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院試三日展經綸寒窗苦讀見真章
沉重的考場大門在身後緩緩合上,隔絕了外界的喧囂。一股混合著陳年墨香、舊木氣息和肅穆氛圍的味道撲麵而來,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眼前是一個極其寬敞的院落,青磚鋪地,莊重無比。院落被整齊地劃分成數百個如同鴿子籠般的獨立號舍,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頭。每個號舍僅容一人,三麵磚牆,一麵敞開,內有簡陋的木板充當書案和坐凳。此時,號舍內已坐了不少考生,整個考場內鴉雀無聲,隻有巡考官吏沉重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咳嗽聲,在空曠的院落中回蕩,更添幾分壓抑。
陳彥按照考牌指引,找到了自己的號舍。位置不算好,靠近角落,有些陰暗潮濕。他走進這方狹小的天地,將考籃放好,輕輕坐下。木板又硬又涼,空間逼仄,給人一種強烈的束縛感。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有些加速的心跳,開始有條不紊地整理文具,研磨墨汁。這個熟悉的過程,有助於他集中精神,排除雜念。
辰時正,一陣清脆的雲板聲響起,標誌著院試正式開考!數名書吏捧著厚厚的試卷,在巡考衙役的護衛下,開始按排分發試卷。當那份帶著墨香的院試試卷放在陳彥麵前的書板上時,他凝神屏息,仔細審閱起來。
試卷展開,題目赫然在目:
?經義:“論‘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出自《論語·子罕》)
?策問:“問:近年湖廣之地,水旱頻仍,民生多艱。當以何策備災荒、紓民困、固國本?”
?詩賦:“以‘詠炭’為題,作五言律詩一首,限‘寒’韻。...........”
快速瀏覽完所有題目,陳彥心中微微一動。這題目果然如傳聞般,重實務,厭虛文!尤其是策問題,直指湖廣地區的現實問題,絕非泛泛而談可應對。他注意到周圍號舍裡已經傳來一些細微的騷動和歎息聲,顯然有不少考生對這出乎意料的題目感到棘手。
“水旱頻仍…備災荒…紓民困…”陳彥心中默念著策問題的關鍵詞,腦中飛速運轉。他想起前世所學的曆史知識,古代應對自然災害,無外乎“預防”與“救濟”兩大方麵。結合今世所讀的《救荒活民書》、《農政全書》等典籍,以及趙文淵先生平日的教導,一個清晰的答題框架逐漸在腦海中形成。
他首先破題,點明“天災難免,人事可修”的核心觀點。隨即,他將對策分為“災前預防”、“災中救濟”、“災後恢複”三個層麵展開論述:
?災前預防:強調“修水利以防水旱”興修堤壩、疏通河道)、“建倉廩以實儲備”完善常平倉、義倉製度,豐年儲糧,荒年放賑)、“重農桑以厚民生”推廣抗旱作物、改進耕作技術)。
?災中救濟:提出“急賑貸以救燃眉”開倉放糧、施粥設廠)、“嚴稽查以防中飽”加強監管,確保救災物資落到實處)、“撫流移以安民心”妥善安置流民,防止生變)。
?災後恢複:建議“減賦稅以蘇民力”酌情減免災區稅負)、“給籽種以助耕墾”提供種子、農具,幫助恢複生產)、“興工役以活窮黎”以工代賑,修建公共設施)。
每一策都力求言之有物,引經據典如引用《周禮》荒政、曆代名臣奏議),並結合湖廣地理民情提出具體建議,避免空泛。最後,他總結道:“救災如救火,貴在神速;防災如防川,重在未然。為政者當存仁民愛物之心,行未雨綢繆之政,則天災雖厲,而民生可保無虞。”
構思已定,陳彥便在草稿紙上列出詳細提綱,反複推敲修改,確保邏輯嚴密,論述充分。然後,他才在正式試卷上奮筆疾書。一時間,號舍中隻聞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他全神貫注,將所思所想,化作一行行工整的小楷,力求立意高遠,論證嚴密,文氣貫通。
