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五常政大論篇_我的中醫生涯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醫生涯之路 > 第49章 五常政大論篇

第49章 五常政大論篇(1 / 1)

推荐阅读:

五常政大論

本篇節選深入地探討了五運之氣與天地萬物生長所需維持的“平氣”之間的微妙關係。

五運之氣,即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自然力量的流動和變化,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性質和對自然界及人體的深遠影響力。五運之氣的平和狀態是萬物正常生長和發展的基礎,然而,當五運之氣出現偏失,即某種力量過強或過弱時,就會導致“平氣”的失衡,從而影響自然界和人體的健康。人體作為一個小宇宙,其健康也依賴於體內陰陽之氣的平衡。當陰陽失衡時,人體就會生病,表現為或虛或實的症狀。

因此,治療疾病時必須綜合考慮天時、地利、人體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麵分析,才能準確判斷病因,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黃帝問道:“宇宙廣闊無邊,五運循環不息。五運的衰敗和盛榮不同,自然的傷損和增益也就隨之發生。我想聽聽五運中的平氣,是怎樣命名的?怎樣標誌的?”

岐伯回答說:“您問得很高明啊!五運的平氣,木稱為‘敷和’,是散布溫和之氣,使萬物得以萌發和生長,如同春風拂麵,賦予大地生機;火稱為‘升明’,是上升光明之氣,帶來溫暖和活力,如同夏日的陽光,照亮世間萬物;土稱為‘備化’,是有著生化萬物之氣,滋養萬物,如同肥沃的土地,孕育著無儘的生命;金稱為‘審平’,是寧靜平和之氣,維持事物的穩定和收斂,如同秋日的清風,使萬物得以成熟;水稱為‘靜順’,是寂靜和順之氣,保持世界的潤澤和流暢,如同冬日的雪花,為大地帶來滋潤。”

黃帝進一步詢問:“五運不及是怎樣的?”

岐伯解釋道:“五運不及,木稱為‘委和’,是萎靡晦澀之氣,導致生機不振,萬物生長緩慢;火稱為‘伏明’,是缺少光明之氣,使世界顯得陰沉,缺乏活力;土稱為‘卑監’,是卑下無力之氣,影響萬物的生長和壯大,土地貧瘠;金稱為‘從革’,是疲軟無堅之氣,削弱了事物的堅固性,秋風無力;水稱為‘涸流’,是乾涸無水之氣,造成乾旱和枯竭,水源枯竭,萬物凋零。”

黃帝又問:“五運太過是怎樣的?”岐伯回答說:“五運太過,木稱為‘發生’,是提早發育之氣,使萬物生長過快而失去平衡,如同春風吹得過於猛烈,導致樹木生長過速而根基不穩;火稱為‘赫曦’,是烈焰不安之氣,帶來過熱和躁動,如同夏日炎炎,使人煩躁不安;土稱為‘敦阜’,是過高過厚堅實之氣,可能導致淤塞和不暢,如同土地過於肥沃而變得板結;金稱為‘堅成’,是過於強硬剛直之氣,使事物變得僵硬和脆弱,如同秋風過於強勁,吹落了未成熟的果實;水稱為‘流行’,是溢滿外流之氣,造成泛濫和不穩定,如同冬季洪水泛濫,破壞了生態環境。”

黃帝接著詢問:“西北的天氣不足,北方寒而西方涼;東南的地氣不滿,南方熱而東方溫。這是什麼緣故?”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天氣有陰陽之彆,地勢有高低之分,都有大小的差異。東南方屬陽,陽氣之精自上而下降,所以處於右邊的南方熱而左邊的東方溫,陽光充足,溫暖宜人;西北方屬陰,陰氣之精自下而往上舉,所以處於左邊的北方寒而右邊的西方涼,寒風凜冽,氣候寒冷。因此,地勢有高有低,氣候有溫有涼,地勢高的氣候寒涼,如同高山之巔,空氣稀薄而寒冷;地勢低的氣候溫熱,如同平原地區,陽光充足而溫暖。所以到寒涼的地方去多得脹病,因寒冷導致體內氣血不暢;到東南溫熱的地方去多得瘡瘍,因濕熱而引發皮膚病。脹病用下泄法通利則脹可消,通過瀉下之法,使體內氣血暢通;瘡瘍用發汗藥則瘡瘍自可治愈,通過發汗,使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這是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無非是大小的區彆罷了,因個人體質不同,病症的嚴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黃帝關心地問:“這對於人的壽天影響,怎麼樣?”岐伯說:“陰精所奉的地方,其人長壽,因陰精充足,人體得到滋養;陽精下降的地方,其人多夭折,因陽精不足,人體缺乏活力。”

黃帝接著問:“這樣的病,應怎樣治理?”

