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碩果盈枝 暗流潛生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5章 碩果盈枝 暗流潛生(1 / 1)

泰昌十一年的盛夏,烈日灼人,萬物生長到了最繁盛的時節。帝國四方,由各方砥柱精心培育的“樹木”,也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其形貌之盛,遠超去歲。然而,在這片繁榮景象之下,過速生長帶來的隱憂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如同夏日突如其來的雷暴,開始顯現出不容忽視的征兆。

北疆,昔日荒涼的曠野已被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覆蓋,長勢喜人。新修的引水渠如同銀色的脈絡,滋養著這片新墾的土地。定王朱由檢行走在田埂上,看著那沉甸甸的、即將灌漿的麥穗,冷峻的臉上難得地露出了一絲幾不可察的緩和。

磐石堡新建的糧倉裡,去歲屯墾收獲的糧食堆積如山,足夠支撐現有軍民度過今冬明春。幾個屯墾村落已然成型,木屋取代了窩棚,雞犬之聲相聞,甚至有了簡陋的市集,用以交換鹽巴、針線等物。歸附的部落也似乎安分了許多,定期前來互市,用皮毛換取他們急需的物資。表麵上,北疆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秩序井然的景象。

然而,李永芳的一份密報,讓朱由檢眉宇間的凝重重新聚攏。

“殿下,夜不收發現,羅刹殘部似乎在更北的勒拿河上遊重新聚集,並由一名叫‘斯捷潘’的哥薩克頭目率領,人數雖不及安德烈部,但更為凶悍狡詐。另,多爾袞殘部亦有異動,似與斯捷潘部有所接觸。”

朱由檢站在堡牆上,眺望著北方連綿的山巒。他知道,表麵的平靜之下,餓狼從未遠離,隻是在舔舐傷口,等待時機。更讓他憂慮的是,隨著屯墾規模的擴大,對耕牛、鐵製農具、乃至更多移民的需求急劇增加,僅靠朝廷撥付和繳獲,已漸感吃力。北疆這架剛剛啟動的馬車,對“燃料”的需求遠超預期。

“傳令各堡,秋收在即,防務萬不可鬆懈!巡邏範圍再向外擴展三十裡!”朱由檢沉聲下令,“另外,擬奏章,向朝廷詳陳北疆現狀及所需,懇請增撥耕牛、農具,並鼓勵更多軍戶北遷。”

碩果雖已盈枝,但風雨與蟲害的威脅,亦隨之而來。朱由檢清晰地認識到,北疆的開拓,遠未到高枕無憂之時。

朝鮮,漢城。

又一輪“式年試”常規科舉)在萬眾矚目中放榜。其結果,徹底標誌著朝鮮士林風氣的轉向。中選者幾乎清一色為精通“時務策”,並能對《泰昌聖學衍義》乃至《天工開物》有所闡發的年輕士子。傳統經義與詩賦,雖仍占一席之地,但已不再是決定性的標準。

放榜之日,成均館外雖依舊人山人海,但以往北人黨落榜者哭嚎抗議的景象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麻木的接受,或是一種隱秘的、不敢宣之於口的憤懣。年輕的、符合新標準的進士們意氣風發,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程係於何處。

“金兄高中,可喜可賀!日後同朝為官,還望多多提攜!”

“哪裡哪裡,樸兄策論精辟,深得明使讚賞,前途不可限量啊!”

類似的對話在人群中流傳,言語間已不自覺地將“明使”的態度作為了衡量標準。

與此同時,第一批赴大明留學的朝鮮學子,也有書信傳回,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北京繁華、大明學術之盛的驚歎與向往,並表示將刻苦學習,以期早日學成報效……至於報效的是朝鮮,還是引領朝鮮的“天朝”,其意味已頗為微妙。

徐允貞在京師翻閱著來自朝鮮的考榜名單和留學生書信抄本,神色平靜。她知道,經過數輪科舉的篩選和留學生的派遣,朝鮮未來數十年的官僚核心與精英階層,已然被成功塑造。文化的根須,已經深深紮入並開始改變這片土壤的性質。然而,她也從東廠的密報中得知,一些極端保守的儒生已秘密結社,以“存續國脈”為名,進行著地下的抵抗,甚至有人試圖與倭國某些對朝鮮抱有野心的勢力取得聯係。

文脈雖已易幟,但地下的暗火,仍需時刻警惕。

龍安州,西郊工坊區。

伴隨著一聲不同於水力紡機、也不同於蒸汽機單調轟鳴的、更具節奏感和力量的巨響,一台經過“機樞坊”工匠們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成功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龍安式重型鍛錘”,轟然啟動!巨大的鍛錘在蒸汽的驅動下,規律地起落,重重地砸在燒紅的鐵坯上,火星四濺,聲震四野!

圍觀的人群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這意味著,龍安將有能力大規模鍛造更精良、更堅固的鐵器,無論是農具、兵器,還是未來蒸汽機本身所需的複雜零件!

