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子監迎來了一場非同尋常的集會。清晨的薄霧尚未散儘,大成殿前的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從各地趕來的學子、士紳、工匠代表們低聲交談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複雜的期待。
聽說今日是京師來的巡察使訓話?
可不是嘛,據說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專門來巡視新學推行情況的。
幾個身著錦緞的年輕士子聚在一處,語帶不屑:什麼新學舊學,不過是讓那些匠戶子弟有了可乘之機。
辰時三刻,朱嘯一身青衫登上講台。他刻意收斂了帝王威儀,但久居上位的氣度仍讓廣場漸漸安靜下來。
諸位,他的聲音清朗有力,六年前,《興新學詔》頒布,天下震動。今日,本官奉旨南巡,就是想聽聽,這新學在江南推行得如何?
話音未落,一個約莫二十歲的年輕學子立即起身:巡察使大人!學生李振聲,蘇州府人氏。家父是木匠,若不是新學開科,學生這輩子都不敢想能進國子監!去年學生設計的改良紡機,已經在蘇州的工坊投入使用!
他身旁一位年長的監生冷笑道:不過是些奇技淫巧。若論聖賢之道,你能說出幾分真諦?
這話頓時在人群中激起波瀾。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翰林顫巍巍站起:巡察使大人,老朽敢問,如今監生不潛心研讀經義,反倒整日擺弄那些機械、算學,這還叫讀書人嗎?
朱嘯不疾不徐地反問:老先生可還記得《周禮·考工記》?若沒有工匠的奇技淫巧,我朝禮儀典製如何維係?
老翰林一時語塞。
這時,一個衣著華貴的年輕士子突然站起,語氣激動:巡察使大人!學生錢文禮,家父是南京商會會首。學生苦讀十年,卻連續兩年鄉試不第!那些匠戶子弟,不過學了些皮毛算學,反倒能夠中舉,這公平嗎?
人群中響起一陣竊竊私語。錢文禮的遭遇顯然觸動了不少士紳子弟的心事。
朱嘯目光如炬:錢生員,你既苦讀十年,想必對新增的新學試題頗有心得?本官倒想請教:若有一船,載重八百石,吃水三尺,今欲增載二百石,該如何計算新的吃水深度?
錢文禮頓時麵紅耳赤:這、這......學生以為,科舉取士當以經義為重......
是不懂,還是覺得不該懂?朱嘯追問,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
這時,後排一個清瘦的學子起身答道:回大人,需先求得船體橫截麵積,再按載重增加比例計算,新吃水約三尺七寸五分。
答話的正是李振聲。他繼續道:這是格物科的基礎題,在《新學算經》第二章有詳解。
錢文禮惱羞成怒:不過是些匠人之術!我錢家捐資助學,為的是培養經世之才,不是這些......
錢公子!一個沉穩的聲音打斷了他。眾人望去,竟是南京有名的絲綢商周世昌。他起身向朱嘯行禮:巡察使大人見諒。老夫也是商賈出身,但以為新學大有裨益。去歲小兒運用新學算術,改良了家裡的賬目核算,效率提升了三成。這才是真正的經世致用啊!
這番話在商賈代表中引起共鳴。一位鹽商點頭道:確實,自從鋪子裡用了新式記賬法,再也沒出過糊塗賬。
朱嘯順勢道:諸位可知道,為何要在科舉中加入新學?
一個清脆的女聲從專門設立的女子實學班區域傳來:因為天下需要真才實學!
說話的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學生林婉清,家父是藥商。學了新學中的化學,我才明白許多藥材的藥理。若隻讀四書五經,能治病救人嗎?
她的話引起一陣騷動。女子在國子監公開發言,這在六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錢文禮卻不依不饒:巡察使大人!這些新學題目,出得偏怪,分明是為難我們這些正經讀書人!
偏怪?朱嘯微微一笑,那本官再問一題:若你是縣官,轄內水渠年久失修,春耕在即,你是先寫一篇《治水論》,還是先計算需要多少人工、多少石料,如何調配?
錢文禮再次語塞。
李振聲接口道:回大人,學生上學期正好參與修繕玄武湖水利。當先測量渠長、估算土方,再按人工計算工期,同時預備石料......
他詳細地說明了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方案,條理清晰,數據準確,讓在場的許多老學究都暗自點頭。
朱嘯環視全場:現在諸位可明白了?新學不是要取代聖賢之道,而是要補其不足!若連一方水渠都治不好,談何治國平天下?
這時,一位白發老匠人突然跪地叩首:大人!小老兒是個鐵匠,按祖製,匠戶子弟不得科舉。是新學,讓小老兒的孫子能讀書做官!小老兒......感激不儘啊!
這真情流露的一幕,讓在場許多人都動容了。
朱嘯親自下台扶起老匠人,對全場說道:本官知道,這六年來,有人歡喜有人愁。但請諸位想一想:是讓有能力者報效朝廷重要,還是固守門戶之見重要?
他回到台上,聲音鏗鏘:今日,本官還要宣布:從明年起,將在南京設立格致書院,專攻新學。凡通過考核者,不論出身,均可入學!
這個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保守派士紳麵麵相覷,而平民學子們則歡呼雀躍。
演講結束後,人群漸漸散去。錢文禮憤憤地對著同伴說:等著瞧吧,我爹已經聯絡了南京城的士紳,定要上書朝廷,廢除這勞什子新學!
不遠處,李振聲卻被一群年輕學子圍住:李兄,你那水利算法,能否再講解一番?
朱嘯在台上看著這鮮明對比,心中了然。新舊的交鋒,遠未結束。但他相信,真才實學終將戰勝門戶之見。
就在他準備離開時,一個溫和的聲音響起:巡察使大人留步。
周世昌趨前低聲道:老夫願捐銀五千兩,資助格致書院。隻求大人給商賈子弟一個公平求學的機會。
朱嘯注視著他真誠的目光,緩緩點頭。
改革的道路雖然艱難,但希望的種子,已經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喜歡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請大家收藏:()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