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廳送來的錦旗還帶著油墨香,史國棟卻已站在花椒苗田埂上。晨露打濕了他的皮鞋,中國老農正用帶著川音的俄語,教立陶宛雇工辨認花椒葉的鋸齒紋路。"這玩意兒金貴,得像伺候娃娃似的上心。"老農捏起片嫩葉,"等紅透了,摘下來炒進牛油鍋,那麻勁兒能竄到天靈蓋。
猶山舉著土壤檢測儀走過來,鏡片後的眼睛閃著精明的光:"德國農業研究所剛發來報告,說咱們改良的酸性土壤種出的花椒,揮發油含量比四川本地還高12。"他指著公路兩側綿延的綠苗,"這些樹不僅是調料,以後會變成景觀帶。想象一下,秋天遊客開車來,路兩旁全是紅花椒,像掛著兩串鞭炮。"
加工中心的冷鏈車間裡,老張正盯著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重慶空運來的毛肚剛通過海關檢疫,在0c恒溫倉裡舒展著褶皺。"以前總怕路上壞了,現在全程gps追蹤,從屠宰場到切片機,72小時卡得死死的。"他拍了拍德國產的滾揉機,"你看這毛肚,涮八秒就卷邊,脆得能彈起來。"旁邊的猶太質檢員舉著放大鏡,在每片毛肚上貼溯源二維碼,像給藝術品蓋印章。
國際學校的操場上,立陶宛孩子正跟著四川師傅學扯麵。麵團在他們小手裡歪歪扭扭地飛,落在地上惹得一陣哄笑。教室窗口飄出糖醋排骨的香氣,那是烹飪課上正教的菜式。校長拿著登記表苦笑:"原本隻招50個學生,現在排隊到明年夏天了。有個波蘭媽媽說,就衝孩子能說中文、會做麻婆豆腐,花多少錢都值。"
社區醫院的遠程診療中心總是最熱鬨的地方。特拉維夫的心臟專家通過5g屏幕,指導本地醫生給老人做檢查;四川來的中醫正教猶太護士拔火罐,玻璃罐在背上排出整齊的紅圈。院長是猶山的堂兄,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以前這裡治個感冒都要去維爾紐斯,現在連基輔的富商都來我們這兒做體檢——他們說吃著火鍋調理身體,比啥藥都管用。"
招商會的全息投影前,法國紅酒商皮埃爾正對著"紅酒配火鍋"的方案拍桌子。"我爺爺在波爾多種了一輩子葡萄,從沒想過赤霞珠能配毛肚!"他指著模擬效果圖裡的酒窖餐廳,"這麵牆要用橡木桶做,每個桶裡都泡著四川辣椒。"意大利冰淇淋師跟著起哄,非要研發花椒味雪芭,說要讓食客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刺激。
史國棟的辦公室裡,那麵"經濟發展貢獻獎"錦旗旁邊,多了張特殊的地圖。上麵用不同顏色標注著食客來源:紅色是立陶宛本地,藍色是歐盟國家,金色是亞洲遊客。猶山用手指點著冰島的位置:"上周來了個漁業大亨,說要把他們的鱈魚運過來,專門做魚羊鮮鍋底。"史國棟卻指著地圖邊緣:"看到沒,白俄羅斯的邊境線離這兒才80公裡,我們該開條專線大巴了。"
每月限定鍋底成了城中盛事。三月櫻花季,日本遊客包機來吃櫻花魚羊鍋,花瓣飄在湯裡像粉色雲霞;四月的鬆露牛油鍋剛推出,米其林評委就帶著白手套來打分,說這是"東歐最具想象力的味覺實驗";五月的小龍蝦鴛鴦鍋更誇張,食客帶著帳篷排隊三天,把高速路口堵成了停車場,最後警察不得不來維持秩序,結果自己也忍不住吃了兩斤。
高檔住宅區的業主微信群裡,每天都在討論新鮮事。猶太商人的太太們交流著用火鍋底料燉牛尾的秘方,立陶宛移民曬出孩子在中文課上寫的毛筆字。小區保安是個退休的蘇聯軍官,現在每天練兩句四川話:"要得巴適",見誰都樂嗬嗬地說。物業經理說最有意思的是垃圾分揀——這裡的廚餘垃圾裡,花椒殼和牛油的比例比任何地方都高。
夏夜裡的步行街像被打翻的調色盤。立陶宛搖滾樂隊唱著改編版《火鍋城的夜》,吉他手的撥片上還沾著火鍋油;漢服社的姑娘們提著燈籠走過,裙擺掃過賣烤香腸的攤位,孜然香混著檀香飄向星空;賣手工飾品的猶太老太太,把花椒串成項鏈,說這是"來自東方的幸運符"。有對波蘭情侶在這裡求婚,男生單膝跪地時,遞的不是戒指盒,而是串剛涮好的毛肚。
