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盛世華章 京師與江南_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 > 第104章 盛世華章 京師與江南

第104章 盛世華章 京師與江南(1 / 1)

冬日的陽光斜斜地灑在京城南城的“聚友軒”茶館上,匾額上的金漆有些剝落,卻更添了幾分煙火人間的親切。卯時剛過,茶館裡已是人聲鼎沸。跑堂的夥計肩上搭著白毛巾,提著碩大的銅壺,靈巧地在桌椅間穿梭,高聲吆喝著:“開水——慢回身嘞——!”滾燙的開水衝入粗瓷茶碗,激起一團帶著茶香的蒸汽,與館內老主顧們嗬出的白氣、旱煙袋冒出的青煙交織在一起,暖融融的,將外麵的寒意隔絕開來。

這日的熱鬨,顯然比往常更勝幾分。幾乎每張桌子上,都在議論著同一件大事——今天清晨,由通政司衙門派員,在承天門外莊嚴宣讀,隨後通過遍布京師的報房迅速抄傳,張貼於各城門、市口的皇帝詔書。

“哎,張老板,您消息靈通,給咱們仔細說道說道,那詔書上寫的‘永不加賦’,到底是怎麼個章程?真就……真就再也不加咱的田賦了?”一個穿著舊棉袍的老者,小心翼翼地問鄰桌一個身著綢緞麵羊皮襖、商人模樣的中年人。

那被稱作張老板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蓋碗,臉上泛著紅光,顯然正等著人問這話。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李老哥,這還能有假?白紙黑字,蓋著玉璽,皇上金口玉言!詔書上明明白白寫著,以天啟十四年天下田畝丁口數為基準,定額征收!往後啊,除非遇到極特彆的大災大難,經廷議、陛下特批,否則這田賦、丁銀的數目,就釘死在這兒了!不僅不加,朝廷還說了,在河南、山東那些去年受了災的地方,今年非但不用交糧,官府還要按人口發放種糧和救濟錢呢!”

他話音未落,旁邊一個頭發花白、臉上溝壑縱橫的老農,用粗糙得像老樹皮的手背用力抹了抹眼角,聲音有些哽咽:“活了六十三年,曆經三朝,頭一回啊……頭一回聽說,皇糧國稅還能有定數,還能有不交反給錢的!往年,那些衙門口的胥吏,變著法兒的加耗、攤派,名目多得記都記不住,咱小老百姓,誰敢問一句?問了就是板子!如今這……這真是堯舜再世,老天爺開眼了啊!”他說著,竟有些語無倫次,隻是反複念叨著“堯舜再世”。

這時,一個穿著半新不舊藍色長衫,看樣子是附近社學教書先生的人,捋著幾根稀疏的胡須笑道:“王老爹,何止是永不加賦這一樁?您再往後看,詔書裡還說了,要廣設官學、社學,將科舉定為兩年一試!這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計,恩澤後世啊!”他轉向眾人,語氣中帶著讀書人特有的抑揚頓挫:“想想看,如今這世道,工商繁盛,格物之學日新月異。朝廷開礦、建廠、修路、造船,哪一樣不需要識字、明理、懂算學的人才?光是靠著那寥寥無幾的進士、舉人,夠乾什麼的?我家那小子,若能在這新式社學裡多用功,將來即便中不了進士,能進個工坊做個管事,或者去皇家商號當個賬房,那也是光耀門楣,改換門庭了!這世道,是真的有盼頭了!”

“先生說得在理!”一個精乾的小夥子接過話頭,他手裡還拿著一份墨跡未乾的《大明日報》,“大夥兒瞧瞧這《日報》,上麵除了詔書全文,還有首輔袁大人親自撰寫的社論,標題就叫‘藏富於民,固本培元’!瞧瞧這詞用的,多地道!如今啊,連咱們街麵上識得幾個字的,鄉下種田能看懂告示的,都能對著報紙說道幾句國家大事了。那些過去靠著信息不通、上下其手,欺瞞朝廷、盤剝鄉裡的士紳老爺,日子可沒那麼舒坦嘍!”他的話引來一片會意的笑聲和附和。

跑堂的夥計適時地給各桌添上熱水,也插嘴道:“可不是嘛!聽說現在連通政司都改了規矩,重要的政令,除了明發,還得在《日報》上詳細解讀,就怕老百姓不明白。咱們這茶館,如今都快成了‘新聞角’了,各位爺們兒每天不來這兒聽聽聊聊,都覺得少了點啥!”