岐伯說:“受西北的天氣所傷,應散其外寒而涼其內熱,通過散寒和清熱的方法,調理體內陰陽;受東南方天氣所傷,應收斂其外泄的陽氣而溫其內寒,通過收斂陽氣和溫補體內寒邪,使身體恢複平衡。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即同樣的病症而治法不同。所以說:氣候寒涼的地方,病多因內熱引起,可用寒涼藥治之,並用湯液侵漬,通過寒涼藥物和湯液的滋潤,清除體內熱邪;氣候溫濕的地方,病多因內寒引起,可治以溫熱的方法,以增強固守內部的陽氣,通過溫熱藥物和調理方法,溫補體內寒邪。但診治之法必須與該地的氣候相一致,才能使之平和,但假熱假寒之症,必須認真辨彆,用相反的方法治療,避免誤診誤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帝繼續問道:“但是同處一州之中,而生化壽天的命運卻有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道:“這是因為高下不同所導致的,是地勢所造成的。地勢高的地方,屬於陰氣所治,因空氣稀薄,陰氣較重;地勢低的地方,屬於陽氣所治,因陽光充足,陽氣旺盛。陽氣盛的地方,四時的氣候就早於時令而來,如同春天來得早,萬物生長迅速;陰氣盛的地方,四時氣候就晚於時令而到,如同秋天來得晚,萬物成熟較遲。這是地理不同所經常出現的現象,也是萬物生養變化的普遍規律。”

黃帝又問:“它對壽天有沒有影響呢?”

岐伯說:“地勢高的地方,故其多人壽,因空氣清新,環境宜人;地勢低下的地方,其人多早天,因潮濕悶熱,疾病較多。地勢的高下相差程度不同,相差小的其壽天差彆也小,相差大的其壽天差彆也大。所以治病的人,必須懂得天道和地理以及陰陽相勝、氣候的先後、人的壽天和生化的時間,然後才能夠了解人體外形內氣的病變了,才能根據具體情況製定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黃帝進一步探討:“一歲之中,有當病而不病,臟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應當發生作用而不發生作用,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受天氣的製約,人的臟氣順從天氣的原因。不同的季節和氣候對人體的臟腑功能有不同的影響,當人體不能適應天氣變化時,就會出現臟氣不相應的情況。”

黃帝又問:“氣始成就能生養變化,氣發散而形成物體,氣分布而造成繁殖,氣消亡的時候形象便發生變化,這種情況是普遍一致的。然而五味有所產生的資源,生化也有厚有薄,成熟有少有多,開始和結果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受地氣所控製,不是天氣而不生,不是地氣而不長。不同的地域環境對萬物的生長和資源的分布有不同的影響,導致五味資源的豐富程度不同,生化過程的厚薄也不同。”

黃帝又提出一個問題:“若病在體內,不充滿也不堅硬,有時聚有時散,怎麼辦呢?”

岐伯說:“您問得真詳細啊!這種病如果不是積滯造成的,就應當從內臟裡去探求病因,虛的就用補法,並用藥驅其邪氣,以飲食調養之,用湯水浸敷,以調和其內外,可使痊愈。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需要針對具體臟腑進行調理。”黃帝繼續詢問:“有毒的和無毒的,服用時有一定的要求嗎?”

岐伯說:“病有舊病有新病,處方也有大有小,有毒無毒,當然有一定的要求和規定。用大毒之藥治病,病去了十分之六;然後用一般的毒藥治病,病去了十分之七;再換小毒的藥物治病,病去了十分之八;繼而用沒有毒的藥治理,病去了十分之九,就可以停止用藥了;以後就用穀類、肉類、果類、蔬菜等飲食予以調養。不要過度用藥,以免傷其正氣。如果邪氣未能除儘,再用藥治理,仍然按上邊的要求去做,但必須首先了解該年的歲氣的情況,不可違反與天相和的要領。不要使旺盛的氣血更旺,不要使氣虛的氣血更虛,而造成使人夭折短命的禍害。不要誤補而使邪氣更盛,不要誤泄而使正氣損傷,斷送了人的性命!用藥需謹慎,根據病情和體質合理選擇藥物。”

黃帝最後問道:“有久病的人,氣已調順而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病雖去身體還依然瘦弱,應當怎麼辦呢?”

岐伯說:“您問得真高明啊!這種情況需要特彆注意調養和恢複。可以繼續使用溫和的補藥,結合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休息,逐漸增強體質。同時,要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以促進身體的全麵康複。在調養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采用針灸、推拿等方法,輔助身體恢複。”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