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方案公布的那天,林薇在發布會現場擺了三口銅鍋。
"這口是傳統牛油鍋,"她用長勺攪動著翻滾的紅湯,"這口加了椰漿和香茅,適應本地口味。"最後一口鍋揭開時,清亮的湯底裡飄著枸杞和黨參,"這是為養生人士準備的藥膳鍋。"
記者們的鏡頭紛紛對準三口鍋,林薇忽然轉身,指著身後的大屏幕:"但無論哪種鍋底,我們的食材都堅持從重慶直供,每批次都有檢測報告。"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當場宣布聘請那位過敏的馬來青年擔任食品安全顧問:"我們需要了解本地人的體質和飲食習慣,才能真正做好本土化。"
青年愣在原地,手裡的話筒差點掉在地上。他母親在台下抹著眼淚,後來在采訪中說:"沒想到中國企業這麼敢擔當。"
這場發布會成了轉折點。馬來西亞國家電視台連續三天報道"川渝味道"的整改措施,連首相府的宴會都特意訂了他們的外賣。
有加盟商主動提出增加培訓費,還有海外華人專程飛來考察,最遠的來自非洲。
半年後,當第80家店在馬六甲等開業時,林薇站在剪彩儀式的台上,看著台下膚色各異的加盟商們,忽然明白李秘書長失敗的根源——他總想把重慶的味道原封不動搬過來,卻忘了美食的真諦,是讓不同味蕾都能找到共鳴。
晚上聚餐,張誠舉著酒杯對大家笑道:"現在全馬來都知道,最正宗的川渝味道,不在重慶,在吉隆坡。"
第80家店的鞭炮聲還沒散儘,林薇的手機就在褲袋裡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動的"史國棟"三個字讓她心頭一緊——川中市總部很少在深夜來電。
"林部長,馬六甲那家店的加盟商,是不是叫阿米爾?"史國棟的聲音透過電流傳來,帶著罕見的急促。林薇剛點頭應是,就聽見紙張翻動的聲響,"他昨天給財務打了筆款,備注寫的是"第81家預付款",但我們係統裡沒這筆記錄。"
窗外的棕櫚葉在夜風中簌簌作響,林薇忽然想起三天前在馬六甲剪彩時,阿米爾悄悄塞給她的那盒貓山王:"林部長,我表兄在新山有棟樓,想請您去看看場地。"當時她隻當是客套,現在想來,那雙眼眸裡藏著的熱切,絕非一時興起。
新山的雨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林薇站在臨街商鋪的屋簷下,看著阿米爾的表兄馬哈迪用鑰匙打開卷閘門——空曠的場地中央,赫然擺著三口嶄新的銅鍋,鍋底的自噴"川渝味道"ogo還沾著未乾的油漆。
"我們已經培訓完廚師了。"馬哈迪遞來的文件夾裡,竟夾著重慶總部頒發的結業證書。林薇翻到最後一頁,培訓日期赫然是上個月,而她的審批欄裡,簽著個模仿她筆跡的潦草簽名。
"阿米爾說您太忙,特許我們先籌備。"馬哈迪的笑容裡帶著精明,"您看這地段,對麵就是樂高樂園,每天多少遊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薇的指尖劃過冰涼的鍋沿,忽然想起李秘書長留下的舊文件裡,也有類似的"特批"記錄。她掏出手機撥通張誠的電話,聽筒裡傳來紙張散落的聲音:"林部長,查到了!阿米爾用假公章蓋了五份加盟合同,新山、檳城、怡保都有..."
雨滴順著卷閘門的縫隙滲進來,在地麵暈開深色的水痕。林薇看著那三口銅鍋,忽然明白這場看似熱情的擴張背後,藏著加盟商對規則的輕視——他們以為火鍋生意就像熬椰漿,隨便加點香料就能成。
"這些鍋,明天我會讓人來收走。"她合上文件夾時,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告訴阿米爾,想加盟可以,但必須重新走流程。少一步,都不行。"
馬哈迪的笑容僵在臉上,遠處傳來樂高樂園的音樂聲,歡快的旋律在此刻聽來,竟有些刺耳。
僵局在一周後被打破。那天林薇正在吉隆坡總店核對賬目,阿米爾突然帶著馬哈迪闖進來,手裡捧著的托盤上,放著枚用黃金打造的火鍋模型。
"林部長,我們錯了。"阿米爾把金火鍋放在桌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但新山的裝修已經花了七位數,要是停了,全家都要去跳柔佛海峽。"
林薇沒看那金器,反而推開後廚的門——重慶來的老師傅正在教馬來學徒炒底料,牛油在鐵鍋裡翻滾出細密的泡泡。"知道這鍋底料要炒多久嗎?"
她指著牆上的計時器,"整整四小時,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
阿米爾的喉結動了動:"我們願意重新培訓,所有費用自己出。"
"不止這些。"林薇轉身從保險櫃裡拿出份文件,"你們得把那五家違規店的股份,讓給重慶總部15。"她看著阿米爾驟然收緊的眉頭,補充道,"這不是懲罰,是讓你們記住,川渝味道的招牌,比黃金值錢。"
最終簽字時,馬哈迪的鋼筆在紙上洇出個墨點。林薇忽然想起史國棟說過的話:"海外市場就像老油碟,得摻點新油才香,但底子不能換。"
新山店重新開業那天,林薇特意讓重慶總部寄來二十斤牛油。當第一鍋紅湯在馬來西亞南部沸騰時,排隊的人群裡,有華裔老人拿著當年在重慶的老照片,眼眶通紅。
第82家開在檳城的喬治市,加盟商是位嫁給當地華人的重慶姑娘。她堅持在店裡掛川劇臉譜,連服務員都穿著改良版的蜀繡圍裙。
開業當天,當地的華社領袖特意送來塊"川檳同源"的牌匾。
第83家落在吉隆坡的雙子塔附近,林薇力排眾議,把一半的麵積改成了火鍋文化體驗館。
遊客可以親手炒底料,還能通過vr設備看到重慶老巷子裡的火鍋店。第一個月,體驗館的客流量就超過了用餐區。
第84家開在馬六甲等的海邊,林薇創新性地推出了"海鮮牛油鍋"。當東星斑遇上重慶辣椒的消息傳開後,連新加坡的食客都專程跨境來嘗鮮。
第85家的加盟商是位馬來醫生,他在菜單上標注了每道菜的卡路裡和食療功效。林薇索性讓他牽頭,和馬來西亞的中醫學院合作,開發了係列養生鍋底。
直到第86家在怡保開業時,林薇站在店門口,看著牆上那幅用辣椒拚成的馬來西亞地圖——86個紅點像星火般散落在半島各處。張誠遞過來的報表顯示,加盟店的標準化合格率已經達到98,比國內某些城市的分店還要高。
"史總剛才打電話來,說想把馬來的模式複製到歐洲。"張誠的語氣裡帶著興奮,"他讓您下個月回重慶,給歐洲團隊做培訓。"
林薇抬頭望向赤道的落日,晚霞把天空染成了和牛油鍋底一樣的顏色。她忽然想起剛來時,那個連冷鏈都搞不定的吉隆坡,此刻竟成了川渝味道出海的樣板間。
"告訴史總,我再留一個月。"她轉身走進店裡,後廚傳來熟悉的炒料聲,"等第86家的第一批學徒出師了再說。″
火鍋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玻璃窗,窗外的街道上,穿傳統紗麗的印度姑娘和戴頭巾的馬來小夥並肩走著,手裡都拎著"川渝味道"的外賣袋。
林薇知道,川渝味道在東南亞的故事,正在繼續。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