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在達卡沙阿賈拉勒國際機場時,舷窗外的天空正飄著細密的雨絲。
史國棟隔著舷窗往下看,低矮的磚房擠在泥濘的路邊,穿著紗麗的女人撐著塑料傘快步走過,遠處的恒河支流泛著渾濁的波光,空氣裡似乎都裹著潮濕的土腥味。
“這地方比印度還悶。”林薇揉著太陽穴從行李架上取行李箱,額角已經沁出了一層薄汗,“上次在新德裡調研,至少商場裡的空調還夠用,你看機場大廳這冷氣,跟沒開似的。”
史國棟接過她手裡的登機箱,指尖觸到她微涼的手背,下意識放慢了語速:“忍忍,咱們先去酒店放行李,下午約了本地的谘詢顧問。”
他頓了頓,從口袋裡掏出提前打印好的資料,“你看,孟加拉國中產階級年均增長8,但整個達卡像樣的火鍋店不超過五家,大多是日韓風格的壽喜燒,川渝味道的空白還很大。”
林薇湊過去看資料,手指在“災害頻發”那欄劃了道線:“你真打算按之前說的,受災區用移動火鍋車?我查了下,他們去年剛遭過洪水,今年雨季又快到了,車要是被淹了怎麼辦?”
史國棟把資料折好塞進包裡,推著行李車往出口走:“所以下午要跟顧問確認兩件事,一是哪些區域屬於災害高發區,二是移動餐車的改裝標準,得能防輕度涉水。至於加盟店,就選在達卡的商業街區和吉大港的新興社區,這些地方離河道遠,基礎設施也相對好點。”
出了機場,出租車在坑窪的路上顛簸,林薇看著窗外掠過的小攤販,突然想起什麼:“對了,昨天查資料說他們吃飯用手抓,咱們的火鍋店要是上九宮格,會不會太麻煩?還有食材,他們愛吃魚,咱們的魚羊鮮鍋底倒是能搭,但本地魚的品種能行嗎?”
“這就是咱們要調研的重點。”史國棟從包裡拿出筆記本,筆尖在紙上畫了個簡易的鍋底示意圖,“我打算把鍋底分三種,經典川渝麻辣鍋、本地咖喱鍋,還有清湯鍋,滿足不同人的口味。至於用手抓的問題,咱們可以提供一次性手套,再配小份的蘸料碟,方便他們分食。食材方麵,下午跟顧問聊完,就去本地的菜市場看看,要是本地魚新鮮,就直接跟供應商談,能省不少進口成本。”
到了酒店,兩人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去見谘詢顧問。顧問是個叫卡裡姆的本地年輕人,中文說得還算流利,一見麵就遞上了一份厚厚的市場報告:“史先生,林小姐,根據你們的要求,我整理了達卡和吉大港的消費數據。中產階級更傾向於去環境好、服務優的餐廳,人均消費能接受2000塔卡左右,相當於人民幣140塊。至於災害區,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拉傑沙希和南部的巴裡薩爾,這些地方不適合開固定加盟店,但移動餐車的需求很大,因為災後物資短缺,熱食很受歡迎。”
林薇翻著報告,指著其中一頁問:“卡裡姆先生,本地有沒有靠譜的食材供應商?我們需要新鮮的羊肉和魚類,還有川渝火鍋常用的香料,比如花椒、辣椒,這些能在本地買到嗎?”
卡裡姆喝了口茶,點點頭:“羊肉的話,達卡郊區有幾個大型牧場,品質不錯;魚類的話,恒河三角洲的淡水魚很新鮮,每天早上都有魚販送到市區;至於花椒和辣椒,本地的品種偏溫和,不夠辣,可能需要從印度或者中國進口。
另外,注冊公司和辦理營業執照大概需要兩個月,我可以幫你們對接當地的律師,加快流程。”
史國棟把筆記本推到卡裡姆麵前,指著上麵的移動餐車設計圖:“我們打算把餐車改裝成上下兩層,下層放廚房設備,上層做用餐區,能容納8個人同時用餐。你看本地的改裝廠能做到嗎?還有,餐車的衛生許可好不好辦?”
