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沒有起疑,點了點頭。喬鄆趁機對身邊的周林使了個眼色,周林立刻快步往信號傳來的方向跑去。
農具展示區裡,周鐵的弟弟周栓正演示改良耬車。耬車“咯吱咯吱”地在空地上行駛,麥種均勻地撒落,形成一條筆直的線條。“大人您看,”周栓擦了擦汗,“這耬車的木齒是棗木泡桐油做的,耐磨,壞了還能自己修,不用請木匠。”
李大人繞著耬車轉了一圈,用手指敲了敲木架:“結構簡單,易操作,適合農戶使用。成本多少?”
“一具成本五十文,互助會統一做,分給農戶不要錢,”喬鄆說道,“去年做了兩百具,今年打算做五百具,供周邊三個縣用。”
這時,周林跑回來了,悄悄對喬鄆道:“鄆哥,是周通的兩個餘黨,想往麥田裡扔苦楝樹枝,被巡邏隊抓住了,已經押去縣衙了,沒驚動農戶。”
喬鄆鬆了口氣,臉上卻不動聲色,繼續給李大人介紹農具改良的細節。
午時,大家回到學堂吃午飯。夥房裡擺著四張木桌,桌上是簡單的農家菜:新蒸的麥餅、炒青菜、雞蛋湯,還有一盆綠豆粥。李大人坐在主位,拿起一個麥餅,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裡裹著淡淡的麥香,他點了點頭:“這麥餅比京城的白麵饅頭還香,可見麥子品質確實好。”
劉老漢連忙道:“這是用今年的新麥磨的粉,要是沒有改良種子,哪能有這麼好的麥!”
旁邊的王老爹也附和道:“是啊大人!去年俺家還吃雜糧餅,今年就能頓頓吃白麵餅,都是托新政的福!”
李大人聽著農戶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沒有打斷,隻是偶爾在記事簿上寫幾筆。飯後,大家在學堂堂屋開座談會,李大人看著桌上的農戶增收賬本,突然問道:“喬勸農使,新政推廣中,最難的是什麼?”
喬鄆沉吟片刻,如實道:“最難的是讓農戶信任。剛開始推廣新種子、新農具,大家怕失敗、怕吃虧,我們就先搞示範田,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收成,再讓老農戶帶頭,慢慢就接受了。另外,應對小股匪患的滋擾也不容易,好在有農戶們團結,官府支持,才能穩下來。”
蘇婉補充道:“還有醫療方麵,農戶們以前生病舍不得看,我們設了義診日,教大家認草藥、防小病,身體好了,才能安心種地。這半年,農戶的患病率降了四成,也是新政能推下去的基礎。”
李大人點了點頭,合上記事簿,語氣終於緩和了些:“陽穀的新政,做得紮實、細致,既考慮了糧食增產,也考慮了農戶的實際困難,沒有急功近利,很難得。”他站起身,對喬鄆道,“本官會向戶部如實稟報,陽穀的經驗,不僅要在東平府推廣,還要上報朝廷,作為全國農桑新政的參考。”
喬鄆心中一喜,和陳先生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農戶們也爆發出一陣歡呼,劉老漢激動得抹了把眼淚:“太好了!以後咱們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送走李大人,已是未時。陽光更烈了,喬鄆和蘇婉坐在學堂的賬房裡,喝著綠豆湯,都鬆了口氣。“沒想到這麼順利,”蘇婉笑著道,“李大人看著嚴肅,其實很務實,隻看實在的東西。”
“是啊,”喬鄆點頭,“還好周通的人沒鬨起來,不然就麻煩了。周鐵那邊怎麼樣了?”
正說著,周鐵來了,手裡拿著武鬆派人送來的供詞:“鄆哥,那兩個餘黨招了,是周通讓他們來的,想在麥田裡扔苦楝樹枝,讓李大人覺得咱們的管理不到位,破壞新政推廣。武鬆大哥說,已經派人去莘縣的聚義酒館了,爭取把周通的聯絡點端了。”
“好!”喬鄆拍了下桌子,“不能再讓周通搗亂了,這次端了他的聯絡點,讓他在東平府沒有立足之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傍晚,農戶們都散去了,喬鄆和蘇婉坐在學堂的曬穀場上,看著夕陽下的麥田。灌漿的麥穗在晚風中輕輕搖曳,像一片湧動的綠浪,遠處的炊煙嫋嫋升起,混著麥香和晚飯的香氣。周鐵帶著夥計們收拾農具,趙掌櫃在賬房裡核對今天的開支,一切都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李大人說要上報朝廷,”蘇婉輕聲道,“以後陽穀的名氣大了,會不會有更多的人來學習?咱們得提前準備些住處和資料。”
“嗯,”喬鄆點頭,“我讓趙掌櫃在學堂旁邊蓋兩間廂房,作為來學習的農戶和鄉紳的住處,再印些《農桑簡易法》的小冊子,方便大家帶回去。另外,東阿縣和莘縣的推廣要加快,爭取年底前,三個縣的新政都能落地。”
蘇婉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布包,遞給喬鄆:“這是我用新采的薄荷和菊花做的香囊,天熱,你帶在身上,能防暑。今天忙了一天,晚上早點休息,彆再整理資料了。”
喬鄆接過香囊,淡淡的清香縈繞在鼻尖,心裡暖暖的。他看著蘇婉被夕陽染紅的臉頰,嘴角泛起淺淺的笑意:“你也一樣,今天給李大人講解藥粉和義診,說了那麼多話,肯定累了。夥房留了麥餅,回去熱著吃,彆餓肚子。”
“嗯。”蘇婉點頭,站起身,往自己的廂房走去。夕陽的光落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柳編帽的帽簷垂著的麥藍菜,在風中輕輕晃動。
喬鄆坐在曬穀場的石凳上,看著她的背影消失在學堂的拐角,才拿起桌上的新政推廣計劃書。月光漸漸爬上來,灑在計劃書的字跡上,“東平府農桑新政推廣細則”幾個字格外清晰。他知道,這次考察的成功,隻是新政推廣的一個新起點,未來還有更多的事要做——應對周通的殘餘勢力、加快鄰縣的推廣、準備朝廷的後續考察……
但他不再感到迷茫。身邊有蘇婉的細心輔佐,有趙掌櫃、周鐵的踏實肯乾,有陳先生的智慧指導,還有農戶們的真心擁護,這些就像麥田裡的根,深深紮在陽穀的土地上,支撐著他一步步往前走。
賬房裡的燈光亮了起來,趙掌櫃還在核對賬目,算盤的“劈啪”聲和遠處的蛙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陽穀寧靜的夜。喬鄆站起身,走進賬房,拿起筆,在計劃書的末尾添上一句:“農桑之興,在人同心,穩步前行,終見豐年。”
窗外的麥田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銀輝,灌漿的麥穗沉甸甸的,像在積蓄著力量,等待著秋日的豐收。屬於他的潛龍之路,在這考察後的寧靜與期待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向著更廣闊的天地,穩步延伸。
喜歡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請大家收藏:()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