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朝堂驚雷_血色白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血色白銀 > 第105章 朝堂驚雷

第105章 朝堂驚雷(1 / 1)

月港行轅內,燭火通明。沈滄瀾與戚繼光對著剛剛擬好的奏章草案,逐字推敲。窗外夜雨滂沱,仿佛預示著朝堂之上的驚濤駭浪。

“此言是否過於尖銳?”戚繼光指著其中一段,“‘抽水師北上,無異於斷海疆之根基,竭東南之膏血以奉北陲,終將兩失。’恐觸怒聖心,亦授趙文華等人口實。”

沈滄瀾目光堅定:“戚將軍,此刻若再溫吞水,無異於坐視大局傾覆。必須讓陛下感受到切膚之痛,明了此舉之後果!況且,”他頓了頓,聲音低沉,“我們並非危言聳聽。若水師精銳北上,熟悉水戰的將士被迫棄舟登馬,戰力能存幾分?南洋諸藩見大明海防空虛,荷蘭人、葡萄牙人乃至沿海倭寇,豈會安分?屆時商路斷絕,稅銀從何而來?北疆軍費又將從何而出?”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被雨水模糊的海港:“這道奏章,不僅要陳明利害,更要給出希望。‘以海餉遼’之策,便是那破局之希望。我們必須讓陛下看到,海陸並非取舍,而是相輔相成!”

就在此時,親衛緊急通報:“總督大人,鄭經公子從舊港派快船送回急信!”

沈滄瀾心中一凜,接過密封的信筒。展開一看,眉頭先是緊鎖,隨即又緩緩舒展,最後竟露出一絲決然的笑容。

“天助我也!”他將信遞給戚繼光,“鄭經在舊港,與暹羅使者初步接觸,對方對直接貿易極有興趣,願以稻米、硬木、錫礦換取我之絲綢、瓷器和軍械。初步估算,僅此一條穩定航線,每年可增稅銀不下二十萬兩!而且,他提及舊港華商聯合提議,若朝廷能確保海路暢通,他們願以提前繳納未來三年部分關稅的形式,支持水師建設!”

戚繼光看完,亦是動容:“如此,我們的‘以海餉遼’之策,便有了更堅實的根基!可立刻將此利好消息寫入奏章!”

“不止於此!”沈滄瀾眼中精光閃動,“我們要讓數字說話!立刻讓市舶司核算去年及今年預計全部關稅,列出詳單!將鄭經傳來的新航線利潤預估,舊港華商的‘預繳’意向,全部量化!我們要用白花花的銀子,堵住那些主張‘收縮’之人的嘴!”

兩人精神大振,重新伏案,將最新情報轉化為奏章中鏗鏘有力的數據和論證。窗外雨歇,東方漸白,一份近萬言的《陳海防利害並獻以海餉遼疏》終於完成。

“立刻以六百裡加急,直送通政司!”沈滄瀾蓋上總督印信,戚繼光亦鄭重署上名諱。信使接過奏章,翻身上馬,絕塵而去。

紫禁城,文華殿。

朝會的氣氛凝重如鐵。龍椅上的嘉靖皇帝麵色沉鬱,聽著兵部尚書稟報遼東最新警訊。

“……努爾哈赤所部精騎已逾萬數,控弦之士數萬,吞並哈達,威逼輝發,葉赫告急文書一日三至。遼東總兵李成梁雖竭力周旋,然兵力錢糧俱缺,恐難持久。若不增援,遼左危矣!”

戶部尚書緊接著出班,麵帶難色:“陛下,國庫空虛,太倉銀僅餘百萬之數,九邊年例尚需籌措,實難擠出額外款項供給遼東……”

殿內一片沉寂。北虜之患如同懸頂之劍,而空虛的國庫則是無法回避的尷尬。

就在這時,內閣次輔趙文華手持玉笏,緩步出列,聲音清晰而沉穩:“陛下,臣有本奏。”

“講。”

“遼東之患,確需重視。然朝廷資源有限,需分清輕重緩急。臣聞東南海事,耗費巨萬,水師營造,南洋拓殖,無一不是吞金之獸。如今北疆烽煙告急,正當收縮東南,集中力量應對心腹大患。臣提議:一,暫停南洋新航線探索及據點建設,節省開支;二,酌情抽調部分東南水師精銳,北上充實九邊或沿江水營,增強陸防;三,未來三年東南海關稅銀,優先劃撥戶部,統籌用於北疆軍費。”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一些守舊官員紛紛附和。

“趙閣老所言極是!海事虛耗,於國無益,當停!”

“水師北上,可解陸師燃眉之急!”

英國公張溶眉頭緊鎖,正欲出言反駁,通政司官員卻高聲道:“陛下,福建巡撫兼提督閩浙海防軍務、月港總督沈滄瀾,靖海副總兵戚繼光,聯名六百裡加急奏章到!”

