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五大藩王受命_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1章 五大藩王受命(1 / 1)

最後,也是最關鍵、最敏感的一步——由誰去實際鎮守這新辟的、充滿未知與挑戰的五省?帝國的意誌需要最忠誠的執行者,而分封宗室,以藩屏翰,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寶。

皇帝朱嘯的目光,如同實質般,緩緩掃過殿中那幾位藩王。這些天潢貴胄,平日裡養尊處優,但在此刻,卻成了決定帝國戰略的重要棋子。

晉王朱敏淳,年輕氣盛,眼神熾熱,他早已通過某些渠道,得知皇帝有意開拓更遙遠的澳洲或北美,心早已飛向了那片傳說中的沃土,此刻雖也關注東瀛,但更多的是權衡利弊,並未將東瀛視為首選,因此按捺不語。

楚王朱華奎,同樣野心勃勃,目光在巨大的輿圖上不斷掃視,似在衡量五個省份的潛力與風險,手指無意識地撚動著玉帶。

而福王朱常洵、魯王朱壽宏、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瀛、惠王朱常潤這五位王爺,則神色各異,心思浮動。福王肥胖的臉上隱現不安,他久居洛陽繁華之地,習慣了鐘鳴鼎食,想到要去那剛剛經曆戰火、瘴癘未明的海外荒島,心中便是一陣陣發緊。

魯王麵色凝重,他素來喜好文墨,安於山東禮教之地,對海外既有好奇,更多的是畏懼。瑞王性格剛毅些,但想到北地的苦寒,也不禁眉頭微蹙。桂王和惠王則交換著眼神,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擔憂與無奈。

這時,皇帝朱嘯親自開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打破了這微妙的平衡:

“東瀛五省,孤懸海外,新附之地,夷夏雜處,百廢待興。非至親重臣,不可托付。朕思慮再三,決意效仿古之周室,封建諸侯,以衛社稷。行海外移藩之策,以我朱家血脈,為大明永鎮東疆!使我朱氏旌旗,飄揚於日出之海!”

他目光如電,逐一看向那五位王爺,每一個被目光掃到的人,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身子。

“福王叔!”皇帝首先點名,聲音平和卻帶著無形的壓力。

福王朱常洵渾身一顫,幾乎是下意識地應道:“臣……臣在!”

“洛陽繁華,天下皆知。然,久居安樂,非藩屏之道,亦非太祖封建諸王之本意。”皇帝語重心長,卻又不容反駁,“東瀛省,地處東瀛核心,沃野千裡,未來可期,乃五省之首。朕欲請王叔移藩東瀛省,坐鎮江戶……不,東平府!以王叔之宗室威望,定能安撫新附,震懾宵小,為我大明開創一方基業!”

朱常洵胖臉瞬間煞白,嘴唇哆嗦著,他想起了洛陽王府的牡丹、歌姬、珍饈美味……但迎著皇帝那灼灼的目光,以及滿朝文武的注視,他所有推脫的話都堵在了喉嚨裡,最終化為一聲帶著顫音的:“臣……臣……領旨謝恩……”心中卻是叫苦不迭,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艱辛,眼底深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怨懟。這怨懟,或許在未來,會滋生出意想不到的事端。

“魯王叔!”皇帝的目光轉向魯王朱壽宏。

朱壽宏深吸一口氣,出列躬身:“臣在。”

“魯地乃孔孟之鄉,文教鼎盛,王叔素來崇尚禮教,精通典籍,朝野皆知。”皇帝的語氣帶著勉勵,“安夷省為東瀛千年文化核心,舊都歸化府京都)所在,公卿貴族雲集,正需王叔這般賢王前去坐鎮,配合孔聖後裔,推行教化,歸化民心!此乃文教之功,千秋之業,非王叔不能勝任。王叔可願往?”

朱壽宏神色複雜。他確實不願離鄉,但皇帝將文化核心之地托付給他,並將他的愛好與治理方略結合,倒也符合其誌趣。治理好了,青史留名;若推辭,隻怕……他沉吟片刻,終究是理智占據了上風,鄭重躬身道:“陛下以文教重托,臣……敢不從命?必當竭儘全力,使聖賢之道,光耀東瀛!”

“瑞王叔!”皇帝看向瑞王朱常浩。

朱常浩性格較為剛毅,出列拱手,聲音洪亮:“臣在!”

