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棟站在萬象凱旋門廣場的露天咖啡座前,他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有些單薄。
他微微低著頭,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半張被汗水浸濕的菜單,菜單的一角已經被揉得有些褶皺。
六月的湄公河平原,驕陽似火,仿佛是一口被燒得通紅的鐵鍋。熱浪滾滾,即使有偶爾吹過的穿堂風,也帶著一股灼人的甜腥氣,讓人感到有些窒息。
然而,史國棟的注意力卻完全不在這炎熱的天氣上,他的鼻尖似乎縈繞著一股來自千裡之外的香氣。
那是重慶巷子裡特有的牛油翻滾的焦香,是他熟悉的味道,是他思念的味道。那股香氣在他的記憶中縈繞不去,讓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鄉的火鍋,想起了和朋友們一起圍坐在火鍋旁,大快朵頤的場景。
"史總,老撾人連小米辣都要蘸魚露吃。"林薇把冰鎮檸檬茶推過來,玻璃罐外壁的水珠在紅木桌上洇出深色花痕,"昨天直營店試營業,三十桌客人裡,有十七桌把九宮格火鍋改成了清湯鍋底。"
史國棟緩緩地抬起頭,目光穿過熙熙攘攘的廣場,落在了對麵那座充滿異域風情的法式建築上。
陽光灑在米白色的廊柱上,使得它們顯得格外明亮,而那攀援其上的三角梅更是開得如火如荼,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
三個月前,當他簽下租約時,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象著川渝火鍋那濃鬱的香氣和蒸騰的熱氣,將如何在這座東南亞小城中掀起一股熱潮,吸引無數食客前來品嘗。
然而,此刻當他凝視著菜單上那“冬陰功湯底”幾個字時,卻突然感到一陣刺痛,仿佛這幾個字是一把利劍,直直地刺進了他的眼睛。
史國棟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對店裡的鍋底進行調整。他考慮到當地人口味的特點,認為麻辣鍋底可能不太符合他們的喜好,於是決定減少麻辣鍋底的供應。
與此同時,史國棟注意到北京風味的白味湯鍋底在其他地方非常受歡迎,而且這種口味相對較為清淡,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因此,他決定增加北京風味的白味湯鍋底,以滿足當地顧客的需求。
果然不出所料,當新的鍋底推出後,立即引起了顧客們的關注和喜愛。尤其是北京風味的白味湯鍋底,以其獨特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迅速成為了店裡的招牌鍋底之一。
相比之下,原本備受推崇的當地“冬陰功湯底”顯得黯然失色。儘管“冬陰功湯底”有著獨特的風味,但與京味白味湯鍋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史國棟的這一舉措不僅讓店裡的生意更加紅火,也讓顧客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他的創新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為店鋪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
在直營店解決了鍋底菜品問題後,加盟的六十餘店的裝修問題又擺在麵前。
老撾直營店的裝修圖紙攤在酒店套房的茶幾上,林薇用熒光筆圈出幾個爭執不下的角落。
原本精心設計的青磚黛瓦,卻被法務部無情地駁回了。原因竟然是老撾文化部有一項規定,外籍商戶外立麵不得使用超過三種以上的本土建材。
這可讓負責設計的史國棟有些犯難了,他原本對這個設計充滿了信心,認為青磚黛瓦能夠完美地展現出建築的古樸與典雅。
然而,現在卻因為這條規定而不得不重新考慮選材。
史國棟苦思冥想,突然靈機一動:“用紅泥吧!”他興奮地說道。
紅泥是老撾當地一種常見的建材,不僅顏色鮮豔,而且質地堅硬,非常適合用於外立麵的裝飾。
"清盛古鎮的那種紅泥牆,混著棕櫚葉編的格柵。"史國棟想起去年在泰北考察時,看見當地人家把紅泥抹在竹牆上,太陽曬過之後會泛出溫潤的赭石色,倒像川南老宅裡被歲月浸紅的木梁。
林薇眼睛亮了:"我讓施工隊試試把辣椒串和香茅捆在一起當裝飾?"她翻開手機相冊,萬象夜市裡賣烤鱷魚肉的攤位前,總掛著成串的青檸和紅辣椒,倒有幾分川渝人家曬秋的熱鬨。
兩人蹲在建材市場的紅泥堆前,正與攤主激烈地討價還價著。
突然,一個操著福建口音的男人走了過來,他好奇地看著兩人,然後主動搭話道:“你們要做火鍋中餐啊?”
說話的正是老陳,他在老撾已經做了十年的木材生意,對當地的情況非常熟悉。
老陳一邊說著,一邊順手往紅泥裡撒了一把糯米粉,仿佛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是啊,我們想在這裡開一家火鍋店。”其中一人回答道。
老陳聽後,搖了搖頭,笑著說:“去年也有幾個四川人來這裡開火鍋店,結果不到三個月就改成米粉攤啦!”
“啊?為什麼呢?”兩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
老陳解釋道:“老撾人吃不得麻,他們的舌頭對麻的味道特彆敏感,稍微吃一點就會覺得舌頭發麻,根本受不了。”
史國棟慢慢地彎下腰,伸出右手,仿佛這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動作。他的手指輕輕地觸摸著那堆紅泥,感受著它的質地和溫度。然後,他小心翼翼地抓起一小把,放在手心裡,讓紅泥在他的指間緩緩地滾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泥的顆粒非常細膩,就像麵粉一樣,它們在史國棟的指尖摩擦,發出微弱的沙沙聲。隨著他的搓揉,紅泥逐漸變得柔軟起來,原本堅硬的塊狀物逐漸被揉成了一團。
史國棟繼續揉搓著紅泥,他的手指在紅泥中穿梭,將其不斷地翻轉、揉捏。漸漸地,紅泥開始變得有些濕潤,因為他手上的汗水滲透進了紅泥之中。
汗水與紅泥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觸感,既滑膩又有一些黏糊。
隨著史國棟的不斷揉搓,紅泥的顏色也變得更加鮮豔,原本略顯暗淡的紅色此刻變得明亮而奪目。
他突然想起了重慶解放碑那家老字號,那是一家以麻辣口味著稱的餐廳。
在八十年代初,這家餐廳曾經嘗試過將麻辣度降低三成,以迎合更多人的口味。然而,這個決定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老街坊們紛紛提著空油桶來到店裡,抗議老板的這個舉動。他們認為老板忘記了餐廳的傳統和根基,拋棄了原本的麻辣特色。
史國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那些老街坊們激動的表情和言辭,仿佛還曆曆在目。他不禁感歎,有時候,傳統和口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即使是一點點的改變,也可能引發巨大的反響。
"麻料減半,加檸檬葉。"他對著電話那頭的底料研發部說,"讓他們把青花椒泡在椰漿裡試試。"史國棟終於找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