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交界外海,大星錨地。此處島嶼環抱,風浪相對平緩,乃是鄭芝龍艦隊一處重要的補給休整據點。此時,港灣內桅杆如林,大小數十艘鄭氏戰艦在此停泊,水手們喧鬨著搬運淡水、食物,檢修船具,一派忙碌景象。料羅灣的陰霾似乎已被暫時遺忘,憑借著荷蘭人“援助”的幾門新炮和虛假的安全感,鄭氏艦隊依舊維持著表麵的囂張。
然而,死亡正以驚人的速度迫近。
了望塔上昏昏欲睡的水手,最先看到的隻是天際線上幾個快速變大的黑點。他揉了揉眼睛,以為是荷蘭人的船隊又來交易,並未在意。但很快,那黑點顯露出截然不同的、更加修長淩厲的輪廓,並且速度遠超他的想象!
“敵……敵襲!不是紅毛鬼!是……是那種船!”淒厲的驚呼聲終於劃破了錨地的喧囂!
警鑼倉皇響起!鄭氏水手們亂作一團,瘋狂地跑向自己的戰位,試圖起錨升帆。但已經太晚了!
王承恩站在旗艦“破浪號”原試驗艦,已正式命名)的船樓上,麵色冷峻如鐵,手中令旗猛地揮下!
“全軍!突擊陣型!目標,港內敵艦!自由轟擊!優先擊沉主力!”
三艘大明新式戰艦,如同三柄脫鞘的利劍,以決絕的姿態切入錨地入口!它們甚至沒有完全升起所有風帆,僅憑優越的船體設計和嫻熟的操帆技術,速度已然快得驚人!
“開火!”
“破浪號”側舷經過加固的十二門重炮率先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經過改進的炮彈,帶著刺耳的呼嘯,精準地砸向港內一艘最大的鄭氏福船旗艦!
轟!轟!轟!
巨大的水柱在那旗艦周圍衝天而起,緊接著是木料撕裂的可怕巨響!一枚炮彈幸運地命中了其水線附近,撕開一個巨大的豁口,海水瘋狂湧入!
幾乎同時,另外兩艘大明戰艦“揚威號”、“靖海號”也側過船身,炮火齊鳴!它們的射擊節奏更快,精度更高,火力分配極有章法,顯然經過嚴格的協同訓練。
爆炸聲、火光、濃煙瞬間吞噬了原本平靜的錨地!鄭氏艦隊完全被打懵了!他們擠在港內,轉動不靈,如同被關進籠子的野獸,隻能被動挨打!許多船隻還沒起錨,就被猛烈的炮火打得千瘡百孔,開始傾斜下沉。
鄭氏戰船上的火炮開始零星還擊,但射程、精度、威力均遠遜於對手,炮彈大多落在對方艦船遠處的海麵,激起徒勞的水花。試圖衝出來接舷的戰船,則被大明戰艦利用速度優勢輕鬆拉開距離,然後用猛烈的側舷炮火逐一“點名”擊沉。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屠殺,是技術、戰術和紀律的全麵碾壓!
岸上的鄭氏守軍試圖用岸防炮攻擊,但那幾門老舊的炮台很快就被“靖海號”用精準的炮火逐一拔除。
海戰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錨地已是一片狼藉。超過三分之二的鄭氏戰艦被擊沉或重創,剩餘少數僥幸衝出港口的,也如同喪家之犬,頭也不回地逃向遠海。水麵上滿是掙紮的水手、破碎的船板和漂浮的雜物。
王承恩沒有下令追擊殘敵,也沒有理會那些落水者自然有後續船隻來處理)。他下令戰艦緩緩駛過一片狼藉的戰場,桅杆之上,大明日月旗和那麵蒼龍旗首次在光天化日之下,高高飄揚!
“打出信號:大明王師至此,掃蕩海氛,護商佑民!降者免死,抗者儘誅!”王承恩的聲音透過銅喇叭,回蕩在海天之間,清晰而威嚴。
一些幸存的小型鄭氏船隻和岸上人員,呆呆地看著那三艘如同海上堡壘般的巨艦,看著那迎風招展的日月旗,終於明白了對手的身份!不是神秘海寇,不是西夷艦隊,而是消失了太久的大明官軍水師!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比艦隊更快的速度向四麵八方傳去。大明水師以一種石破天驚的方式,宣告了它的重生!東南海疆的天,真的要變了!
