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棟在巴林小國的拓展史,就是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酒樓在波斯灣的一場填海掘金夢。
麥納麥的午後,陽光把波斯灣的海水曬得泛著金箔似的光,史國棟捏著手機站在法赫德國王大橋的引橋上,聽筒裡妻子楊曉英的聲音帶著明顯的焦躁,幾乎要衝破信號的乾擾:“老史,我跑遍了老城的souq市場和新城的金融區,就沒有一間鋪麵符合要求——要麼是麵積小到轉不開身,要麼是租金高得能吞了咱們半年利潤,再這麼耗下去,川渝味道在巴林的首店計劃真要黃了!”
他抬手抹了把額角的汗,海風裡混著阿拉伯香料和海水的鹹澀,視線越過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落在遠處茫茫的海麵上。“彆急,曉英,”他刻意放穩聲音,指尖卻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機殼上磨出的紋路,“咱們來之前就該想到,巴林就這麼點地方,786平方公裡,人在才幾十萬人,還沒五個廈門島大,寸土寸金是常態。再等等,我聯係的本地朋友說有消息要給我回電,說不定能有轉機。”
掛了電話,史國棟靠在橋欄上,心裡像壓了塊石頭。三個月前,他帶著楊曉英和川渝味道的拓展團從重慶飛過來時,滿腦子都是把魚羊鮮火鍋推向中東市場的藍圖——巴林有68萬人口,雖然85信伊斯蘭教,什葉派占了七成,不吃豬肉,但牛羊肉是主食,正好契合火鍋的核心食材;再加上這裡通用英語,國際遊客多,按理說該是塊好跳板。可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拳,半個月下來,彆說平價鋪麵,就連稍微偏遠的郊區商鋪,房東都敢報出比重慶解放碑還高的價格。
“史先生?”身後傳來一聲帶著阿拉伯口音的英語,回頭一看,是本地朋友薩利姆,穿著白色長袍,手裡攥著份折疊的地圖,“我有個消息,不知道算不算好——北邊的穆哈拉格島附近,有塊海域允許填海造地,麵積大概500米長、200米寬,政府那邊隻要提交規劃方案,審批很快。”
史國棟眼睛猛地亮了,一把抓過地圖:“填海?薩利姆,你沒開玩笑吧?這工程得多少錢,多久能完工?”他的手指在地圖上那塊標注著“待開發海域”的藍色區域來回滑動,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如果真能自己造地,不僅能避開高昂的租金,還能按自己的想法建商業街,這可比租彆人的鋪麵劃算多了。
薩利姆攤開手,臉上帶著無奈:“錢的問題我幫不上忙,但審批我可以幫你推進。不過史先生,填海不是小事,你們有足夠的資金和團隊嗎?”
史國棟沒立刻回答,腦子裡飛速盤算起來。他想起上個月和川中銀行的李賽誠行長吃飯時,對方提過願意支持海外優質項目;又想起之前合作過的一家工程公司,說有艘中國的道路挖泥船正在附近的卡塔爾作業,很快要返程。“資金和設備我來解決,”他突然一拍大腿,語氣裡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薩利姆,麻煩你先幫我對接政府部門,我現在就聯係銀行和挖泥船!”
回到酒店,史國棟第一時間給川中銀行的客戶經理打了電話,對方聽了他的計劃,起初有些猶豫:“史董,填海造地風險不小,巴林這地方雖然穩定,但咱們對當地的工程標準和政策了解不多,萬一出點岔子……”
“風險我評估過了,”史國棟打斷他,聲音堅定,“第一,巴林政府鼓勵填海,審批快,政策支持;第二,我找到的挖泥船是中國產的,操作團隊也是中國人,效率有保障;第三,咱們造的不是單純的商鋪,是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商業街,瞄準的是國際遊客,市場需求擺在那兒。”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可以把我在四川和重慶的房產做抵押,風險我個人承擔。”川中銀行史國棟是第二大股東。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隨後傳來客戶經理的聲音:“行,史總,我相信你的眼光,明天我就把材料報上去,爭取儘快批下來。”
掛了銀行的電話,史國棟又撥通了挖泥船負責人的號碼,對方一聽是要在巴林填海,立刻來了興趣:“史總,我們的船正好後天要離開卡塔爾,要是去巴林,剛好順路,運費能給你打個八折。不過填海的工期得看海域情況,順利的話,半年應該能完成。”
“半年?太好了!”史國棟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他轉頭看向剛進門的楊曉英,揚了揚手機,“曉英,有好消息,咱們不用找鋪麵了,自己填海造地!”
