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凡人若想追求長壽,首先應當祛除疾病。若想祛除疾病,應當明白用氣之法。若想明白用氣之法,應當首先調養性情。調養性情之法,應當首先調整心態。人受五行之氣的滋養而得以生存,因此肉身以氣為主導。氣若虧損則會生病,氣若阻滯也會生病。若想治療疾病,首先應當治療其氣。氣能行血,血能補氣,二者相輔相成。凡人長時間用眼會損傷血液,長時間臥床會損傷氣,長時間久坐會損傷肌肉,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骼,長時間行走會損傷筋脈,七情六欲過度則會損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盛,真陽就會被消耗。
治療五臟的疾病,補氣是首要任務,而腎臟對氣的需求尤其迫切。補氣的關鍵在於心的平靜,因為心動會導致肝陽上亢,使各條經脈驚悸不安,真陰也會因此受到損耗。心就像一把扇子,主要作用是引導風的流動,風一旦吹動,就會引發火勢,火勢燃燒起來,水就會乾涸,而水乾涸了,土地也會受到損害。隻有當心神安定、凝聚時,接受治療的人才能信念堅定、專心如一,兩顆心相互契合,這樣才能統禦各種疾病,產生神奇的療效。
人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絡基本通暢但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常常會感到全身疼痛。這是因為氣不足以運化食物,導致相火也稱為虛火)在體內內生,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竄,遇到通暢的地方就會通行,遇到阻滯的地方就會疼痛。這類人在服藥後,療效往往會立刻顯現。另一類是經絡不通,氣沒有依存之處的人,這類人的外表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異常,但一旦發病,必定是重症,而且這類人對藥物的反應通常比較遲緩,甚至可能完全沒有作用。
中醫的最高境界在於養生,而養生的最高境界則在於養心。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下等的人注重養身,中等的人注重養氣,而上等的人則注重養心。觀察一個人也是如此,觀察其相貌不如觀察其氣質,觀察其氣質不如觀察其內心。
心神不寧、性情急躁是導致疾病和死亡的根源。所以,安心的方法是養生的首要秘訣。心可以主宰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暢,血暢則精充而神旺。精充神旺的人,內部抵抗力強,疾病自然就會遠離。因此,治療疾病應該以攝心為主。
風寒、陰陽、暑濕等各種因素,都有可能使人患病。一旦人體的抵抗力變得薄弱,這些致病因素就會趁機侵入人體。身體虛弱的人容易生病,原因就在於此。富人擁有較好的生活條件,如衣食住行等方麵都有較好的保障,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外在的保衛力。而窮人雖然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但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內在抵抗力,比如氣血充足、精神旺盛、毛孔厚實緊密,使得外界的致病因素難以侵入。
富人常常食用過多的肥美甘甜食物,這不僅會傷害胃部,還會對牙齒造成損害。而窮人由於經常處於饑餓狀態,所吃的食物相對較為簡單,因此不容易患上腸道疾病。富人生活安逸,缺乏運動,所以容易產生氣惱情緒。而窮人則因為需要辛勤勞作,身體得到了鍛煉,所以相對較少患病。
富人如果不懂得積德行善、創造福祉,隻是一味地享受現有的福氣,那麼這種福氣最終會被消耗殆儘,導致他們陷入貧困。相反,窮人如果能夠勤勞節儉,這本身就是一種積福的行為,當福報成熟時,他們自然就會變得富有。
總的來說,凡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麵擁有較強保衛力的人,其精氣神的抵抗力往往相對較弱。而保衛力較弱的人,其抵抗力則相對較強。
大病初愈之時,身體較為虛弱,此時理發、洗足和沐浴等行為都應儘量避免,以免影響身體的恢複。因此,如果想要長壽且無病,就需要經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而要想增強肉身,關鍵在於調養精氣神。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隻有將它們調整到和諧的狀態,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要想調養精氣神,就必須拒絕那些擾亂它們的因素,比如過度的欲望、憤怒和愚昧等。這些因素就像盜賊一樣,會偷走我們的精氣神,使我們的身體變得虛弱。
要想杜絕這些盜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收攝自己的內心。隻有內心平靜,才能抵禦外界的乾擾。而要想收攝內心,就必須化解貪嗔癡這三種毒害。貪嗔癡是人類內心的三大煩惱,它們會使人陷入無儘的痛苦和煩惱之中。
然而,僅僅空口說要戒除貪嗔癡是沒有用的,必須通過學習和實踐來開啟智慧,才能不被這些煩惱所愚弄。而要想開啟智慧,就必須先求得內心的安定。