北京,紫禁城,禦書房。
朱常洛的麵前,幾乎同時擺放著三份急報:王承恩關於主動出擊、大星錨地海戰大捷的詳細奏報;福建、浙江巡撫六百裡加急送來的、關於“疑似官軍水師”與鄭芝龍爆發激戰的驚疑不定的詢問奏章;以及孫傳庭從江南送來的、關於“萬民傘”與“彈章”並呈的局勢分析及自辯疏。
燭火搖曳,映照著朱常洛平靜無波的臉。他沒有立刻批示任何一份奏章,而是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圖》前,目光緩緩掃過遼闊的海疆。
王承恩的果斷出擊和輝煌勝利,在他意料之中,卻也略快了些。但時機抓得極好,正好打在鄭芝龍最虛弱、最不得人心,而荷蘭人陰謀尚未完全得逞的節點上。
孫傳庭在江南的處境,他更是洞若觀火。新政觸及核心利益,反撲是必然的。“萬民傘”是民心所向,“彈章”是利益集團的哀嚎。此刻,需要他做出最明確的決斷,給予前線最大的支持。
他回到案前,提起朱筆。
第一道旨意,發給王承恩:“覽奏甚慰。卿忠勇體國,臨機決斷,一舉蕩滌妖氛,揚我國威,功在社稷。著即總理東南海防事宜,所有水師艦船、沿海衛所水軍,皆聽節製。宜將剩勇追窮寇,務必肅清鄭芝龍殘部。對荷蘭夷人,暫以威懾為主,嚴控其活動範圍,如其挑釁,堅決回擊!所需錢糧兵械,朕即令兵部、戶部優先撥付。欽此。”——這是毫無保留的支持和授權,將東南海權徹底交給了王承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道旨意,明發天下,公告鄭芝龍罪狀:“逆賊鄭芝龍,本受國恩,不思報效,反肆虐海疆,屠戮商民,勾結西夷,罪證確鑿,天人共憤!今王師雷霆一擊,已覆其巢穴。著令沿海各省,全力清剿殘匪。凡棄暗投明者,酌予生路;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這是昭告天下,定下基調,徹底否定鄭芝龍。
第三道旨意,發給孫傳庭及江南諸臣:“萬民傘,民心也;彈章,私利也。朕心甚明。新政關乎國運,絕非浮議可搖。孫傳庭公忠體國,銳意任事,朕深知之。江南士紳,當體察朝廷苦心,順應大勢,共謀國安民富。若有陽奉陰違、暗中阻撓、甚至誹謗大臣、離間君臣者,國法俱在,決不姑息!欽此。”——這是最強硬的背書,徹底壓製江南的反對聲浪,為孫傳庭撐腰。
三道旨意,如同三把利劍,精準地斬向不同的方向,展現了朱常洛清晰的戰略意圖和不容置疑的決斷力。他知道,經過一年多的隱忍、鋪墊和積累,終於到了可以全麵推開棋局,以帝王之勢,推動這艘帝國巨輪轉向的關鍵時刻了。帝星之光,開始穿透迷霧,照耀四野。
皇帝的旨意以明發邸報的形式傳到南京時,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
應天府衙門外,當衙役將宣布鄭芝龍罪狀和表彰孫傳庭的邸報抄件貼在告示欄上時,圍觀的百姓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尤其是那些曾經送上“萬民傘”的農夫、小販,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皇上聖明啊!”“孫青天得到公道了!”“看那些老爺們還敢不敢使壞!”民心大振,新政的推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支持。許多原本觀望、甚至暗中抵觸新政的基層胥吏和小地主,也開始真正轉變態度,認真執行起來。
然而,在南京各大衙門深處、以及那些高門大宅之內,氣氛卻降到了冰點。尤其是那道嚴厲警告江南士紳的旨意,如同當頭棒喝,擊碎了許多人最後的僥幸心理。“皇上……皇上這是被孫傳庭蒙蔽了聖聽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老祖宗的規矩都不要了嗎?”“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抱怨和恐懼在私底下蔓延,但公開的、直接的對抗卻幾乎瞬間消失了。皇帝的意誌如此鮮明而強硬,甚至連都察院內部那些原本躍躍欲試、準備繼續上書彈劾的禦史,也都暫時偃旗息鼓,噤若寒蟬。他們深知,此刻再逆勢而動,就真的可能被“國法俱在,決不姑息”這八個字碾得粉身碎骨。