幾乎就在京城茶館熱議詔書的同一個清晨,千裡之外的江南水鄉,早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蘇州城外,大運河畔,連綿數裡的工坊區,白色的水汽與黑色的煤煙交織升騰,形成一片獨特的雲霧。最大的“興盛隆”棉紡織工坊內,數以千計的新式“飛梭織布機”正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巨大的飛輪帶動著無數的紗錠和梭子,以人力難以企及的速度運轉,吞吃著如雪原般的棉花,吐出仿佛永無止境的雪白布匹。空氣中彌漫著棉絮、機油和汗水混合的獨特氣味。

女工陳二姐剛剛結束了一夜的工。她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後腰,走出悶熱嘈雜的車間,深深吸了一口清晨清冷的空氣。車間外牆上,赫然掛著一個巨大的、造型奇特的黑色鐘表,時針正指向辰時。這是工坊主去年花大價錢從京師買來的“自鳴鐘”,據說是依托了朝廷工部開發的某種“標準計時”技術,與京師的“欽天監”授時保持一致。工人們按鐘點上下工,領取“計時”或“計件”的工錢,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二姐回到工坊旁專為女工提供的、乾淨整潔的宿舍區,仔細洗漱,換上了一身體麵的藍布衣裙。她的臉色雖然略帶疲憊,眼神裡卻有著過去難以想象的明亮光彩。她如今是“織紗三組”的副組長,手下管著二十來個女工,工錢比剛來時翻了一倍還多。

她來到工坊外的集市。此時的集市已是摩肩接踵,叫賣聲不絕於耳。魚攤上,剛從太湖運來的鮮魚活蹦亂跳;肉案前,掛著半扇半扇肥瘦相間的豬肉;旁邊的菜攤,各種時令蔬菜水靈靈的;更有賣針頭線腦、胭脂水粉、糖果點心的小販,穿梭往來。

“二姐,下工啦?今兒這鯽魚新鮮,來兩條?給你算便宜點!”熟悉的魚販熱情地招呼。

陳二姐熟練地翻看了一下魚鰓,點點頭:“行,來兩條。再割半斤五花肉,要肥瘦相間的。”

“好嘞!”魚販手腳利落地稱魚,肉販也切好了肉。陳二姐從懷裡掏出一個繡著蘭花的荷包,數出幾枚亮閃閃的銀元,又搭上幾枚銅錢,遞了過去。這是朝廷“皇家銀行”新鑄的“龍洋”,圖案精美,成色分量十足,在市麵上極受歡迎,遠比過去那些成色不一的碎銀子好用。

“二姐如今可是闊氣了,”旁邊一個同樣來買菜的同組女工笑道,“隔三差五就見你買肉。”

陳二姐笑了笑,將東西放進籃子:“這算什麼闊氣。想想幾年前,在老家給地主織布,一天到晚累死累活,除了混口飯吃,能落下幾個銅錢?一年到頭,也難得見幾次葷腥。如今在工坊,隻要肯下力氣,工錢按月發,從不拖欠,逢年過節還有賞錢。娃他爹在碼頭扛活,收入也穩定。咱苦點累點,不就是為了讓老人孩子日子好過點?我家那小子,今年開春就送進社學去了,束修不貴,先生教得也用心。認字、學算數,將來總比我們這輩強。”

“說的是啊!”那女工附和道,“聽說北邊直隸、山西開了好多大礦,用著那種叫‘蒸汽機’的大家夥,力氣比幾百頭牛還大!產出的鐵和煤又多又好,價格還比往年便宜了不少。咱們工坊用的就是北邊來的鐵零件和煤,成本降了,咱們的工錢才能漲啊。”

“可不光是這個,”陳二姐壓低了點聲音,“我聽賬房先生說,咱們工坊的織機,之所以比彆家快、故障少,是因為用了那個……那個天工院優化過的圖紙和標準。說是朝廷工部推廣的,用了這標準的工坊,效率都能高上一大截。具體是啥咱也不懂,反正就覺得,如今這朝廷,是真懂咱們做工的,處處都想著法子讓咱們多掙錢,過好日子。”

兩人說著,又買了些蔬菜豆腐,提著滿滿的籃子,有說有笑地往家走。晨曦灑在她們身上,也灑在碼頭邊停泊的、正在裝卸貨物的巨大帆船上,灑在運河裡川流不息的貨船和白帆上。整個江南,仿佛一架巨大而精密的機器,在一種無形的、強大的力量驅動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活力,高速運轉著。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 影視囤貨:從任務中攢夠生存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