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寅時三刻,天津衛火車站燈火輝煌,人聲鼎沸。
月台上,一列鋼鐵巨龍靜臥軌道,通體玄黑的車身在煤氣燈下泛著冷光。車頭正中,鎏金青龍盤踞,龍首昂揚向天,正是當今天子禦用專列“青龍號”。車廂兩側,新軍精銳持槍肅立,刺刀寒光凜冽,與車廂上巨大的金龍徽記交相輝映。
站台外圍,數以萬計的百姓早已聞訊趕來,雖是天寒地凍的淩晨,卻人人踮腳翹首,手中燈籠火把連成一片暖光海洋。低語聲如潮水起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尚未開啟的鎏金車門上。
“陛下駕到——”
隨著司禮監太監一聲長喝,車門轟然開啟。二十四名金甲侍衛率先踏出,分列月台兩側。隨後,一個挺拔身影出現在車門口。
皇帝朱嘯身披玄黑貂裘大氅,內著明黃龍紋常服,未戴冠,隻以簡樸玉簪束發。二十九歲的天子麵容英武,眉宇間既有青年天子的銳氣,又已具成熟帝王威嚴。那雙深邃眼眸掃視全場時,自有一股凜然氣勢。
“萬歲!萬歲!萬歲!”
人群頓時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許多人情不自禁跪伏在地。
朱嘯微微頷首,轉身向車內伸出手。一隻小手搭上皇帝掌心,隨後一個八歲左右的男孩躍出車廂。太子朱慈熠身著寶藍繡金蟒袍,外罩紅絨鬥篷,小臉被寒風凍得微紅,一雙明眸卻亮得驚人,正好奇地環視這盛大場麵。
“父皇,這火車比兒臣想象的要平穩得多。”太子聲音清亮,仰頭對父親說道。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俯身為太子係緊披風:“這是科學院最新改進的蒸汽機車,加了彈簧減震裝置。記得朕和你說過的牛頓定律嗎?”
“記得!”太子立即應答,“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還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車的減震裝置,就是利用彈簧緩衝,改變力的作用時間,從而減小震動!”
朱嘯欣慰地拍拍兒子肩膀:“善。治國亦如駕車,要懂得順勢而為,化剛為柔。”
此時,直隸總督率百官前來迎駕。皇帝卻擺手免禮,攜太子徑直走向候駕的馬車隊伍。途中,他忽然指向遠處海麵上依稀可見的艦船輪廓:
“熠兒看那邊,可知那些黑影是什麼?”
太子極目遠望,不假思索答道:“是登萊水師的巡邏艦船!最大那艘應是"威海報國號",去年下水時兒臣還去觀過禮。它配有120毫米主炮三門,航速可達16節!”
周圍大臣紛紛露出驚歎之色。皇帝卻追問:“若以此艦征倭,優勢何在?”
太子略加思索,朗聲答道:“倭國水師仍多木質帆船,火炮射程不及我軍一半。"威海報國號"鐵甲護身,火炮犀利,可遠距轟擊,迫敵而無法近身。此乃科技之力,如父皇常言,落後就要挨打!”
“說得好!”皇帝朗聲大笑,將太子抱上禦輦,“今日就讓汝親眼見識,大明王師如何以科技之利,懲戒不臣!”
辰時正,大沽口炮台內外已是人山人海。
凜冽海風刮過海灣,卷起千麵龍旗獵獵作響。岸上,三萬精銳新軍列成整齊方陣,刺刀如林,軍裝如血。海上,登萊水師、寧波水師兩大艦隊主力艦船排成戰列,黝黑炮口指向東方,蒸汽輪機噴出的白煙在藍天繪出壯闊圖案。
最引人注目的是八艘巨艦——定遠、鎮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平遠、濟遠。這些新下水的“定遠級”鐵甲艦如海上城堡,每艦排水量逾七千噸,主炮口徑達305毫米,是大明海軍力量的象征。
皇帝禦駕登臨中央帥台時,天地間霎時肅靜。唯有北風呼嘯與海浪拍岸之聲,襯托出此刻莊嚴。
“朕的將士們!”皇帝聲音通過擴音裝置傳遍四方,“今日在此,不為他事,隻為討還血債!”
他環視台下無數麵孔,聲調陡然升高:“二百年來,倭寇屢犯海疆,殺我百姓,掠我財富!六十年前,豐臣秀吉竟敢侵我屬國,占我朝鮮,妄圖"飲馬鴨綠,俯視中華"!雖經先皇萬曆爺血戰退敵,然倭人狼子野心不死...”
皇帝敘述著曆史恩怨,每說一句,台下將士的拳頭就握緊一分。當講到近年倭國暗中支持海盜、拒絕朝貢時,全軍已是怒濤洶湧。
“今朕承天命,順民心,決意永絕後患!”皇帝猛然揮手,“不僅要打服他們,更要打得他們永世不敢再生歹心!要讓他們知道,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雖遠必誅!雖遠必誅!”三軍怒吼震天動地,連海浪似乎都為之一滯。
此時,皇帝轉身,從侍從捧著的玉盤中取過兩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