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書院晨讀沐聖賢選修騎術逸身心
嶽麓書院的生活,在清脆的晨鐘聲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天剛蒙蒙亮,東方天際才泛起魚肚白,悠揚而渾厚的鐘聲便從講堂方向傳來,回蕩在嶽麓山靜謐的清晨裡,喚醒了沉睡的學子。
陳彥早已起身,在齋舍前的小空地上,與石頭一同演練了一套清塵道長傳授的養生拳法,活動開筋骨,呼吸著山中清冽的空氣,隻覺神清氣爽。趙修遠和柳雲卿也相繼出門,三人相視一笑,一同向書院的中心區域——忠孝廉節堂走去。
此時,晨曦微露,薄霧如輕紗般籠罩著書院。古木的枝葉上掛著晶瑩的露珠,青石板路濕潤潔淨。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和淡淡的檀香。已有不少學子手持書卷,步履匆匆地走向講堂,或獨自默誦,或低聲交流,整個書院沉浸在一種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學習氛圍中。
忠孝廉節堂內,燈火通明。數十名學子已按序跪坐在蒲團上,書案上攤開著《大學》或《論語》。沒有人高聲喧嘩,隻有低低的、專注的誦讀聲彙聚在一起,如同溪流潺潺,充滿了莊嚴的韻律感。陳彥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也很快融入這片求知的海洋中,開始了一日的晨讀。
約莫半個時辰後,晨讀結束。一位身著深色儒衫、年約六旬、麵容清臒、目光睿智的老者緩步走入講堂。他步履沉穩,氣度雍容,正是書院中一位以精研《易經》和史學聞名的周大儒。
周大儒在講台前坐定,並未直接開講,而是目光緩緩掃過台下眾學子,聲音平和卻自帶一股威嚴:“今日,我們暫不講經,先論一論‘學’之本義。”
他引經據典,從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到荀子的“學不可以已”,再到朱子的“格物致知”,層層剖析,將“學習”不僅僅定義為知識的積累,更強調其為一種修身養性、明辨是非、通達事理的終身實踐過程。他講得深入淺出,時而引證曆史典故,時而結合當下時局,語言精辟,見解獨到,不僅闡明了經典的精髓,更引導學子思考學問與人生、與家國天下的關係。
講堂內鴉雀無聲,學子們個個凝神屏息,聽得如癡如醉。陳彥心中更是暗自讚歎。這位周大儒的講解,高屋建瓴,思路開闊,絕非尋常塾師照本宣科可比。他不僅傳授知識,更是在傳授一種思維方法,一種治學態度,一種人生境界。趙修遠和柳雲卿也頻頻點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顯然受益匪淺。
“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問家!”課後,趙修遠忍不住感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嶽麓書院,果然名不虛傳!”
柳雲卿也深有同感:“大儒風範,令人敬仰。以往所學,多是章句訓詁,今日方知學問之海浩瀚無涯,且需與修身、經世緊密結合。”
陳彥點頭道:“正是。書院名師薈萃,學風自由,重啟發而非灌輸,我等需更加勤勉,方能不負如此良師益友。”
上午的經史課程結束後,有執事前來宣布了一項書院特有的製度——副修選修。
原來,嶽麓書院秉承“禮、樂、射、禦、書、數”君子六藝的傳統,並加以發展,主張學子不僅需精通經史子集,也當陶冶情操,強健體魄,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做到文武兼修,勞逸結合。因此,要求每位學子根據自身興趣,選擇一至兩門副修課程。
消息公布,學子們頓時議論紛紛,頗感新奇。須知在一般官學或私塾,多是埋頭苦讀經書,鮮有此類安排。
執事公布了可供選擇的副修科目,種類繁多,有琴、棋、書、畫、詩、酒品鑒)、花蒔花)、醫基礎)、算、律刑名)、農簡要)、工巧技)等文藝雅趣之科,也有射箭、騎術、劍術、登山等強身健體之科。
陳彥略一思索,便選擇了“騎術”。他想起前世縱馬馳騁的快意,也深知在此時代,嫻熟的騎術無論是出遊、訪友,還是將來可能麵臨的仕途奔波,都大有益處。更重要的是,這能彌補他平日靜坐讀書缺乏劇烈運動的不足。
趙修遠素來喜好博弈,便選擇了“圍棋”。柳雲卿家境清寒,自幼對色彩圖形有特殊敏感,雖無錢學習,但心向往之,於是選擇了“畫藝”。
下午,便是副修課程的時間。
陳彥按照指引,來到書院後山一處開辟出的跑馬場。跑馬場麵積不小,依山勢而建,地麵平整,周圍用木柵欄圍著。然而,場中景象卻讓陳彥有些忍俊不禁。隻見幾匹毛色暗淡、體型略顯瘦小的老馬,正悠閒地在場邊踱步,低頭啃食著青草,一副與世無爭、安享晚年的模樣。一位頭發花白、精神卻矍鑠的老兵模樣的教習,正坐在一旁的草棚下喝茶。
見到陳彥過來,老教習站起身,打量了他一下,聲音洪亮:“新來的娃娃?選騎術的?好!過來先認認馬具,學學怎麼跟馬打交道。騎馬先要懂馬,愛馬,它們才會聽你的。”教習雖然粗豪,但講解起馬匹習性、鞍具使用、上下馬要領等基礎知識,卻十分耐心細致,透著行家的老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彥並無輕視之心,認真聆聽學習。他從喂馬、刷毛、備鞍開始,與這些“老夥計”建立感情。雖然初次騎上那匹溫順的老馬,隻能在教習的牽引下緩緩繞場行走,遠談不上馳騁,但感受著馬背的起伏,呼吸著山間自由的空氣,也彆有一番趣味。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和鍛煉。
後來他得知,趙修遠在棋室與同窗對弈,廝殺激烈,樂在其中;柳雲卿則在畫室,對著簡單的靜物,第一次拿起畫筆,雖笨拙卻專注,沉浸在全新的藝術體驗中。
傍晚時分,結束了一天的學業和副修,三人聚在齋舍前的石桌旁休息。夕陽的餘暉灑在蒼翠的嶽麓山上,書院籠罩在一片祥和寧靜的光暈中。
“沒想到書院還有如此安排,真是用心良苦。”趙修遠品著清茶,感慨道,“上午涵養心性,下午陶冶情操或強健體魄,張弛有度,難怪書院能出那麼多通才大儒。”
柳雲卿也微笑道:“是啊,以往隻知埋頭苦讀,如今方知,六藝之教,確能讓人心智更為通達開闊。”
陳彥望著遠處跑馬場的方向,雖然隻是騎了慢步的老馬,卻感覺心胸為之一闊。他深深體會到嶽麓書院作為千年學府的深厚底蘊和先進理念:它培養的不僅是知識的容器,更是身心健全、情趣高雅、能文能武的棟梁之材。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嶽麓書院,不愧為千年學府!”陳彥由衷讚歎。他對未來的書院生活,充滿了更多的期待。
第一百零八章完)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