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深睡方醒論考題摯友相邀暖人心
陳彥這一覺睡得極沉。
仿佛是要將過去三日耗費的心神與體力一次性補回來,他幾乎是頭一沾枕頭便失去了知覺。窗外街市的喧囂、客棧內往來的腳步聲、乃至陳延嶽輕手輕腳進來查看時擔憂的歎息,他都渾然不覺。夢境光怪陸離,時而仿佛還在那狹小的號舍中奮筆疾書,時而又好像回到了陳家溝,聽著母親的叮嚀。
這一睡,便是整整一天一夜。
當他終於被腹中強烈的饑餓感喚醒時,窗外已是次日黃昏。夕陽的餘暉透過窗紙,在房間內投下溫暖而柔和的光暈。陳彥緩緩睜開眼,隻覺得渾身酸軟,頭腦卻是一片清明,多日積累的疲憊終於一掃而空。
他撐著手臂坐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頸,發現趙修遠在隔壁床上也剛剛醒來,正揉著惺忪的睡眼,一臉茫然。
“師弟……我們睡了多久?”趙修遠的聲音帶著剛醒的沙啞。
陳彥看了看窗外天色,估算道:“怕是一天一夜有餘了。”
正說著,房門被輕輕推開,守在門外的石頭聽到動靜,探進頭來,一見兩人都坐起來了,頓時喜出望外,朝外麵喊道:“三叔!趙先生!公子和修遠少爺醒啦!”
話音剛落,陳延嶽便一陣風似的衝了進來,臉上又是欣喜又是心疼:“哎呀我的兩個小祖宗!可算醒了!餓壞了吧?灶上一直溫著粥和菜呢,就等你們醒來吃!”說著,不由分說便和石頭一起,伺候兩人洗漱,又趕緊張羅著將熱騰騰的飯菜端進房裡。
飯菜很簡單,是熬得爛熟的米粥,幾樣清淡小菜,還有一碟易消化的蒸糕。但此刻在饑腸轆轆的兩人看來,卻勝過任何山珍海味。他們也顧不得什麼禮儀,端起碗便大口吃了起來。溫熱的粥水下肚,一股暖流瞬間蔓延至四肢百骸,這才真正有了活過來的感覺。
陳延嶽坐在一旁,看著兩人狼吞虎咽,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看到他們疲憊未完全消退的臉龐,又把話咽了回去,隻是不停地給他們夾菜盛粥。
待兩人吃得差不多了,臉色也紅潤了些,趙文淵先生才緩步走了進來。他神色平靜如常,但眼底深處也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關切。
“先生。”陳彥和趙修遠連忙放下碗筷,起身行禮。
趙文淵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不必多禮。睡了這許久,感覺如何?”
“回先生,學生已無大礙,隻是有些乏力。”陳彥答道。趙修遠也點頭稱是。
“嗯,院試三日,耗神費力,好生休養幾日便好。”趙文淵在桌旁坐下,目光掃過兩人,沉吟片刻,方才切入正題,“今日叫你們來,是想問問此次院試的考題。你們且將記得的題目,以及你們大致的破題思路,說與為師聽聽。”
陳延嶽一聽,立刻豎起了耳朵,神情也變得緊張起來。他昨晚去外麵吃飯時,可聽到了不少風聲!
陳彥和趙修遠相視一眼,便由陳彥開口,將三場考試的題目——經義“論智仁勇三達德”、策問“湖廣災荒應對策”、詩賦“詠炭”限“寒”韻等,清晰複述了一遍。
趙文淵靜靜聽著,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當聽到策問題目時,他的眉頭微微蹙起,但並未打斷。
接著,陳彥將自己如何破題、構思、論述的過程,簡明扼要地闡述了一遍。尤其是針對策問題,他提到了自己從“災前預防、災中救濟、災後恢複”三個層麵展開,並結合典籍和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對策。
趙修遠隨後也補充了自己的答題思路。在說到策問時,他語氣略顯遲疑:“……學生見到此題,心中便是一緊,知其重在實務。學生儘力回想先生平日教導及所讀政書,從安撫流民、開倉賑濟、以工代賑等方麵作答,隻是……隻是自覺論述深度或有不足,不如師弟那般周全……”
陳延嶽在一旁聽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雖然不太懂具體學問,但從趙修遠遲疑的語氣和趙先生微蹙的眉頭,也能感覺到這次題目不簡單!他忍不住插嘴道:“先生,這題目……是不是特彆難?我昨晚在外麵聽說,有好幾個考生考完出來就大哭,甚至……甚至還有個想不開跳了河的!說是題目太刁鑽,根本無從下手!”
趙文淵看了陳延嶽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後緩緩開口道:“延嶽所聞,並非空穴來風。此次院試策問,直指湖廣近年實情,且情境嚴峻,要求對策具體可行,絕非泛泛空談可應對。對於大多埋頭經史、缺乏實務經驗的童生而言,確是一道難題。”
他看向陳彥,眼中露出一絲讚許:“彥兒此番破題,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所提對策亦能引經據典,結合實情,頗得‘經世致用’之要義。若卷麵工整,論述透徹,此題當可得高分。”
陳彥心中稍定,躬身道:“學生也隻是儘力而為,多謝先生肯定。”
趙文淵又看向趙修遠,語氣溫和卻帶著提醒:“修遠能抓住安撫、賑濟、工賑等要點,方向是對的。然此類策問,重在‘可行’二字,需有具體措施、步驟,乃至預估成效與可能困難,方顯深度。你平日文章偏重文采,今後需在務實上下功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