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棟的指尖在北美地圖上停頓,密西西比河的藍線剛漫過中部五州的標記,南岸六州的輪廓便在燈光下浮出。
他抬眼看向站在對麵的約瑟夫,這位金發碧眼的區域總監剛結束上密西西比河穀的拓張,牛仔靴上還沾著中西部的塵土。
“南方六州,先啃肯塔基、田納西、阿肯色。”史國棟把紅筆遞給約瑟夫,“你帶的團隊熟門熟路,這三個州的直營店月報我看過,基礎夠紮實。”
約瑟夫在三個州名上畫圈,鋼筆尖劃過紙麵沙沙作響:“路易斯維爾的店上個月翻台率破了紀錄,納什維爾的夜場排隊能繞半條街,小石城的學生客群黏性很高。
”他忽然笑了,“不過員工說,阿肯色人第一次吃腦花時,表情像見了外星人。”
史國棟靠在椅背上輕笑:“所以才要預先打點。你去調三家店的原始報告,重點看三點:當地人能接受多麻的鍋底,周末和工作日的客流差多少,還有他們對‘魚羊鮮’裡‘羊’的接受度。”
他頓了頓,“下周讓各店把供應商名單整理出來,新拓的店必須用現成渠道,最多四十五天,我要看到第一家新店開業。”
約瑟夫起身時,瞥見牆角的落地鐘指向五點。窗外的紐約正落著雨,他忽然想起路易斯維爾直營店的店長在視頻裡說的話:“這兒的人吃炸雞要蘸蜂蜜,但吃火鍋時,能把小米辣當零食嚼。”
路易斯維爾的晨霧裹著炸雞的香味,約瑟夫站在第四街的紅磚建築前。這棟百年老樓的玻璃上剛貼好“川渝味道”的招牌,紅底金字在霧裡透著暖光。
區域經理張磊舉著平板電腦跑過來,屏幕上是老店近半年的銷售數據。
“牛油鍋占比68,青花椒鍋上個月剛上就衝到23。”張磊指著折線圖,“我們按史總的意思測了辣度,本地客能接受‘重慶中辣’,但對牛油的厚重感需要適應,所以新鍋減了15的油脂。”
他轉身指向街對麵的ups總部,“那邊的白領愛點午餐外賣,我們設計了‘商務快涮套餐’,毛肚黃喉提前燙到八成熟,到店就能吃。”
約瑟夫推開虛掩的店門,裝修工人正在掛吊燈。黃銅燈座纏著紅綢帶,映得牆上的壁畫發亮——畫裡張飛舉著筷子,麵前的火鍋冒著熱氣,旁邊題著“壯士且慢,先涮毛肚”。
“裝修隊從達拉斯調的?”他摸了摸壁畫邊緣,“排煙管得再檢查,美國人不喜歡身上帶火鍋味。”
“早弄好了。”張磊拉開吊頂的檢修口,露出銀灰色的管道,“跟本地的hvac公司合作改的,抽力比老店強三成。
采購也順了,菜籽油廠簽了專供協議,四川來的藤椒走空運,三天到港,比以前省了兩天。”他忽然壓低聲音,“昨天有個黑人牧師來問,能不能在周日做‘教堂團餐’,他們想試試‘沒有豬肉的火鍋’。”
約瑟夫在筆記本上記下:“加個‘清真鍋底’,用雞油代替牛油。再聯係教會,捐一批印著火鍋店ogo的圍裙,讓他們做禮拜時能看見。”
他看了眼表,“試營業定在周五,讓員工提前練熟‘辣度推薦話術’,就說‘我們的微辣,相當於你們的炸雞蘸辣醬’。”
納什維爾的雨下得綿密,約瑟夫踩著積水衝進第六大道的新店。裝修工人正往牆上釘霓虹燈牌,“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酒樓”幾個字襯著吉他圖案,在陰雨天裡閃得格外亮。
他掏出手機給史國棟打視頻,鏡頭掃過店內的壁畫——關羽單騎赴會,桌上擺著火鍋,旁邊的周倉正彈著吉他。
“裝修隊是休斯頓的老人馬,知道怎麼在木梁上裝排煙管。”
約瑟夫對著鏡頭比劃,“老店的數據顯示,周五到周日的晚市客流是平日的兩倍,我們加了四個灶台,還請了個鄉村歌手駐唱,他答應把《田納西華爾茲》改成《火鍋華爾茲》。”
他翻出筆記本,“當地人愛喝甜茶解辣,但我們調的鹹口老鷹茶,銷量已經超過可樂了。”
史國棟在視頻那頭笑:“要讓他們知道中國菜不止有左宗棠雞。”他忽然想起什麼,“納什維爾的音樂季下個月開始,遊客會多三成,備足一次性圍裙和打包盒,印上‘聽過歌,吃過鍋,才算來過納什維爾’。”
約瑟夫走到後廚,廚師長正調試新鍋底。青花椒在滾水裡翻騰,香氣混著窗外的雨聲漫開來。“試了十次才定的比例,比四川的淡兩成,加了本地的檸檬汁。”
廚師長艾克舀了一勺湯,“昨天有個寫歌詞的來試吃,說這味道像‘帶刺的玫瑰’,要寫首歌給我們。”
“讓他寫。”約瑟夫掏出錄音筆,“錄下來放店裡當背景音樂,比花錢打廣告強。對了,招工的事,留學生夠不夠?”
“三個會中文的,兩個會說粵語的,還雇了個會跳踢踏舞的服務員,準備搞‘火鍋伴舞’。”
約瑟夫對著鏡頭舉了舉菜單,“新增了‘鯰魚三吃’,密西西比河的鯰魚,切片涮鍋、剁餡做丸、熬湯打底,昨天試賣就賣了五十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肯色州小石城的秋陽透過銀杏葉,在阿肯色大學的紅磚牆上灑下光斑。約瑟夫站在學生公寓樓下的新店前,店長王芳正指揮員工掛橫幅:“期末不掛科,全靠這鍋辣”。玻璃門後,幾個穿衛衣的學生正對著菜單拍照,手機閃光燈亮成一片。
“上周搞了‘轉發朋友圈送毛肚’,加了八百個微信好友。”王芳遞過平板,後台的外賣訂單密密麻麻,“學生們愛點‘一人食小鍋’,我們跟本地配送平台合作,包裝上印著‘吃完火鍋不掛科’,訂單量比老店剛開時漲了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