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簪花禮上會群英 孝詩一首動人心_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 > 第99章 簪花禮上會群英 孝詩一首動人心

第99章 簪花禮上會群英 孝詩一首動人心(1 / 1)

第九十九章簪花禮上會群英孝詩一首動人心

陳彥高中院試案首、榮膺“小三元”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整個江陵府城。十一歲的秀才案首,本就罕見,連中三元者,更是鳳毛麟角。一時間,“神童陳彥”之名,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悅來居客棧,也因此變得門庭若市。

放榜次日一早,便有絡繹不絕的人前來拜訪。有同科考中的新晉秀才,慕名前來結交;有本地士紳,攜禮道賀,以示親近;甚至還有一些家中有適齡子弟的富戶,言語間不乏探詢之意,希望能請得這位“小神童”為家中子弟啟蒙或伴讀。

陳彥雖不喜應酬,但也知人情世故不可避免。在趙文淵先生的提點和陳延嶽的幫襯下,他不得不打起精神,在前廳接待來訪賓客。他舉止得體,言談謙和,既不因年少得誌而倨傲,也不因眾人追捧而失措,應對之間,頗顯沉穩氣度,讓許多前來考校或觀望之人暗暗點頭。

在這些來訪者中,有兩人給陳彥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一位是本次院試的第二名,名叫周文博,年約二十,出身江陵府一個書香門第。他相貌端正,舉止優雅,談吐不俗,對經史子集頗有見解。在與陳彥交談時,他態度謙遜,言語間流露出對陳彥才學的敬佩,但也隱隱帶著一絲世家子弟的矜持與不甘。他坦言道:“陳案首大才,周某佩服之至。此次策問題,周某自認也答得周全,然與案首之論相比,方知天外有天。日後還望多多切磋。”陳彥能感覺到,此人家學淵源,功底紮實,是位勁敵,但為人還算坦蕩。

另一位是第三名,叫做李茂才,年紀稍長,約二十五六,衣著樸素,麵容黝黑,帶著幾分風霜之色。他自稱出身寒微,全靠自學和四處遊學求知。此人言語直率,甚至有些粗豪之氣,但談及民生疾苦、地方利弊時,卻見解獨到,一針見血,顯然有豐富的閱曆。他對陳彥道:“陳小兄弟年紀雖小,見識卻高!你那策問裡提到的‘以工代賑’、‘災情預警’,說到俺心坎裡去了!俺在鄉下見過太多慘事,就是缺這些實在法子!佩服!真心佩服!”陳彥覺得此人雖不拘小節,但心係百姓,是個務實之人。

陳彥與二人相談,倒也投機。他知道,科舉之路漫長,多結交些有真才實學的同窗,互相砥礪,並非壞事。

熱鬨了幾日,終於到了新科秀才們參加“簪花禮”的日子。這是院試後的重要儀式,由學政大人親自主持,為新晉秀才們簪花象征榮譽),並帶領他們拜謁孔廟、拜謝師恩,標誌著他們正式踏入士林。

這一日,江陵府文廟內外,莊嚴肅穆。近百名新科秀才,身著嶄新的青色生員服,按名次排列,整齊地站立在寬闊的庭院中。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激動和自豪的神情。

陳彥作為案首,自然站在隊伍的最前列。他身姿挺拔,雖年紀最小,但氣度沉靜,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醒目。趙修遠和柳雲卿也站在隊伍中,一個麵帶微笑,難掩興奮;一個眼眶微紅,激動不已。

吉時已到,鼓樂齊鳴。在司儀官的唱喏聲中,主考官、提學禦史胡平大人,身著緋色官袍,麵容清臒,神情威嚴,在知府周文正等一眾官員的陪同下,緩步登上高台。

當胡平的身影出現在高台上時,陳彥抬頭望去,心中猛地一動!這張臉,這銳利的眼神,這沉穩的氣度……不正是那日在味香樓,在他之前出言勸阻混混、後又對他微微頷首的那位中年文士嗎?

原來是他!本次院試的主考官胡平胡大人!