第一場考試在緊張中度過。午時前後,陳彥感到腹中饑餓,便停下筆,從考籃中取出母親準備的烙餅和臘肉,就著清水簡單進食。他吃得很快,不敢耽擱太多時間,同時也在腦中繼續構思經義題的破題角度。吃完後,用清水漱口,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便再次投入答題。
經義題“論智、仁、勇三達德”,他抓住“不惑”、“不憂”、“不懼”這三個關鍵,闡述智者明理故不惑於外物,仁者無私故不憂於得失,勇者持正故不懼於危難,三者相輔相成,是君子修身的至高境界。引證《大學》、《中庸》,論述層層遞進。
詩賦題“詠炭”限“寒”韻,他望著號舍外一角天空,想象炭在嚴寒中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形象,醞釀片刻,一首托物言誌的五律便躍然紙上:
“爝火微光暖,深山煉骨寒。
丹心焚欲儘,陋室熱猶殘。
不求人見賞,唯願世無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灰冷香猶在,春回大地安。”
詩成,檢查格律韻腳,無誤。至此,首日考試順利結束。交卷後,陳彥感到一陣疲憊襲來,但心中卻頗為踏實。
第二日、第三日,考的分彆是其他經史內容和一道更具體的策問如漕運、吏治等),題型類似,但側重點不同。陳彥依舊沉著應對,調動所有學識積累,謹慎破題,精心構思,工整書寫。
考場內的三日,是對體力、腦力和意誌力的極大考驗。狹小的號舍,堅硬的木板,夜晚的寒冷,白天的悶熱,以及那無處不在的緊張氛圍,都折磨著每一位考生。陳彥看到有的考生抓耳撓腮,有的唉聲歎氣,有的甚至因體力不支或壓力過大而被抬出考場。他努力保持心態平穩,按時飲食休息,確保以最佳狀態堅持到底。
他不禁想起柳雲卿,不知他在哪個角落,是否安好?是否也能頂住壓力,發揮出水平?還有師兄趙修遠,他素來策論稍弱,麵對這等務實之題,想必壓力更大。
此時的趙修遠,確實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看到策問題時,他心中便是一緊。這題目與他平日擅長的華麗文章大相徑庭,要求實實在在的對策。他絞儘腦汁,回想先生平日教導和近期所讀的政書,勉強搭起框架,但論述起來總覺深度不夠,不如陳彥那般遊刃有餘。他幾次提筆,又放下,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最終,他咬咬牙,硬著頭皮將自己所能想到的、儘可能切合實際的措施寫了上去,雖然自覺不夠完善,但也算是儘了全力。經義和詩賦他發揮得相對穩定。三日下來,他倍感疲憊,出考場時腳步都有些虛浮。
終於,第三日酉時,最後一場考試的收卷鑼聲響起。陳彥仔細檢查了一遍試卷,確認沒有錯漏汙損,鄭重地交了上去。如釋重負地長舒一口氣,巨大的疲憊感瞬間席卷全身。他收拾好考籃,隨著人流,步履蹣跚地走出考場。
考場外,早已是人頭攢動。翹首以盼的家人、仆役們一見到考生出來,便蜂擁而上。
“彥兒!這邊!”陳延嶽洪亮的聲音穿透人群,他帶著石頭,奮力擠到前麵,一把扶住幾乎要虛脫的陳彥,滿臉心疼,“考完了就好!考完了就好!瞧這累的,臉都白了!快,馬車在那邊,咱們回家!”
趙文淵先生也迎了上來,看到陳彥和隨後出來的趙修遠雖然疲憊,但眼神尚算清明,微微點頭:“辛苦了,回去好生歇息。”
陳彥幾乎說不出話來,隻是點了點頭。回到悅來居客棧,他強撐著快速洗了個熱水澡,洗去三日的疲憊和塵垢,然後一頭栽倒在床上,幾乎是瞬間便陷入了沉沉的睡眠。他太累了,需要徹底的休息。
而此刻,閱卷的忙碌,才剛剛在府衙內開始。
第九十五章完)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