要想求得內心的安定,就必須學習靜坐。靜坐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法,通過靜坐可以使我們的內心平靜下來,從而達到身心的和諧。
當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時,就會擁有仁愛之心。仁愛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可以使我們與他人和諧相處,也可以使我們的內心充滿喜悅和幸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擁有仁愛之心的人往往能夠長壽,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正能量。而長壽則是真正的幸福,因為它意味著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生活的美好。
心過勞的人,其心臟會過度勞累,導致心力疲憊而肝臟卻旺盛。所謂心過勞,就是心中過於充實,沒有空隙。當心中過於充實,就無法接納肝臟木)所產生的火氣,心若不能接納肝所產生的火氣,那麼肝氣必然會積聚而變得旺盛。肝木克製脾土,脾胃就會受到影響,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進而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夜晚睡眠也不安穩。土又克製水,於是腎水就會大量虧損,水不足則火氣更旺,由於心腎相互關聯,心氣就會變得更加虛弱,肺病也就隨之而來。身體內部各個器官之間相互關聯,一處變動則全身皆動,一種疾病也會引發全身的病症。而擾亂這一切的,正是那顆虛妄的心,所以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安定其心,安定內心則在於平息妄念,平息妄念則在於明白內心,明白內心就是要有自覺,而達到健康的功效則在於靜坐。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嗔怒之心升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內心安定下來。然後再慢慢進行調理,健康很快就能恢複。隻有內心安定,氣息才能順暢,氣息順暢了才能祛除疾病。否則,如果心急如焚,火氣上衝,就會導致肝氣受損,從而加重病情。
當一個人的心神能夠寧靜統一時,那麼他全身的血氣自然就能夠健全地發揮作用。這裡所說的心有兩種,一種是真心,另一種是妄心。真心就像水一樣平靜,而妄心則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波浪是因為風吹動才產生的,當風停止時,波浪自然也會平息,但水本身卻不會受到影響。所以說,當我們的心境達到一種寂然無念的狀態時,其實就是一種無心的狀態,但這種無心並非真正的沒有心,而是一種超越了妄心的真心。
如果在子時晚上11點到淩晨1點)出現失眠的情況,那麼腎水必然會虧損。因為心和腎是相互關聯的,腎水虧損就會導致心火旺盛,這樣最容易傷害到人的精神。而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屬於心經當令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靜坐一刻鐘左右,閉上眼睛調養精神,這樣可以使心氣得到增強。
人生在世,主要依靠血氣的流通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如果氣的運行受到阻礙,就會導致血液的流通也受到影響。血液流通不暢,就可能會在體內鬱結成為毒,進而引發各種疾病,比如癤、瘰、癌、瘤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血氣不流通所導致的。所以說,氣的運行應該以順暢為主,而血液的流通則以通暢為好。
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先由氣滯引起的,氣在體內鬱積,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肝臟。要想挽救這種情況,關鍵在於化解氣滯,而化解氣滯的要訣有兩個:第一個是要找到氣滯的根源,這個根源其實就在人的內心,當內心空靈無物時,一切自然都會化解;第二個是可以借助藥物、石頭或者按摩等方法來幫助化解氣滯,促進血氣的流通。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宛如陰陽兩極,相互依存。火性炎上,水性潤下,水火既濟,方能使體內的真氣如蒸汽般升騰。這種平衡的狀態,使得身體各個部位的機體得以正常運動,從而維持健康。
而這種水火相濟的狀態,其實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來了解。舌頭就像是人體內部的一麵鏡子,無水則不活,因此“活”字便是由三點水加上舌字組成。舌頭能夠反映出內部各種病症的深淺程度,從而幫助我們判斷生死。
好啦,親愛的夥伴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今天的內容確實有點多,不知不覺就講了將近一個小時呢。不過沒關係,知識就是這樣,越學越多,越分享越有趣。咱們明天再見啦,期待明天的交流!
喜歡我的中醫生涯之路請大家收藏:()我的中醫生涯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