楊曉英手裡的文件袋“啪”地掉在地上,瞪大了眼睛:“填海?老史,這也太冒險了吧?咱們之前沒做過這種工程,萬一資金跟不上,或者工期延誤,咱們這點家底不就全砸進去了?”她蹲下去撿文件,手指都在發抖——她跟著史國棟乾了五年,從川渝味道的第一家小店到現在的連鎖酒樓,從來沒見過這麼大膽的計劃。
史國棟走過去,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知道冒險,但你想過沒有,要是按部就班找鋪麵,咱們最多隻能開一家火鍋店,還得看房東的臉色。可要是自己造地,咱們能建一條商業街,把14大菜係的酒樓都引進來,再招幾家世界名牌餐飲,形成規模效應,到時候吸引的就不是本地顧客,而是全世界的遊客。”他指著窗外的波斯灣,眼神裡滿是憧憬,“你看這海水,下麵全是機會,就看咱們敢不敢往下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曉英抬頭看著他,史國棟的眼睛在燈光下亮晶晶的,像當年他決定把魚羊鮮火鍋引進重慶時一樣,充滿了信心。她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行,史總,我信你,你說怎麼乾,我就怎麼乾。”
接下來的日子,史國棟忙得腳不沾地。白天和薩利姆一起跑政府部門,提交規劃方案,修改設計圖紙;晚上和川中銀行對接貸款細節,跟挖泥船團隊確認施工流程。楊曉英則負責聯係國內的餐飲品牌,一家家打電話溝通,說服他們來巴林開店。
有天晚上,兩人在酒店的會議室裡加班,桌上堆滿了文件和圖紙。楊曉英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忍不住問:“史總,你說咱們這事兒能成嗎?我昨天跟粵菜館的王總打電話,他還擔心這裡的客流量,說要是沒人來,他們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史國棟放下手裡的筆,給自己倒了杯咖啡,又給楊曉英遞了一杯:“王總的擔心很正常,但你想想,巴林雖然小,卻是波斯灣的交通樞紐,每年有不少遊客從這裡轉機去沙特、卡塔爾。咱們的商業街建在海邊,風景好,又有中國和阿拉伯特色,隻要宣傳到位,肯定能吸引遊客。”他喝了口咖啡,苦意順著喉嚨往下滑,心裡卻很清醒,“而且咱們的成本控製得好,挖泥船是順路,運費省了不少;貸款是分期還,壓力沒那麼大。隻要半年內能完成填海,三個月內建好商業街,一年半就能回本。”
楊曉英接過咖啡,抿了一口,點了點頭:“也是,咱們之前在非洲建酒樓的時候,條件比這還差,不也成了嗎?”她想起幾年前,史國棟帶著團隊去尼日利亞,在沒電沒水的地方建了家川菜館,最後成了當地華人的聚集地,心裡的不安漸漸消散。
半年後,填海工程如期完成。當史國棟站在新造的土地上,看著平整的地麵延伸到海邊,心裡滿是成就感。他立刻聯係了之前在美洲、非洲做房地產開發的團隊,對方一聽是在巴林建商業街,二話不說就帶著設備和工人趕了過來。
“史總,你就放心吧,”工程隊負責人張凱旋拍著胸脯,“咱們在巴西、肯尼亞都建過商業街,最快三個月就能完工。你想要中國特色,咱們就加紅燈籠、雕花窗;想要阿拉伯特色,咱們就弄圓頂、馬賽克瓷磚,保證又好看又實用。”
史國棟笑著點頭:“老張,就靠你們了。工期緊,質量可不能含糊,咱們要建的是能長久經營的商業街,不是豆腐渣工程。”
接下來的三個月,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史國棟每天都去工地視察,看著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從最初的地基到後來的屋頂,每一個細節他都親自把關。楊曉英則忙著對接商戶,安排裝修,跟以色列的設計師一起規劃商鋪布局——她特意借鑒了以色列商戶的配套理念,把旅館、酒樓、火鍋店穿插分布,方便遊客消費。
有天傍晚,史國棟和楊曉英站在商業街的入口處,看著工人正在掛紅燈籠,遠處的阿拉伯風格圓頂在夕陽下泛著暖光。“你看,”史國棟指著眼前的建築,聲音裡帶著感慨,“咱們從一張白紙開始,現在終於有模有樣了。”
楊曉英笑著點頭,眼裡有些濕潤:“還記得剛來的時候,我還跟你發脾氣,說找不到鋪麵。現在想想,要是當時找到了,說不定就沒有這條商業街了。”
史國棟也笑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遇到困難,不是路走死了,而是該換條路走了。”
