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嘯靜聽眾議,手指依然無意識地敲擊著輿圖,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心中其實早已傾向於洪承疇,孫承宗的分析正合他意。孫傳庭雖勇,但確如孫師所言,東瀛此刻更需要的是調理的“文火”而非征伐的“猛火”。他正欲開口總結,卻見次輔李邦華眉頭微皺,似有話說。
“陛下,”李邦華出列拱手,“諸公之論,臣深以為然。洪大人確係東瀛總督最佳人選。然,洪大人若調任東瀛,則樂浪總督空缺,亦需即刻填補。樂浪連接遼東,位置險要,關乎帝國東北大局,接任者非但需能穩住局麵,延續洪大人之善政,更需有應對複雜地緣之能。臣以為,現任江南總督史可法,為人剛正不阿,勤於政事,清廉自守,治理地方素有清名,且熟悉糧秣漕運諸事,或可調任樂浪,以其清望與能力,當能勝任,確保樂浪無虞。”
李邦華此言一出,暖閣內氣氛微變。史可法確是能臣,但其風格剛直,與洪承疇的靈活務實有所不同,能否適應樂浪複雜的民族與邊防形勢?
皇帝眉頭幾不可察地動了一下,他原本屬意孫傳庭接掌樂浪。孫傳庭在遼東展現出的大局觀和治軍能力,讓他覺得此人可堪大用,樂浪作為重要的邊防和後勤基地,需要一位有魄力、懂軍事的乾員。
而且,將孫傳庭放在樂浪,既能讓他積累治理地方的經驗,也能就近策應遼東,甚至作為未來經略更北方指代羅刹,即沙俄)的預備。但李邦華突然舉薦史可法,打亂了他的思緒。
“史可法?”皇帝沉吟道,目光轉向李邦華,“李卿舉薦史可法,自是因其才乾。然,江南乃國家財賦根本重地,關係漕運、鹽稅、海貿命脈,不可一日無得力乾員坐鎮。史可法在江南任上,政績卓著,驟然調離,江南事務,何人可繼?”
李邦華顯然早有腹案,從容應答:“陛下所慮極是。江南重地,確需能臣。然正因其重要,史可法在彼處曆練數年,熟悉情況,調其北上,既可考驗其應對不同局麵之能,亦可為朝廷儲備一位能適應多種環境的乾才。至於接任人選,臣以為,現任漕運總督範景文,老成持重,久在江南,熟悉漕運民生,或可接掌江南。”
這番人事調動提議,牽扯麵瞬間擴大,從東瀛、樂浪延伸到了江南。首輔袁可立也撚須沉思,顯然在權衡其中的利弊與平衡。
皇帝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再次掃過孫傳庭和洪承疇。洪承疇依舊沉穩,孫傳庭則因李邦華的提議,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但很快恢複如常。皇帝心中迅速權衡:東瀛需要洪承疇的治理經驗,這一點毋庸置疑。樂浪,他仍然希望由孫傳庭這樣的開拓型人才接手,以便未來經略北方。而江南,固然重要,但穩定壓倒一切,範景文或許是個穩妥的選擇,但並非他心目中的最佳…
心念電轉間,皇帝已有決斷。他緩緩起身,繞過炕幾,走到巨大的東瀛輿圖前,負手而立,身形雖不魁梧,卻自有一股掌控全局的氣度。
“諸卿今日所議,深入透徹,皆是為國籌謀,朕心甚慰。”他先肯定了眾人的討論,然後開始總結,聲音清晰而堅定。
“孫師之言,老成謀國,深得治理三昧。東瀛之治,確需循序漸進,文武並用,不可期望一蹴而就。倭人畏威而不懷德,傳庭所言,亦非虛言。然,威須立,卻不可濫施;德須懷,卻不可無威相輔。如何把握其中分寸,便是總督之責。”
他的目光落在洪承疇身上,帶著托付與期望:“承疇。”
“臣在。”洪承疇連忙躬身。
“你在樂浪數年,化殘破為富庶,融夷漢於一體,此中經驗,尤為可貴。朕,便將東瀛五省,托付於你。”皇帝的聲音不容置疑,“望你以樂浪經驗為鑒,持重老成,剛柔並濟,既要以雷霆手段,掃清冥頑不靈之反抗勢力,立大明之威;更要以懷柔智慧,推行王化,安撫黎庶,興文教,促生產,通商賈,使東瀛千萬之民,能真正認同華夏,融入大明,使此新土,成為帝國東方永固之藩屏。你可能做到?”
洪承疇深吸一口氣,感受到肩頭沉重的壓力與無比的信任,他撩袍跪地,重重叩首,聲音沉凝有力:“陛下信重,天恩浩蕩!臣,洪承疇,領旨謝恩!必當竭儘駑鈍,鞠躬儘瘁,以樂浪之驗為基,因地製宜,必不負陛下重托,使東瀛之地,永沐大明王化!”
“好。”皇帝點了點頭,然後目光轉向一旁神色複雜的孫傳庭。
“傳庭。”
“末將在!”孫傳庭雖有些失落,但仍立刻肅容應道。
“你之才略,勇毅膽魄,朕深知之,亦深喜之。”皇帝走到他麵前,虛扶一下,“讓你這等良將,屈就於樂浪一隅,或是困守於東瀛文治,確是屈才了。”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望向北方,“北疆之外,羅刹人沙俄)近年來不斷東擴,其心叵測,狼子野心,已漸成我朝心腹之患。遼東及更北之地,未來必有大變,亦必有大仗要打!那裡,才是你孫傳庭縱橫馳騁,建功立業的廣闊天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拍了拍孫傳庭堅實的臂膀,語氣充滿期許:“樂浪總督一職,朕已有考量。至於你,暫且留在兵部,協助朕統籌北疆軍務,整軍經武,他日若東瀛有事,或北疆烽火驟起,你便是朕最鋒利的劍,最可靠的後手!朕對你,寄予厚望!”
皇帝這番話,既安撫了孫傳庭,又明確了他的未來方向,更暗示了樂浪總督另有人選並未采納李邦華舉薦的史可法),可謂一舉數得。孫傳庭聞言,心中豁然開朗,原來陛下對自己有更重要的安排,一股熱血湧上心頭,他再次單膝跪地,聲音激昂:“末將愚鈍,未能體會聖心深遠!陛下信重,末將萬死不辭!必當秣馬厲兵,時刻準備,為陛下蕩平北疆!”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最後看向李邦華和袁可立:“江南之事,關係重大,史可法暫且不動。漕督範景文……容朕再思。具體接任人選,內閣可再議一二人選,呈報於朕。至於東瀛總督府屬官、五省巡撫及以下各級官吏人選,由吏部會同洪卿、內閣,從速從嚴遴選,務求德才兼備、熟悉夷務或勇於任事者,名單儘快報朕。”
聖意已明,布局深遠。一場關乎帝國東方乃至北方戰略的重要人事決策,在充分的朝堂辯論和皇帝的乾綱獨斷後,終於塵埃落定。眾臣躬身領命,心中各有所思,皆知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人事任命,更是帝國未來數十年戰略方向的又一次重要調整。而洪承疇與孫傳庭,這兩位風格迥異的能臣,他們的命運軌跡,也由此駛向了不同的,卻同樣至關重要的方向。
“臣等,遵旨!”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