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東瀛總督_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2章 東瀛總督(1 / 1)

天啟十五年,二月二十,乾清宮西暖閣。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殿內四個角落的金絲炭盆卻已燒得通紅,驅散了最後一縷冷意,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這是一場決定帝國新拓疆域命運的小範圍禦前會議,與座者不過六七人,卻掌握著大明帝國的核心權柄。

天啟皇帝朱嘯端坐於暖炕之上,身著一襲玄色常服,唯有領口袖緣的金龍暗紋在燭光下偶爾流轉,映襯著他年輕卻已顯威儀的麵容。他目光如炬,緩緩掃過眼前的幾位核心重臣:首輔袁可立沉穩如山,次輔李邦華精乾練達,帝師兼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目光深邃,皇家商會會長衛國公張國紀富態的臉上帶著商人特有的敏銳。

此外,還有兩位風塵仆仆的將領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剛剛鎮守遼東被六百裡加急召回,眉宇間帶著軍人都有征塵與煞氣的兵部侍郎孫傳庭;另一位則是從樂浪兼程趕回,麵容略顯疲憊卻目光沉靜的樂浪總督洪承疇。

暖閣內靜得能聽到炭火偶爾爆裂的劈啪聲。皇帝修長的手指有節奏地輕輕敲擊著炕幾上攤開的東瀛五省輿圖,那圖上山川縱橫,港口星羅,新標注的省府名稱墨跡猶新。他終於打破了沉寂,聲音清越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儀:

“東瀛五省之策已定,盧象升、俞谘皋在前線浴血,武功將畢。然,打天下易,治天下難。”他的手指重點敲了敲圖上本州、九州等幾個核心區域,“百廢待興,夷漢雜處,民心浮動,非有威望與能力並重的重臣坐鎮總督其間,難以統籌全局,將這片新土真正化為我大明之血肉。今日召諸卿前來,首要便是議定這首任東瀛總督的人選。”

他的目光刻意在孫傳庭與洪承疇之間流轉了一下,帶著審視與考量。“二位愛卿,皆是朕之股肱,於軍政兩途,各有建樹。朕想先聽聽諸卿之意,暢所欲言,不必拘束。”

殿內一時落針可聞。東瀛總督,位同封疆,權柄極重,掌控未來對日貿易、移民實邊乃至整個西太平洋的戰略布局,無疑是巨大的機遇和無比的信任。然而,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這也是一塊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東瀛新附,反抗勢力潛藏,文化隔閡深重,治理難度遠超內地。功成,或可名垂青史;敗,則可能身敗名裂,甚至動搖國本。

在一片肅穆中,帝師孫承宗輕撫長須,率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老臣以為,治國如同醫病,需對症下藥,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東瀛新附,局勢未穩,猶如大病初愈之人,元氣未複,若此時便用虎狼之藥,急於求成,恐非但不能治愈,反而會傷其根本,甚至一蹶不振。”

他先是定下基調,然後轉向洪承疇,目光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反觀承疇,在樂浪數年,便善用溫補之方,調理得當。諸位都知,當初樂浪初定之時,是何等景象?建虜肆虐之後,匪患叢生,民生凋敝,百業荒廢,漢民與朝鮮遺民之間隔閡深重。承疇到任後,不急不躁,步步為營。先以精兵清剿頑匪,打擊豪強,立威於外;隨即推行善政,輕徭薄賦,招撫流亡,鼓勵墾殖,施恩於內。更難得者,他尊重當地習俗,選用賢能士人,不搞區彆對待。不過數年光景,樂浪便從一片殘破焦土,變成今日塞上江南般的安穩富庶之地,漢夷漸融,商路暢通。此等化腐朽為神奇之功,老臣在遼東亦有所聞,親眼所見後,更是深感佩服。東瀛情形,與當初樂浪頗有相似之處,甚至更為複雜。故老臣以為,洪承疇經驗豐富,手腕老到,實為東瀛總督之不二人選。”

他又看向一旁肅立的孫傳庭,語氣轉為慎重,帶著長者的關切:“傳庭之才,老臣亦深知之。鎮守遼東,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陛下慧眼識珠,破格提拔,確是良將。然,東瀛此刻最需者,非攻城略地之勇,斬將搴旗之銳,而是安民撫眾之智,調和鼎鼐之能。譬如醫治久病虛弱之人,猛藥或可見效於一時,然若調理不當,藥性過烈,恐傷及臟腑元氣,終非長久之計,甚至可能引發新的變故。”