卡裡姆湊過去看了看設計圖,眉頭微微皺起:“改裝沒問題,但衛生許可需要跟市政部門溝通,因為本地的移動餐車大多是賣小吃的,像你們這樣做火鍋的很少。不過我有個朋友在市政部門工作,可以幫你們問問,應該能解決。”
聊到傍晚,三人一起去了達卡的老菜市場。剛走進市場,一股混雜著魚腥味和香料味的氣息就撲麵而來,林薇下意識地捂住了鼻子,史國棟卻饒有興致地走到一個魚攤前,指著一條鮮活的鯰魚問攤主:“這魚多少錢一公斤?新鮮嗎?”
攤主聽不懂中文,卡裡姆連忙翻譯,攤主笑著比劃:“剛從恒河撈上來的,150塔卡一公斤,很新鮮!”
史國棟讓攤主撈了一條,仔細看了看魚的眼睛和鰓,對林薇說:“這魚肉質緊實,適合做火鍋,咱們可以跟他談長期合作,讓他每天早上送魚到店裡。”
林薇點點頭,又走到一個香料攤前,拿起一把紅色的辣椒聞了聞:“這辣椒看著紅,但香味不夠濃,估計辣度也不夠,還是得從國內進口。”
卡裡姆在一旁補充:“進口香料的關稅大概是15,物流時間需要10天左右,要是你們需求量大,可以在本地租個倉庫,提前儲備一些,避免斷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菜市場出來,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路邊的路燈忽明忽暗,史國棟看著遠處閃爍的霓虹燈,突然感慨:“你說咱們在印度剛站穩腳跟,又來孟加拉國,會不會太急了?”
林薇踢開腳邊的小石子,笑著說:“急什麼?你不是常說,機會不等人嗎?再說了,咱們的魚羊鮮火鍋在印度賣得那麼好,在這兒肯定也能行。就是得注意,彆跟本地的飲食禁忌衝突,比如他們大多信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咱們店裡絕對不能出現豬肉製品。”
史國棟點點頭,從包裡拿出手機,翻出之前在印度開店的照片:“我還記得在新德裡開店的時候,咱們光是調試鍋底就花了一個月,這次在孟加拉國,估計也得花不少時間。不過沒關係,慢工出細活,咱們得讓本地顧客覺得,這火鍋既正宗,又符合他們的口味。”
接下來的半個月,史國棟和林薇忙著跑各個部門辦理手續,對接供應商,還去了趟北部的拉傑沙希考察。那天他們坐著越野車在泥濘的路上走了三個小時,才到了一個災後重建的村莊。
村裡的房子大多是臨時搭建的,孩子們光著腳在路邊玩耍,看到他們的車,都好奇地圍了過來。
史國棟下車跟一個村民聊天,村民叫穆罕默德,家裡的房子在洪水時被衝垮了,現在靠打零工為生:“要是能有熱乎的火鍋吃就好了,上次洪水後,好幾天都隻能吃冷麵包。要是你們的移動餐車來這兒,肯定很多人來吃。”
林薇拿出手機,給穆罕默德看移動餐車的設計圖:“你覺得餐車賣多少錢一份合適?我們打算做小份的套餐,包含魚、蔬菜和主食。”
穆罕默德想了想,比劃著說:“500塔卡一份吧,太貴了我們吃不起,太便宜了你們又不賺錢。”
史國棟把價格記在筆記本上,對林薇說:“這個價格很合理,咱們的成本大概在300塔卡左右,能有不錯的利潤。而且小份套餐方便攜帶,村民們可以買回去跟家人一起吃。”
考察完回到達卡,史國棟和林薇就開始籌備第一家加盟店。店址選在了達卡的gushan區,這裡是中產階級聚集的地方,周邊有很多商場和寫字樓。
裝修的時候,他們特意加入了一些本地元素,比如牆上掛著孟加拉國的傳統繪畫,餐桌上鋪著手工編織的桌布。
開業前一天,史國棟和林薇在店裡試吃鍋底,廚師是從國內請來的,特意調整了咖喱鍋的配方,加入了本地的薑黃和cuin。林薇嘗了一口咖喱鍋,點點頭說:“這個味道不錯,既有咖喱的香,又不會蓋過魚和羊的鮮味。對了,服務員都培訓好了嗎?要提醒他們,顧客要是用手抓,就主動遞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