京鎧甲,用古法鍛造的鐵鍋煮火鍋;食客們可以戴上牛角頭盔,跟著本地詩人朗誦《埃達》史詩片段,答對問題就能獲得特製的“雷神之錘”造型調料勺。
這個活動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連冰島重金屬樂隊sostafir都來拍攝音樂視頻,主唱在沸騰的火鍋前嘶吼:“麻辣是新時代的戰歌!”
但真正讓川渝味道在冰島紮下根的,是對細節的極致打磨。在北部小鎮伊薩菲厄澤,團隊發現當地居民習慣用鯨魚肉做菜,便研發出“極地鯨肉鍋”,搭配冰島獨有的樺樹汁解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首都的素食主義者聚集區,推出用冰島苔蘚和地衣熬製的素湯底,連最挑剔的環保主義者都不得不承認:“原來麻辣也可以如此清新。”
隨著門店網絡的完善,史國棟開始著手搭建冰島本地的管理團隊。從漁村長大的索爾被任命為供應鏈總監,這個曾經的鱈魚捕撈隊長如今能精準計算出每艘漁船的最佳交貨時間。
藝術學院畢業的英格博格負責品牌設計,她將冰島傳統的魯納文字融入火鍋ogo,讓每個門店的招牌都像是從冰川中生長出來的藝術品。
“我們不再是外來者。”史國棟在年度員工大會上舉起裝滿冰島黑啤的牛角杯,“上個月,有個冰島小孩在作文裡寫‘火鍋是冰島的新傳統’,這比任何商業成功都讓我驕傲。”
台下,來自冰島全國各地的員工們歡呼著碰杯,火鍋的香氣與冰島特有的泥炭火氣息交織在一起,氤氳成一幅前所未有的文化交融圖景。
當極光再次籠罩冰島夜空時,川渝味道的門店已遍布這個島國的每個角落。在最偏遠的西峽灣,牧羊人會在暴風雪後走進溫暖的火鍋店,用沾滿羊毛的手抓起筷子;在雷克雅未克的金融區,西裝革履的白領們爭論著麻辣湯底的最佳蘸料配方。
而史國棟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還未拓展完的南方——那裡,波黑的綠色森林在濃霧中若隱若現,等待著麻辣鮮香書寫下一段冰與火的傳奇。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