商業街開業那天,來了很多人。巴林的大臣、各國的使節、本地的居民、國際遊客,把整條街擠得水泄不通。川渝味道的魚羊鮮火鍋店前排起了長隊,粵菜館、魯菜館裡坐滿了食客,星巴克、哈根達斯等國際品牌的店鋪也人頭攢動。史國棟站在街中間,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
薩利姆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史先生,你創造了一個奇跡,這條商業街不僅給巴林帶來了新的旅遊景點,還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國王陛下聽說了,要授予你榮譽公民的稱號。”
史國棟愣了一下,隨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
接下來的日子,商業街的生意越來越火。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這裡吃飯、住宿、購物,巴林的旅遊數據也因為這條商業街有了明顯的增長。有媒體報道說,這條商業街成了波斯灣的“美食明珠”,甚至有人專門從歐洲、亞洲飛來巴林,隻為了嘗嘗這裡的中國火鍋。
一年半後的一天,史國棟和楊曉英坐在火鍋店的包廂裡,看著財務報表。楊曉英指著報表上的數字,興奮地說:“史總,填海造地的貸款已經全部還清了!咱們這一年半賺的錢,比在國內開五家分店還多!”
史國棟拿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臉上沒有太多的激動,反而很平靜:“我早就說過,小國家、小地方,隻要有好的商業頭腦,一樣能賺大錢。”他看著窗外,波斯灣的海水依舊泛著金箔似的光,心裡卻在盤算著下一步計劃,“曉英,咱們不能滿足於現狀,接下來可以考慮在沙特、卡塔爾開分店,把川渝味道的招牌打遍整個中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曉英用力點頭:“好,史總,我跟你一起乾!”
這時,包廂門被推開,薩利姆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個精致的盒子:“史先生,這是國王陛下給你的禮物,感謝你為巴林做出的貢獻。”
史國棟接過盒子,打開一看,裡麵是一枚金色的勳章,上麵刻著巴林的國徽。他拿起勳章,心裡突然有些感慨——從重慶的小火鍋店到波斯灣的商業街,他走過了很多路,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每一次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他知道,這枚勳章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商人智慧和勇氣的認可。
“謝謝國王陛下,也謝謝你,薩利姆。”史國棟把勳章收好,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薩利姆笑著說:“不用謝,史先生,你是巴林的榮譽公民,也是我們的朋友。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隨時找我。”
送走薩利姆,楊曉英看著史國棟手裡的勳章,好奇地問:“史總,你現在算不算功成名就了?”
史國棟搖了搖頭,眼神裡又充滿了之前的憧憬:“功成名就談不上,隻能說邁出了第一步。你看這波斯灣,這麼大的市場,還有很多機會等著咱們去挖掘。隻要咱們保持初心,踏實做事,以後肯定能走得更遠。”
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鮮嫩的羊肉,放進沸騰的火鍋裡。羊肉在鍋裡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就像他的事業一樣,在波斯灣的這片土地上,蒸蒸日上,充滿了無限可能。
窗外,夜色漸濃,商業街的燈光亮了起來,紅燈籠和阿拉伯風格的路燈交相輝映,把整條街照得像一條五彩斑斕的絲帶。遠處的海麵上,偶爾有船隻駛過,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史國棟看著眼前的一切,心裡充滿了希望——他知道,他的填海掘金夢,才剛剛開始。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