陳彥心中豁然開朗,許多疑惑瞬間解開。難怪那日他感覺此人氣度不凡,言語有力;難怪此次院試題目如此務實,直指時弊!一切都對上了。

與此同時,胡平的目光也掃過台下眾秀才,當他的視線落在隊伍最前列那個身形尚顯單薄、卻氣度沉靜的少年身上時,眼中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和了然。他自然也認出了陳彥,這個當日仗義出手、沉穩機智的少年。

簪花儀式正式開始。胡平親自為前十名的秀才簪上象征榮譽的宮花。當輪到陳彥時,胡平手持金花,仔細地為他簪在帽簷上,目光深邃地看著他,低聲道:“陳彥,你很好。連中三元,實至名歸。望你戒驕戒躁,日後為國效力。”

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期許。陳彥心中一凜,恭敬地躬身行禮:“學生謹記大人教誨!定當努力向學,不負厚望!”

“好。”胡平微微頷首,嘴角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

簪花禮畢,胡平又帶領眾秀才至文廟大成殿,拜謁至聖先師孔子。隨後,便是新科秀才們拜謝主考官的環節。

儀式結束後,氣氛稍顯輕鬆。一些心思活絡的秀才,見學政大人似乎心情不錯,便大著膽子提議道:“今日乃我等踏入士林之始,蒙胡大人親自主持,實乃幸事。值此佳期,何不請胡大人出題,我等賦詩一首,以誌盛況,亦請大人點評斧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不少秀才的附和。誰都希望能在這位以務實和識才著稱的學政麵前展現才華,留下好印象。

胡平聞言,目光掃過眾人,見大多人躍躍欲試,便沉吟片刻,開口道:“既如此,本官便出一題。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今日爾等初入士林,當思修身齊家之本。便以‘孝’為題,作詩一首,體裁不限,限一炷香的時間。”

題目一出,眾秀才紛紛凝神思索。孝道是儒家根本,題材熟悉,但要在短時間內寫出新意、打動學政,也非易事。

很快,便有秀才陸續吟出詩作。有的歌頌父母養育之恩,辭藻華麗;有的抒發思親之情,真摯感人;有的闡述孝道之理,引經據典。周文博和李茂才也各有詩作,周詩典雅工整,李詩質樸情深,均屬上乘。

胡平靜靜聽著,時而微微頷首,但並未過多點評。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靜靜站在前列、尚未開口的陳彥身上。

“陳案首,”胡平忽然點名,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回避的力量,“眾同窗皆有佳作,你為何沉默不語?莫非胸中已有成竹,或是覺得此題過於尋常?”

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陳彥身上。不少秀才,尤其是名次靠前者,心中不免有些不服氣,都想看看這位年僅十一歲的案首,在詩才上是否真有過人之處。

陳彥本不想過於出風頭,但學政點名,不得不答。他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躬身道:“回大人,學生不敢。孝道至大,學生唯恐言語淺薄,有辱聖訓。既然大人垂詢,學生便獻醜了。”

他略一沉吟,腦海中浮現出母親燈下縫衣、祖母灶前忙碌的身影,以及柳雲卿母親那殷切而感激的目光。一種真摯的情感湧上心頭,他清朗的聲音在庭院中響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五言古詩,語言質樸無華,卻字字含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空洞的說教,隻是通過一個極其尋常的“臨行縫衣”的場景,將母親對遊子的深沉牽掛與擔憂,以及子女難以回報母恩的感慨,表達得淋漓儘致,感人肺腑。

詩成,全場一片寂靜!

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這樸實無華卻又蘊含深情的詩句打動了。尤其是那些離家求學、深知父母艱辛的秀才們,更是感同身受,眼眶發熱。連胡平那向來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動容之色。他沉默了片刻,方才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

“好!好一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詩言語平淡,卻情真意切,意境深遠!將慈母之愛、遊子之思、反哺之難,寓於尋常事物之中,可謂深得風人之旨!陳彥,你不愧案首之名!”

胡平的高度讚揚,如同定音之錘。之前那些對陳彥年少位居案首還心存些許疑慮或不忿的秀才,此刻也徹底心服口服。周文博深吸一口氣,率先拱手道:“陳案首此詩,情深意切,我等不如也!”李茂才也大聲道:“說得太好了!就是這麼個理兒!俺娘每次送俺出門,也是這般!”眾人紛紛附和,由衷讚歎。

經此一番,陳彥這院試案首、“小三元”的地位,在眾秀才心中,才算真正得以確立。不僅因其策論見識,更因其詩才與至情至性。

簪花禮在一種融洽與敬佩的氛圍中圓滿結束。陳彥知道,今日之後,他在士林中的第一步,算是穩穩地邁了出去。而前方,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他。

第九十九章完)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