國舅爺柳文耀站在不遠處,感受著腳下傳來的微微震動,心中亦是波瀾起伏。這是他推動工業化以來,最具裡程碑意義的突破之一。

然而,成功的喜悅很快被現實的難題衝淡。負責工坊的官員急匆匆來報:

“國舅爺,鍛錘雖成,但對精煤需求更大!本地劣煤雜質太多,嚴重影響機器壽命和鍛件質量!從外地購煤,成本高昂且運輸不便,長此以往,難以為繼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文耀深吸一口氣,他知道,資源瓶頸已是迫在眉睫。他立刻下令:“加派精乾人手,持我手令,前往黔、滇、乃至湖廣,不惜代價,尋找並設法控製至少一處優質煤礦!同時,行文沐王府,請求其利用西南通道,協助采購優質煤炭,應急所需!”

他的決斷依舊果斷,但眉宇間也染上了一絲揮之不去的憂色。工業的巨輪一旦啟動,對資源的吞噬是驚人的。龍安的繁榮,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找到穩定、廉價的動力之源。

東南,福州港。

隨著與葡萄牙人貿易協議的正式執行,以及“探索艦隊”在南洋初立威名後帶回來的商業機會,大量的白銀如同潮水般湧入福州。市舶司的銀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充實起來。

總理東南沿海諸務兼領水師事張獻忠並未將這些白銀僅僅視為財富。他大手筆地投入水師建設,下令福州船廠同時開工建造四艘更大的“鎮遠級”炮艦;他提高水師官兵餉銀,重賞技術精湛的炮手和舵工;他撥出專款,支持格物院福州分院對船舶設計和火炮進行改良。

這一日,他在總督行轅接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來的談判代表。與之前的劍拔弩張不同,這次的荷蘭人顯得“禮貌”了許多。

“總督閣下,關於之前的誤會,我代表公司深表遺憾。”荷蘭代表操著生硬的官話,“我們希望能與貴國建立……嗯,更穩定的貿易關係。關於生絲、瓷器和茶葉的份額……”

張獻忠大馬金刀地坐在主位,漫不經心地聽著,直到對方說完,才慢悠悠地開口:“貿易?可以。價格,按我大明的規矩來。份額,由我大明分配。至於你們之前無端攻擊我艦隊的賠償……”他報出了一個讓荷蘭代表臉色發白的數字。

“這……這不可能!”荷蘭代表失聲道。

張獻忠冷笑一聲,站起身,走到窗邊,指著港口內旌旗招展的水師艦隊:“能不能,不是你說了算。要麼按我的規矩來,要麼,就讓你們的戰艦再來試試斤兩!送客!”

他以其一貫的強硬與狡黠,利用軍事勝利帶來的威懾和白銀資本,開始重新製定東南海疆的遊戲規則。大量的白銀流入,不僅壯大了水師,也開始悄然改變著東南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態,其長遠影響,此刻尚難預料。

紫禁城,冰鑒散發著絲絲涼意,驅散著夏日的暑氣。太子朱由楧正在向朱常洛彙報他對於北疆屯墾成本、朝鮮科舉得失以及東南白銀流入影響的綜合分析,見解已頗為深刻。

“北疆屯墾,雖耗資巨大,然疆土之固,非金錢可衡。然則,後續投入需有度,需講求效益,可鼓勵商賈參與,開發礦產、毛皮等利源,以邊養邊。”朱由楧侃侃而談。

朱常洛微微頷首:“能看到開源節流,不錯。然商賈逐利,需以律法、製度約束引導,否則易生禍端。此事,你可細思之。”

此時,信王朱由校送來喜報,應用於西山礦區的蒸汽抽水機大獲成功,極大地提升了采礦效率和安全性。他隨信附上了進一步縮小蒸汽機體積、嘗試用於推動車輛軌道礦車)的初步構想圖。

“由校於格物一道,確有大才!”朱常洛讚歎道,隨即對王安吩咐,“告訴由校,朕準其所請,著工部撥付款項物料,全力支持其研製!若車輛可行,將來或可用於漕運、乃至……行軍轉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寰宇全輿圖,手指無意識地在龍安、東南沿海,以及北疆之間劃過。

“北疆缺物,西南缺煤,東南銀多……各方砥柱,皆有所成,亦有所困。”朱常洛沉吟道,“朕或許……該考慮如何將這些星火,更有效地串聯起來了。”

他意識到,帝國這盤大棋,各個局部雖然活躍,但彼此間的聯動與支撐還不夠順暢。如何整合資源,協調步伐,形成更強的合力,是他接下來必須思考的問題。泰昌十一年的盛夏,帝國在收獲豐碩果實的同時,也走到了一個需要更高層次統籌與規劃的曆史節點。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改嫁,前夫娶白月光悔斷腸 假千金重生後,總裁們爭當舔狗 我的末日小弟生活 無限之維度進化 逆徒跪下!師尊擺爛後躺贏修仙界 宇航員小明火星曆險記 喪屍孕媽囤貨忙前夫彆擋道 NBA之雙修大帝 逆天改命:我的美女上司 我在都市拆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