“漢中之地,亦近邊陲,王叔素有戍邊之誌。”皇帝道,“北溟省地廣人稀,氣候嚴寒,多未化之土著,然資源豐富,正需如王叔這般有毅力、有擔當的宗親,前去開拓經營,移民實邊!此乃艱苦卓絕之功,亦是不世之業!為我大明守此北門,拓此疆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朱常浩聞言,胸中豪氣頓生。他本就不甘於內地安逸,渴望建功立業。北地雖苦,卻正合其意。他深吸一口氣,朗聲道:“陛下信重,臣萬死不辭!臣願往北溟,為我大明守此北門,開此新土!必不負陛下所托!”

“桂王叔!惠王叔!”皇帝最後看向桂王朱常瀛和惠王朱常潤。

兩人心中一緊,齊聲出列:“臣在!”

“西海、南溟二省,皆瀕臨大洋,海疆遼闊,島嶼眾多,未來貿易繁盛可期。”皇帝道,“二位王叔久居湖廣,熟知水道商貿,正可發揮所長,鎮守海疆,發展貿易,為我大明開拓萬裡波濤,保障海上絲路之暢通!西海省重在海防,南溟省重在貿易,二位王叔可依情勢選擇,朕無不允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桂王和惠王對視一眼,知道此事已無可挽回。海外就藩,雖遠離中樞,但天高皇帝遠,若能經營得當,也未嘗不是一方諸侯。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齊聲應道:“臣等領旨,願為陛下鎮守海疆,開拓貿易!”

“好!”皇帝撫掌,臉上露出了今日朝會以來最明顯的一絲笑容,“五位王叔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朕心甚慰!移藩之初,朝廷將全力支持!準爾等依製組建三衛親軍,朝廷資助部分糧餉器械;頭十年,各省賦稅,可留用七成於藩地建設;朝廷還將由戶部牽頭,組織閩、浙、粵等地移民,輸送工匠、農具、種子、書籍!望五位王叔,同心協力,因地製宜,將東瀛五省,建設成我大明海外樂土,永固東疆!爾等之功業,必將載入史冊,為後世所景仰!”

聖意已決,大局已定。殿內群臣,心思各異。有人羨慕五位王爺得了開疆拓土的機遇;有人擔憂如此大規模分封,是否會重演前朝藩鎮之禍;有人則開始盤算,如何能與這五位未來的海外藩王搭上關係,從中分一杯羹。權力的棋局,因為東瀛的納入,正在重新布局。

朝會散去,沉重的宮門緩緩打開,文武百官們魚貫而出,陽光照耀著皇極殿熠熠生輝的金頂,也照耀著這片即將被帝國的意誌徹底重塑的東方島嶼。

五位王爺走在最後,神色複雜。福王朱常洵臉色依舊蒼白,在子侄的攙扶下,腳步虛浮,低聲嘟囔著什麼,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與恐懼。魯王朱壽宏則與幾位交好的文臣低聲交談,似乎已經開始籌劃如何在新領地推行教化。瑞王朱常浩挺直腰板,目光堅定,已經開始在心中勾勒北溟省的建設藍圖。桂王和惠王走在一起,低聲商議著是選擇西海還是南溟,權衡著海防與貿易的利弊。

而在人群的角落,晉王朱敏淳與楚王朱華奎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東瀛的分封已定,但帝國擴張的腳步不會停止。澳洲、北美……更廣闊的天地,或許才是他們真正的舞台。一股無形的競爭,已在宗室內部悄然滋生。

皇帝朱嘯回到乾清宮,站在巨大的寰宇全圖前,目光依舊停留在東瀛的位置上。王承恩悄無聲息地侍立在一旁。

“承恩,”皇帝忽然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疲憊,更多的卻是深謀遠慮,“你說,朕今日之策,是對是錯?”

王承恩躬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聖心獨運,深謀遠慮,所定之策,必是利於千秋萬代。”

皇帝搖了搖頭,輕輕歎了口氣:“分封五王,看似以藩屏翰,實則也是將隱患分散海外。文化同化,欲革其心,但孔聖後裔與十萬僧眾,又何嘗不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若引導不當,或被有心人利用……東瀛總督的人選,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此人,必須既能協調五王,又能貫徹朝廷方略,還要能平衡佛儒、彈壓地方……難啊。”

他沉默片刻,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擬旨,召孫傳庭、洪承疇火速進京見駕。東瀛總督的人選,朕要親自聽聽他們的意見。”

“是,皇爺。”王承恩恭敬應道。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撼龍逆命錄 僵約我和小玲有一女名為靈玲 詭世九品:魏晉二十重規則煉獄 重生79年打獵供妹妹上學 他和祂的恐怖宇宙 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 一刀破萬障,我命由我不由天! 廢後攜係統:修仙學院逆襲錄 一道檄文,我成了女皇裙下臣! 從F是ma開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