孫承宗這番話,引經據典,分析透徹,如同巨石入水,在眾人心中激起層層波瀾。他明確支持洪承疇,其理由也顯得充分而務實。

孫傳庭聞言,濃眉緊蹙,虎目之中精光一閃,當即出列,向皇帝躬身抱拳,聲音洪亮,帶著軍人特有的直率與鏗鏘:

“陛下!孫師之言,老成持重,末將感佩。然,末將以為,此論用於樂浪或可,用於東瀛,則未必全然適用!”他挺直脊梁,目光炯炯,“東瀛倭人,秉性如何?據臣所知,其民剽悍,其性狡黠,向來是畏威而不懷德!幕府雖降,各地大名、武士乃至忍者流派,豈能儘數心服?若不能先以雷霆手段徹底震懾,犁庭掃穴,將一切潛在反抗碾碎,縱有千般懷柔之策,萬種教化之心,亦如築沙成塔,根基不穩,難奏實效!今日之安撫,或許換來明日之反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轉向皇帝,情緒激昂,甚至單膝跪地,抱拳過頭,聲音斬釘截鐵:“陛下!若委任於臣,臣願立下軍令狀:五年!隻需五年之內,若不能使東瀛諸省政令暢通,盜匪絕跡,路不拾遺,百姓安居,臣願提此頭顱,以謝陛下知遇之恩!”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充滿了強大的自信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展現出一位沙場名將的魄力與擔當。

首輔袁可立見狀,輕輕撚著長須,沉吟片刻,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自帶分量:“孫侍郎忠勇可嘉,為國不惜身的豪情,老夫亦為之動容。然,治國經邦,終究不同於沙場征戰。東瀛孤懸海外,與中原音訊往來不便,若一味用強,苛政猛於虎,恐迫使生性隱忍之倭人鋌而走險,激起民變,屆時千裡波濤隔絕,救援不及,必生大亂,恐難收拾。”他引述曆史,目光中帶著深意,“昔年漢武帝遣兵征討衛氏朝鮮,雖得一時之勝,然終因後續治理不當,難以紮根,最後不得不放棄,徒耗國力。此前車之鑒,曆曆在目,不可不深察啊。”

這時,一直靜聽辯論的洪承疇緩步出列,向皇帝深深一揖,姿態恭謹而從容:

“陛下,孫侍郎雄才大略,一片赤誠,為國請命,臣深感敬佩,自愧不如。”他先肯定了孫傳庭,姿態放得很低,隨即話鋒一轉,語氣依舊平和,“然,臣在樂浪數年,深感治理新附之地,猶如烹小鮮,不可頻繁翻動,更忌大火猛攻。需掌握火候,文武並用,張弛有度。臣在樂浪時,曾見當地士紳豪族,初時對朝廷戒心極重,陽奉陰違者不乏其人。然待其見朝廷確是真心撫民,與民生息,政策持續穩定,並非掠奪盤剝,方逐漸消除疑慮,漸次歸心,甚至主動協助官府安撫地方。”他略作停頓,看向皇帝,“東瀛文化,源於漢唐,淵源頗深,其士人階層對中華文物製度本有向往之心。若我能因勢利導,用其士人,導以王化,示以恩信,同時輔以必要的威懾,假以時日,潛移默化,東瀛必能成為華夏海外之堅實藩屏,而絕非單純依靠武力所能達成。”

衛國公張國紀也從商會會長的實務角度補充道:“陛下,諸位大人,我皇家商會往來東瀛航線已有數年,對其地情稍有所知。東瀛商賈,其實頗重信譽,然亦極畏風險。若主政者更迭頻繁,或政策朝令夕改,令其無所適從,必然損害貿易,阻塞財源,於國於民皆無益處。洪督在樂浪時,政令清晰,持續穩定,商路得以暢通,商會受益匪淺,此乃我等商賈所樂見。若東瀛能延續此策,則海貿興盛,稅收充盈,亦可反哺當地建設,實為良性循環。”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廢雌?她是全星際大佬唯一淨化師 足球之神:崛起 我在靈異局的那些事 寒甲禦天 水滸:後周遺孤,開局撕詔書 三國:開局逆襲,大小喬求嫁我! 開局跳崖,簽到三千年醫聖傳承 我在農行的日子 一起擺爛吧!我的反派師尊! 重生後,全門派都是我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