史國棟收到兒子視頻那天,正在檢查火鍋博物館的展陳。十五歲的少年舉著鍋鏟,身後是家裡新砌的土灶:"爸,我跟張師傅學了炒底料,豆瓣必須用三年陳的!"屏幕裡突然冒出個金發腦袋,是兒子的同桌——那孩子舉著包火鍋底料,用生硬的中文喊:"史叔叔,我要去立陶宛吃正版的!"史國棟笑著擦了擦眼角,猶山適時遞過杯伏特加:"等博物館開了,讓孩子們來做研學旅行。"
拒絕加盟的電話打到手軟。華沙商會會長帶著翻譯在辦公室等了三天,說願意把老城廣場的百年建築讓出來;布達佩斯的中餐廳老板更絕,租了架直升機在火鍋城上空盤旋,橫幅上寫著"給我個加盟權,我把多瑙河改成鴛鴦鍋"。史國棟一概笑著搖頭,卻讓列夫悄悄去塞爾維亞考察——那裡有座廢棄軍工廠,煙囪的高度和立陶宛的老廠房一模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中秋團圓宴那天,一千張桌子在廠區擺成巨大的圓形。中心是口三米寬的超級火鍋,裡麵煮著四川臘味、立陶宛蜂蜜酒和猶太酸黃瓜。總統帶著家人來拜年,學著用筷子夾月餅,醬汁沾了滿臉;猶太拉比念著祝福詞,手裡舉的卻是香油碟;中國工人合唱《但願人長久》時,立陶宛村民用手風琴伴奏,調子跑了十萬八千裡,卻沒人笑得出來。
年底核算報表送到史國棟桌上時,窗外正飄著今年的第一場雪。財務總監指著"46"的投資回收率,聲音都在發顫:"國際學校的學費收入超預期50,醫院的體檢套餐成了跨國企業福利,連加油站都因為電動汽車充電樁賺翻了——誰能想到,這些全是因為一口火鍋?"史國棟卻翻到另一頁:"看這個,周邊農戶的收入增長了300,安塔納斯家的羊現在能賣到德國去了。"
新年第一天,史國棟沿著高速路晨跑。花椒樹已經長得齊腰高,嫩綠的新葉在雪光裡閃著亮。遠處,火鍋博物館的穹頂正在安裝玻璃,陽光透過鋼架,在地上投出九宮格的影子。塞爾維亞考察隊發來視頻,廢棄軍工廠的牆上,巨大的火鍋圖案剛噴繪完成,紅得像團跳動的火焰。
他想起剛來時那個秋雨綿綿的黃昏,手裡捏著塊碎玻璃看夕陽。那時誰能想到,這顆被遺忘的工業鏽釘,會變成東歐大地上最亮的星?手機突然震動,是兒子發來的消息:"爸,我考上維爾紐斯大學中文係了,以後來給你當翻譯!"
史國棟加快腳步,胸口像煮著鍋沸騰的紅湯。前方的地平線上,朝陽正從煙囪後爬上來,把天空染成一片滾燙的橙紅——那是新的味道,正在更遠的地方,咕嘟咕嘟地冒起熱氣。
開春後的第一個周末,火鍋城的停車場突然多了些奇怪的車輛——掛著荷蘭牌照的房車、德國改裝的餐車,甚至還有輛波蘭農場主開來的拖拉機,車鬥裡堆著剛摘的蘆筍。這些不速之客都是衝著"食材交換市集"來的,史國棟站在觀景台上看著熱鬨場麵,忽然對猶山說:"該建個國際農產品交易所了。"
市集上最惹眼的是立陶宛老農安塔納斯的攤位。他把鬆針養的羊肉切成薄片,旁邊擺著中國農民種的香菜,牌子上寫著"羊吃鬆針,我吃火鍋"。猶太麵包師帶著剛出爐的黑麵包來換火鍋底料,法國奶酪商舉著藍紋奶酪演示"芝士涮牛油",引得圍觀者驚呼連連。史國棟拿起塊裹著麻醬的奶酪嘗了嘗,鹹香裡透著花椒的麻,竟意外和諧。
交易所的奠基儀式上,歐盟農業委員特意趕來剪彩。她握著史國棟的手說:"你們讓波羅的海的羊肉走進了四川火鍋,讓郫縣豆瓣拌上了德國香腸,這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歐洲"。"儀式後,荷蘭花卉商當場簽下合同,要在火鍋城旁建座鬱金香溫室,用花瓣做"鮮花魚羊鍋"的裝飾——後來這道菜成了王室宴會的指定菜式。
加工中心的地下密室裡,新上了套神秘設備。四川師傅們戴著防塵麵具,將曬乾的花椒、辣椒磨成粉,通過管道輸送到全自動包裝線。老張守在監控屏前,屏幕上是重慶總部的研發團隊:"這批特供底料要加當歸和枸杞,猶太客戶說要養生版的。"原來列夫做市場調研時發現,東歐中老年人怕辣,於是專門開發了"藥膳牛油鍋",辣度降低三成,滋補成分加倍。
國際學校的操場上,多了個特殊的實踐基地。孩子們在玻璃暖房裡種辣椒、采花椒,然後去廚房親手炒底料。有個叫莉莉的立陶宛女孩最厲害,不僅能分辨出五種辣椒的辣度,還發明了"草莓辣椒醬",甜辣交織的味道成了學校食堂的招牌。她的夢想是考上四川農業大學,專門研究"如何讓歐洲土壤長出最香的花椒"。
