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多強壓怒火:“將軍,您這樣做,是在與所有人為敵!包括您的皇帝!”
“皇帝?”鄭芝龍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皇帝老子的兵在陸上厲害,到了海上,還得看老子臉色!少廢話,交錢,還是沉船?”
瘋狂的擴張和掠奪,為鄭芝龍帶來了短期內巨額的財富,但也將原本可能中立的沿海士紳、商賈乃至普通百姓徹底推向了對立麵,更與荷蘭人、葡萄牙人等西方殖民勢力關係急劇惡化。翁翊皇數次苦諫,皆被斥回。鄭芝龍如同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將所有的籌碼都押在了“武力威懾”這一條路上,卻不知腳下已是萬丈深淵。東南海疆,被他攪得濁浪滔天,血雨腥風。
文華殿偏殿,氣氛有些凝滯。
朱由檢、小石頭、李自成、張獻忠四人再次站在了禦前。他們手中拿著的不再是自己的策論,而是對方撰寫的那份。朱常洛要求他們相互評析,這道旨意,比讓他們自己寫策論更難。
朱由檢率先開口,他評析的是小石頭的策論,語氣帶著一貫的嚴謹甚至刻板:“柳文耀之策,勇則勇矣,然失之過剛。打造無敵水師豈是易事?需耗國庫幾何?曆時幾載?期間若海疆有失,又當如何?一味主戰,非老成謀國之論。”他引經據典,將小石頭的方案批得幾乎體無完膚。
小石頭聽得眉頭緊鎖,鼻息粗重,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並未立刻反駁,隻是緊緊攥著拳頭。嶽飛武魂帶給他的不僅是勇武,更有對“戰略”二字的初步理解。他知道,朱由檢說的某些方麵,確有道理。
輪到小石頭評析李自成的策論,他憋了半天,才悶聲道:“李自成說的讓老百姓有飯吃,有點道理。當兵的糧餉足了,家小安定了,才肯用命。但廢除海禁……是不是太急了?沒了約束,奸商海盜豈不更猖獗?還得先有能鎮得住場子的水師才行!”他試圖將嶽飛的“凍死不拆屋”與海疆現實結合,雖粗糙,卻點出了關鍵。
李自成評析的則是張獻忠的策論,他搖頭道:“八大王這計策,太險了。鄭芝龍那樣的人,是能輕易駕馭的嗎?讓他坐大,到時候尾大不掉,反倒成了心腹大患。老百姓剛過上幾天安生日子,經不起他們這般狗咬狗,折騰的還是百姓。”他始終站在民生角度思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獻忠被三人評點,尤其是被李自成說“險”,反而嘿嘿一笑,渾不在意。他評析朱由檢的策論時,小眼睛裡閃著狡黠的光:“襄城伯這章程寫得是好看,引經據典,俺老張一半都看不懂。不過,光靠嚴海禁,怕是禁不住吧?海邊那麼多張嘴要吃飯,你禁了海,他們咋活?活不下去,不還得當海盜去?到時候剿不勝剿。要俺說,堵不如疏,得給他們點甜頭,但又得拿著刀把子看著!”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起初還帶著火藥味,漸漸地,竟開始有了一些爭論之外的交流。他們發現,對方的策略雖然看似與自己南轅北轍,但細究之下,似乎又都有那麼一點道理,都能彌補自己策略中的某些不足。
朱常洛高踞禦座,靜靜地看著這場越來越激烈的“攻守同盟”,嘴角微微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這些未來的棟梁,在爭論和碰撞中,學會理解不同的立場,看到問題的複雜性,懂得權衡與妥協。
“好了。”待到爭論聲稍歇,朱常洛才緩緩開口,“看來這幾日,你們都用了些心思。”
四人立刻安靜下來,垂首聽訓。
“海疆之策,乃至治國之道,從來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朱由檢之‘正’,柳文耀之‘剛’,李自成之‘民’,張獻忠之‘奇’,皆有其用,亦皆有其弊。”
他的目光掃過四人年輕而逐漸褪去稚嫩的臉龐:“為君為帥者,當如匠人持器,知斧鑿之利,亦知墨繩之準;當如醫者用藥,曉人參之補,亦曉大黃之瀉。何時用正,何時用奇,何處當剛,何處懷柔,皆需因時、因地、因勢而異。其根本,在於一個‘衡’字。”
“今日之後,爾等需明白,將來無論鎮守何方,執掌何事,眼中不可隻有一方天地,一種聲音。需知,爾等四人,將來或許政見相左,或許各鎮一方,但終究都是大明的臣子,肩負的是同一片江山社稷。朕希望你們記住今日之爭,更記住今日之‘衡’。”
四人聞言,神情皆是一肅,心中似有所悟,齊齊躬身:“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這堂禦前課,遠比任何兵書戰策或經義文章,更深刻地烙印在他們心中。
遙遠的隱秘海灣。
王承恩的試驗艦,已然披上了第一層防腐防蛀的桐油塗層。黝黑的船體在陽光下反射著沉穩的光澤,流暢的線條從船首延伸至船尾,巍峨而神秘。巨大的龍骨和肋材被牢牢包裹其中,如同巨獸的骨骼,沉默地積蓄著力量。
船塢旁,新立的工匠學堂裡,十幾個被挑選出來的少年工匠,正跟著那位從澳門請來的葡萄牙匠人,笨拙地念著拉丁字母,學習著最基本的幾何繪圖和力學計算。王承恩偶爾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窗外,看著那些充滿求知欲的年輕麵孔,眼中流露出難得的欣慰。
鄭和武魂帶給他的,不僅是視野,更是一種傳承的使命感。他知道,一艘船,遲早會朽壞;但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技術和人才,才是大明海權真正的、永不沉沒的龍骨。
他收到了一份來自京中的密報,詳細描述了鄭芝龍近日的瘋狂行徑以及東南海疆的混亂局麵。王承恩看完,隻是輕輕將密報湊近燭火,看著它化為灰燼。
他的臉上無喜無悲,隻有眼神愈發深邃堅定。
跳梁小醜,終將自取滅亡。而真正的力量,總是在沉默中生長,在風雨來臨之際,方能顯其砥柱本色。
他轉身,再次望向那艘即將完成的巨艦。
海風漸起,波濤拍岸,仿佛在預示著不遠將來的驚濤駭浪。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