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歐洲東方熱_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5章 歐洲東方熱(1 / 1)

萊頓埃爾塞維爾印刷坊出版的《東方見聞錄》,其效果遠超範·德·桑德最樂觀的預期。它不像一塊投入池塘的石子,隻激起些許漣漪,而更像是一聲驚雷,炸響了歐洲思想界長期以來的平靜天空,其回響迅速傳遍了每一個宮廷、每一所大學和每一個沙龍。

巴黎,盧浮宮,紅衣主教黎塞留的書房。

燭光搖曳,映照著牆上巨大的法蘭西地圖。法蘭西王國的實際統治者,紅衣主教黎塞留,正疲憊地揉著眉心。他麵前的書桌上,攤開的正是那本皮革封麵的《東方見聞錄》,旁邊還散落著幾份關於哈布斯堡王朝軍隊動向的緊急情報。

他的首席幕僚,精明的約瑟夫神父,安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樞機主教的指示。

良久,黎塞留抬起頭,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他用手輕輕敲擊著《東方見聞錄》的封麵,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約瑟夫,我們一直以來,是否都過於專注地盯著維也納和馬德裡了?”

約瑟夫神父微微躬身:“閣下,哈布斯堡家族是我們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敵人?”黎塞留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是的,他們是眼前的荊棘,纏繞著法蘭西的四肢。但這本書,”他再次用力點了點那本書,“它告訴我們,世界的棋盤,比我們想象的要廣闊得多。在遙遠的東方,存在著一個……一個完全不同的棋手,其體量和力量,可能遠超哈布斯堡和法蘭西的總和。”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沉沉的夜色:“看看這裡的描述,約瑟夫。一個擁有一億以上人口、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一套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製度,使得其官僚體係理論上可以向所有才俊開放,而非依靠血緣和爵位;一套完善的法律和稅收係統,支撐著龐大的國家機器;還有這些……關於他們‘格物’之學和對某種新動力的探索。這不僅僅是新奇的知識,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文明邏輯。”

他轉過身,眼神變得銳利:“路易十三陛下需要知道這一切。我們不能再僅僅滿足於在歐洲大陸上與西班牙和奧地利糾纏。這個明朝……它或許暫時不會揚帆來到泰晤士河或塞納河口,但它存在本身,就已經改變了世界的均勢。我們必須開始考慮,這個巨人,在未來,會成為法蘭西需要認真對待的潛在盟友,還是一個……我們必須極力避免的、更可怕的對手。立刻讓我們的學者,尤其是那些對數學和機械有興趣的人,仔細研究這本書的技術部分。同時,試探性地聯係一下耶穌會,看看他們是否有渠道能與這個帝國建立更直接的聯係。”

倫敦,白廳宮,國王的私室。

國王查理一世比起黎塞留,顯得輕鬆許多。他饒有興致地翻閱著《東方見聞錄》中那些描述明朝瓷器和絲綢工藝的章節,精美的插圖和詳儘的工藝描述讓他嘖嘖稱奇。

“看啊,愛德華,”查理一世對他的財政大臣西敏伯爵說道,“他們製作瓷器的秘密,這種胎質潔白、釉色溫潤的器物,簡直如同魔法。還有他們的絲綢,其光澤和柔韌度,據說遠超我們和意大利的產品。這本書裡說,他們的工匠能夠通過一套複雜的分工,像流水一樣批量生產這些精美的物品。”

西敏伯爵的態度則更為謹慎務實:“陛下,這些物品確實精美,也必然能在歐洲賣出天價。但是,這本書也提到了,荷蘭人正是因為試圖挑戰他們的貿易規則,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並被迫簽訂了極其屈辱的條約。與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打交道,風險巨大。”

這時,一位對海外事務頗為了解的海軍官員插話道:“陛下,伯爵閣下,書中關於他們水師的描述雖然簡略,但提到其規模龐大,擁有一種名為‘福船’的巨大戰艦,並且在一些港口,似乎還有不同於傳統帆槳的動力試驗。我們‘海上主權’的信念,在遠東那片海域,可能需要重新評估。”

查理一世合上書,臉上露出一種混合著向往與算計的神情:“風險固然存在,但機遇更大。荷蘭人失敗了,不代表我們英格蘭也會失敗。他們失去了台灣,或許正是我們的機會。或許,我們不應該再僅僅依靠那些獨立冒險家和東印度公司零散的商船。我們應該考慮,像當年派遣使團前往莫斯科公國一樣,向這個大明帝國派遣一個正式、高級彆的使團。不僅僅是為了做生意,更是為了建立外交關係,了解他們的宮廷,展示我們英格蘭的威望。我們需要我們自己的‘範·德·桑德’,但必須是帶著國王國書、更能代表王國體麵的使者。”

他看向西敏伯爵:“財政上,需要準備一份預算。至於人選……”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廷臣,“需要一位既通曉外交禮儀,又對新興學問有所了解,並且……膽大心細的人。”

大明王朝,京師紫禁城,文華殿偏殿,皇子學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光潔的金磚地麵上,映得滿室溫暖明亮。

九歲的太子朱慈熠端坐於首位,身著杏黃色小龍袍,腰束玉帶,麵容雖仍帶稚氣,但眉宇間已有一股超越年齡的沉靜與專注。

經過近半年的政務觀摩學習,他周身的氣度愈發沉穩,目光開闔間,已隱隱有了一絲監國儲君的威儀。

翰林學士楊觀光今日講授的,是《資治通鑒》中關於漢武一朝開拓西域的篇章。他聲音醇厚,引經據典,將張騫鑿空、衛霍建功、西域都護府的設立等曆史畫卷娓娓道來。

太子朱慈熠聽得極其認真,麵前的宣紙上已記錄下數行娟秀而有力的楷書要點,偶爾遇到不解之處,會微微蹙眉深思,卻並不輕易發問,待先生講完一個段落,才舉手示意,問題往往直指核心:“楊先生,學生以為,漢武帝遣張騫通西域,初始目的乃為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可謂‘借力打力’。然張騫歸來,帶來西域諸國情報,武帝遂轉變策略,大力經營河西,設立郡縣,乃至遣軍遠征大宛,求取汗血寶馬。此戰略重心之轉移,是基於形勢變化之必然,抑或含有武帝個人好大喜功之嫌?其間分寸,當如何權衡?”