醫院的中醫館前總是排著長隊。猶太老太太們裹著披肩來紮針灸,手裡還拎著剛買的火鍋食材;年輕白領下班後直奔艾灸房,說"拔完罐吃火鍋,渾身舒坦"。院長引進了個新項目——用火鍋蒸汽做皮膚護理,說是"東方桑拿療法",結果預約排到了三個月後。有次史國棟去做推拿,按摩師是個會說四川話的立陶宛小夥子,捏著他的肩膀說:"史總,您這勞損得多吃點羊蠍子鍋補補。"
步行街儘頭的老廠房正在改造,腳手架上掛著塊牌子:"世界火鍋藝術館"。來自重慶的塗鴉藝術家正在牆上作畫,把麻辣牛肉、毛肚、黃喉畫成飛天的模樣;立陶宛雕塑家用廢棄齒輪拚出巨大的火鍋,齒輪轉動時會"咕嘟咕嘟"地冒白煙;猶太設計師更絕,用牛油做了組裝置藝術,溫度一高就慢慢融化,象征"美味易逝,要及時享用"。
開館當天,來了位特殊的參觀者——立陶宛總統的母親。老太太拄著拐杖,在四川老灶台前駐足良久,突然對陪同的史國棟說:"我年輕時在這工廠打包過香腸,沒想到七十年後,這裡煮起了比香腸還香的東西。"她嘗了口特意為老年人做的"溫和版"魚羊鮮,眼眶紅了:"這味道裡有家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高檔住宅區旁新修了條自行車道,從火鍋城一直通到涅裡斯河邊。每天清晨,能看到三種人在道上騎行:穿西裝的猶太商人、背著畫板的藝術生、還有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有戶波蘭家庭最有意思,爸爸在前麵騎車,媽媽在後麵追,懷裡抱著剛買的火鍋外賣,保溫袋上印著的"川渝味道"四個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史國棟的辦公室裡添了個新物件——台老式磁帶錄音機。這是位退休工人送的,裡麵錄著1965年工廠的生產口號。按下播放鍵,俄語的吆喝聲混著機器轟鳴響起,和窗外傳來的火鍋店裡的喧鬨聲奇妙地重合。猶山進來送報表時笑了:"您這是在搞時空對話呢?"史國棟卻指著報表上的數字:"你看,現在每天有2000人是衝著"工業遺產"來的,得再建個工廠博物館。"
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展品,是台改造過的香腸灌腸機。現在它被用來灌製四川臘腸,遊客可以親手操作,灌好的臘腸還能現場煮進火鍋。有個叫馬克的德國工程師,連續三周來研究工廠的舊設備,說要把蘇聯時期的蒸汽管道改造成火鍋蒸汽係統,"讓老機器重新發熱"。史國棟乾脆給他批了個實驗室,讓他隨便折騰。
入秋時,火鍋城接到個特殊訂單——為北約駐立陶宛部隊做"慰勞宴"。士兵們來自十幾個國家,史國棟特意準備了"多國部隊鍋底":一邊是川渝麻辣鍋,一邊是東歐酸湯鍋,中間隔層煮著美式牛排。美國大兵第一次吃腦花時皺著眉頭,嘗了一口就停不下來;波蘭軍官拿著筷子學了半天,最後直接用手抓毛肚,引得哄堂大笑。
那天晚上,史國棟收到兒子從學校發來的照片。十五歲的少年站在國際象棋比賽領獎台上,對手是個猶太男孩,兩人手裡都舉著獎杯,背景板上竟印著火鍋城的ogo——原來這是"火鍋杯"國際象棋邀請賽。兒子在消息裡說:"爸,我們用你的火鍋底料當獎品,大家都說這是最香的獎杯。"
深秋的雨夜,史國棟沿著步行街散步。火鍋店的燈光透過玻璃窗灑出來,映著路邊飄落的楓葉,像一鍋沸騰的紅湯裡撒了把枸杞。他路過賣烤紅薯的小攤,攤主是當初舉牌子抗議的工會主席,現在見了他就笑著遞紅薯:"史總,嘗嘗?我加了點花椒粉,跟您的火鍋學的。"
回到辦公室時,猶山正對著地圖發呆。"塞爾維亞那邊回話了,軍工廠改造項目批了。"他指著屏幕上的設計圖,"您看這煙囪,比這邊的還高五米,能做成旋轉餐廳。"史國棟卻指著窗外:"你聽,雨聲裡都帶著花椒香了。"遠處的交易所還亮著燈,貨車進出的車燈像流動的星子,在1.8公裡長的高速公路上連成線。
他忽然想起剛來時,李秘書長總念叨"三百萬人口的小國能有多大出息"。現在看來,土地不分大小,隻要種下對的種子,鐵鏽裡也能長出春天。窗外的雨敲打著玻璃,像無數雙筷子在攪動紅湯,而這鍋煮了兩年的東歐故事,顯然才剛剛入味。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