孫傳庭手持邸報,站在窗前,望著窗外複蘇的春色,久久不語。皇帝的全力支持讓他心中暖流湧動,也感到了更加沉重的責任。他知道,表麵的反對聲浪會被壓下去,但暗中的阻力並不會消失,隻會變得更加隱蔽和狡猾。接下來的工作,將更加考驗他的智慧和耐心。但無論如何,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他可以更加放手地去完成陛下的重托了。
朱由檢四人也被皇帝那幾道雷厲風行、立場鮮明的旨意所深深震撼。他們被特許閱覽了相關的邸報和部分奏章抄本。
這一次,他們沒有像往常那樣爭論不休,而是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和思考。
朱由檢反複看著皇帝支持孫傳庭、駁斥彈章的旨意,又想起自己在皇莊馬政案上的猶豫和最終那份試圖平衡的奏報,若有所思。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最高權力的一言一行,所能帶來的巨大力量和導向性,也體會到那種“乾綱獨斷”背後所需的巨大勇氣和責任。小石頭則對王承恩獲得的授權和海戰大捷興奮不已,摩拳擦掌:“這才痛快!該打就得打!皇上聖明!”但他也模糊地意識到,這勝利背後是無數日夜的艱苦積累和精準的時機把握,並非單純的匹夫之勇。李自成看著邸報上“萬民傘”與百姓歡呼的描述,眼圈有些發紅。他真切地感受到,一項好的政策、一次堅決的支持,真的能惠及萬千黎民。這比他讀多少聖賢書都更深刻地教育了他,什麼是真正的“民心”。張獻忠咂摸著嘴,小眼睛裡精光閃爍,嘀咕道:“乖乖,皇上這刀子下的,又準又狠……看來以後撈好處,得更小心點,得順著皇上的意思來才行……”他本能地從風險收益的角度,重新評估著局勢。
這無聲的一課,比任何經筵講解都更深刻地讓他們理解了權力的重量和它所能帶來的光明。他們開始超越具體事務的爭執,嘗試去揣摩和理解那高踞九重之上的帝王心術和天下格局。成長的軌跡,在他們心中悄然延伸。
大星錨地慘敗的消息,同樣以最快速度傳到了勃爾格的耳中。他站在“海神號”的船樓上,望著平靜的海麵,臉色陰沉得可怕。
他低估了大明新水師的戰鬥力,更低估了明朝皇帝如此果斷支持的決心。鄭芝龍這枚棋子,已經徹底廢了,甚至成了累贅。繼續投資他,毫無意義。
“命令艦隊,撤出大明沿海所有敏感水域,向後撤退二百裡。”勃爾格冷靜地下令,沒有絲毫猶豫。“那……鄭芝龍那邊?”大副問道。“告訴他,我們遭遇了不明艦隊襲擊,損失慘重,需要休整。讓他……自求多福吧。”勃爾格的語氣冰冷無情。棄子,就要有棄子的覺悟。
荷蘭艦隊開始悄然後撤,仿佛從未出現過。但勃爾格的眼神卻更加深邃。大明新水師的崛起,打亂了他的計劃,卻也揭示了新的可能性。一個統一的、擁有強大海軍的大明,不符合東印度公司的利益。但一個陷入混亂、或者與一個強大海上勢力長期對抗的大明,卻是他們樂於見到的。
“或許……我們該換一種方式。”勃爾格對身邊的心腹低聲道,“暫時避開他們的鋒芒。想辦法搜集更多關於他們戰艦、火炮的情報。同時,可以嘗試接觸一下……北京朝廷?表達我們‘和平通商’的願望?或者,看看南方那些對新政不滿的士紳老爺們,有沒有什麼……想法?”
硬的不行,便來軟的;直接掠奪受阻,便嘗試更複雜的滲透和分化。荷蘭人的貪婪從未改變,隻是換上了更隱蔽的麵具和更長遠的目光。海上的硝煙暫時散去,但更深層次的暗流,正在看不見的地方,重新開始湧動。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