此問一出,不僅楊觀光眼中閃過激賞之色,連坐在下首的幾位皇子伴讀,也都露出思索的神情。年僅七歲半的二皇子朱慈煊範貴妃所出)輕輕頷首,低聲道:“皇兄所問,切中肯綮。興兵拓土,需量國力而行。”他性情溫和,言語間總帶著一份與他年齡不符的審慎。

而對麵的三皇子朱慈炤任淑妃所出,八歲)則明顯有些坐不住,他對這些深奧的史論興趣缺缺,趁楊觀光沉吟組織語言的功夫,偷偷從文具盒裡摸出一塊小小的磁石,在桌下悄悄吸弄著幾枚銅錢,玩得不亦樂乎。坐在他斜對麵的長公主朱明洛李月蟬所出,八歲)靈秀的大眼睛瞥見三哥的小動作,用手帕掩著嘴,肩膀微微聳動,顯然在偷笑,覺得這比聽史書有趣多了。

楊觀光撚須答道:“殿下此問,可謂深得史家三昧。漢武之經營西域,確有戰略考量與個人雄心交織。初期聯月氏為製匈,是戰略必需;後期求天馬、威服諸國,則不乏揚威四海之誌。然,關鍵在於其是否透支國力。武帝晚年下《輪台罪己詔》,便是反思。故為君者,開拓當有,然需時刻以民力國本為念,知進知止。如今陛下經略東瀛、樂浪,先定其地,再撫其民,興文教,通商賈,而非一味窮兵黷武,正是汲取曆史教訓,分寸把握得宜。”

太子若有所思,鄭重道:“先生教誨,學生銘記。開拓非為虛名,乃為實利與久安。如東瀛省,如今移民實邊、開采礦藏、推廣儒法學堂,方是長治久安之道。相較之下,單純武力征服,確乃下策。”這番話,已初具治國理政的思維。

這時,坐在伴讀席上的遼國公之孫盧承恩八歲)忍不住開口,他身板結實,眼神銳利,更關心實戰:“先生,太子殿下,據聞漢軍征大宛,路途遙遠,補給艱難。若以今日我大明論,若有遠征萬裡之需,如陛下曾提及的西洋乃至更遠大陸,當以何種方式保障後勤為佳?是建立如西域都護府般的沿途據點,還是依靠強大艦隊海運?”

鎮國公之孫張振邦七歲)思維敏捷,接話道:“盧兄,我以為海運更佳。陛下大力發展水師,龍吟級戰艦航速快、載貨多,若能如鄭和爺爺當年般,建立海上補給點,豈不比陸路跋涉沙漠雪山更為便捷?”

冠軍侯之子曹龍七歲)聽得雲山霧罩,但見太子和盧、張二人討論熱烈,也揮舞著小拳頭附和:“對!咱們的大炮船最厲害!開到哪兒都不用怕!”引得朱明洛公主噗嗤一聲輕笑。

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楊觀光含笑看著這群帝國最尊貴的少年少女各抒己見,並不製止,反而引導道:“諸位公子、殿下所言皆有道理。後勤乃遠征命脈,陸路據點與海上補給,各有優劣,需依具體地理、敵情而定。陛下聖明,陸師、水師並重,未來縱橫四海,方能無所滯礙。”

三皇子朱慈炤見眾人注意力轉移,玩心又起,悄悄將磁石吸在毛筆杆上,試圖讓毛筆懸空晃動。卻不小心手一滑,磁石“啪”一聲掉在地上。

“慈炤!”太子朱慈熠眉頭微皺,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課堂之上,專心聽講!若覺史書枯燥,課後可去校場習武,強健體魄亦是正道,不可在此虛耗光陰。”

朱慈炤嚇得一縮脖子,連忙端正坐好,偷偷吐了吐舌頭。曹龍立刻對三皇子怒目而視,一副“再搗亂我替太子殿下教訓你”的架勢。

朱慈煊則輕輕搖頭,似是對弟弟的頑皮有些無奈。朱明洛則眨著大眼睛,看看嚴肅的皇兄,又看看吃癟的三哥,覺得這課堂比戲台還有趣。

楊觀光將一切儘收眼底,心中暗歎:太子沉穩睿智,有君臨天下之雛形;二皇子謙和好學,可為賢王;三皇子雖好動,卻也活潑;長公主聰穎靈秀;幾位伴讀亦各有所長,皆是棟梁之苗。帝國未來,可謂後繼有人。他輕咳一聲,將話題引回《資治通鑒》,繼續講述漢宣帝中興之治,課堂重歸肅穆,唯有太子朱慈熠眼中閃爍的思辨之光,預示著這顆未來的帝國太陽,正冉冉升起。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廢雌?她是全星際大佬唯一淨化師 足球之神:崛起 我在靈異局的那些事 寒甲禦天 水滸:後周遺孤,開局撕詔書 三國:開局逆襲,大小喬求嫁我! 開局跳崖,簽到三千年醫聖傳承 我在農行的日子 一起擺爛吧!我的反派師尊! 重生後,全門派都是我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