“呈上來!”嘉靖皇帝精神一振。他對沈滄瀾這個屢創奇跡的年輕臣子,始終抱有一份特彆的關注。

內侍將厚厚的一疊奏章呈上禦案。嘉靖皇帝迅速翻閱,起初麵色凝重,隨著閱讀深入,眼神逐漸變得銳利,手指不時在那些具體的數字上敲擊。

趙文華見狀,心中升起一絲不安,出言道:“陛下,沈滄瀾乃海事利益攸關之人,其言難免誇大……”

嘉靖皇帝抬手止住他,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奇異的語調:“沈滄瀾與戚繼光在這奏章裡,給朕算了一筆賬。”

他拿起奏章:“去歲,月港及東南沿海各市舶司,共征收海關稅銀,一百八十五萬七千兩。今年,僅前八個月,已收稅銀一百五十萬兩,預計全年可達二百三十萬兩以上。此乃實打實入庫之銀,非虛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殿中響起一陣低低的吸氣聲。這個數字,遠超許多人的想象。

嘉靖繼續道:“他們獻策,名曰‘以海餉遼’。奏請自明年始,每年從海關稅銀中,固定劃撥至少一百五十萬兩,專款專用,直接解送遼東,充作軍費。並承諾,若朝廷全力支持海疆穩固,三年內,此專餉數額可增至每年二百萬兩以上!”

“二百萬兩!”群臣嘩然。這幾乎相當於北方數個軍鎮的年費總和!

“此外,”嘉靖皇帝的聲音提高了幾分,“舊港華商感念朝廷開海之恩,願預繳未來三年部分關稅,計銀六十萬兩,可即刻解送入庫,以應遼東之急!而開辟通往暹羅、占城之新航線,預計每年又可新增稅銀不下三十萬兩!”

他放下奏章,目光如電,看向趙文華:“趙卿,若依你之策,收縮海防,抽調水師。朕問你,這每年穩定增長近二百萬兩的稅銀從何而來?那華商預繳的六十萬兩急餉從何而來?那未來可能源源不斷從海上流入太倉的銀子,又從何而來?”

趙文華額頭沁出細汗,他完全沒料到沈滄瀾會拋出如此具體、如此具有衝擊力的數據和方案。“陛下……海上之利,虛無縹緲,恐難持久……且水師……”

“水師如何?”英國公張溶終於找到機會,洪聲開口,“陛下!戚繼光在奏章中言明,水師將士乃專為海戰所練,熟悉風濤,擅使舟艦火炮。若強行調其北上為步卒,無異於驅魚上山,令虎入河,非但不能增強陸師,反而折損精銳,毀我海上長城!一旦海疆有失,商路斷絕,則每年二百萬兩之餉立成畫餅!屆時北虜未平,海波又起,朝廷將何以應對?”

他環視群臣,語氣沉痛:“諸位同僚!北虜之患在眼前,然海事之利在長遠!沈滄瀾、戚繼光所獻‘以海餉遼’之策,乃是兼固北疆與海疆的兩全之法!以海上之利,養北邊之兵,既解燃眉之急,又開萬世之利!若為省一時之費而自斷臂膀,豈非愚蠢至極?”

朝堂之上,形勢瞬間逆轉。原本支持趙文華的官員,在實實在在的銀子和清晰的利弊分析麵前,也開始動搖。

嘉靖皇帝沉默片刻,最終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沈滄瀾、戚繼光所奏,深謀遠慮,老成謀國。‘以海餉遼’之策,準奏!自明年始,每年從海關稅銀中劃撥一百五十萬兩,專餉遼東!舊港華商預繳之六十萬兩,著即解送戶部,撥付遼東!東南水師,乃國家海上屏障,一兵一艦,不得輕動!著令沈滄瀾、戚繼光,用心經營海防,拓展商路,確保餉源不絕!”

“陛下聖明!”英國公及一眾支持開海的官員齊聲高呼。

趙文華麵色灰敗,低頭不語。他知道,在這一回合的較量中,他已一敗塗地。

月港,捷報傳來。

“贏了!我們贏了!”鄭經從快船上跳下,一路狂奔到總督行轅,興奮地大喊,“朝廷準了‘以海餉遼’之策!水師保住了!咱們的海關銀子,以後名正言順可以留下大部分了!”

行轅內外,頓時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水師將士、市舶司官吏、碼頭工人、各地商賈,無不歡欣鼓舞。

沈滄瀾與戚繼光相視一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如釋重負和更深沉的決心。

“這隻是第一步。”沈滄瀾對圍攏過來的眾人說道,聲音沉穩而有力,“朝廷給了我們信任,也給了我們更大的壓力。每年一百五十萬兩的專餉,必須按時足額送達遼東!這意味著,我們的商路必須更暢通,我們的水師必須更精銳,我們的管理必須更高效!諸位,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

海風吹拂,月港的旗幟獵獵作響。北方的烽煙並未散去,但東南海疆,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贏得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略空間。以海養海,以海餉遼的大幕,才剛剛拉開。

喜歡血色白銀請大家收藏:()血色白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國一煉金師核平交易所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