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襄陽論劍1.漢口集結
一)文治初興,血契為憑
1278年11月9日的潭州碼頭,晨霧像浸了冰水的棉絮,黏在船帆的褶皺裡、甲胄的縫隙中,連呼吸都帶著刺骨的涼。趙時賞的船隊破開江麵薄冰時,甲板上的虔州州學學生們正攥著發燙的木牌。牌上“治民如治傷”五個字是劉雲連夜所書,狼毫筆蘸著朱砂混了指血,墨跡在低溫裡凍得發硬,邊角翹起的地方還粘著幾根細發——那是他伏案疾書時,鬢角的白發被燭火燎到的碎末。
“安化的茶稅賬冊,元軍改了十七處。”陳敬之捧著算盤的手在抖,算珠碰撞的脆響裡,夾著張泛黃的茶農血書。紙頁已發脆如枯葉,上麵用指血寫的“苛稅如刀”四個字洇透了紙背,邊緣還沾著點深褐的茶漬——是去年清明,茶農周老漢被稅吏按在茶樹下打時,咳在上麵的血沫。老茶農劉老爹往陳敬之懷裡塞茶包時,枯瘦的手指像老樹根般抓住他手腕,力道大得能捏碎青磚:“陳先生,我兒去年交不起茶稅,被呂文煥的兵打斷了腿,躺了三個月,最後還是沒撐住……這賬,你得替我們算啊。”他懷裡的茶包滲著潮氣,裡麵的茶葉是兒子生前炒的最後一籠,梗子上還留著沒褪儘的青。
新官赴任的馬車剛出潭州城,就被湘潭劣紳王元寶帶著家丁攔住。這胖子穿著件偷來的宋軍錦袍,腰間晃著元軍簽發的“免稅牌”,油膩的唾沫星子噴在周衡臉上:“你們這群黃口小兒也配管老子的田?當年李芾守城時,老子就敢往他糧裡摻沙子,現在……”話沒說完,周衡突然扯開賬本,嘩啦一聲攤在雪地上——牛皮封麵的賬冊裡,每一頁都記著王元寶勾結元軍的明細:將三百畝良田偽報成“荒地”,逼死三個佃戶的日期用紅筆圈著,最後一頁還粘著片發黑的指甲,是佃戶張老三被打斷手指時,嵌在賬本縫隙裡的。
“這是我家漢子的筆跡!”人群裡突然衝出個披麻戴孝的婦人,撲倒在賬本上哭,粗布孝衣蹭著雪泥,把紙頁染出大片灰痕,“他就是被這狗東西灌了鉛水,扔去湘江喂魚的!那天他出門前還說,要給娃買串糖葫蘆……”百姓們瞬間炸了鍋,有個瘸腿的老漢拄著棗木拐杖往前挪,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砸出個深窩,他掀開褲管露出半截變形的斷腿,結痂的傷口在寒風裡泛著紅:“我這條腿,就是因為罵了他一句‘漢奸’,被他家丁打斷的!”周衡突然舉起火把,火苗舔著王元寶的“免稅牌”,木牌上的元軍印章劈啪作響,百姓們的怒吼震得馬車軲轆都在顫,有個穿破棉襖的小孩突然跟著喊:“我爹也是被他逼死的!”
醴陵的蘇湄更險。她當眾燒毀漢奸田契時,個瘋婦突然從圍觀人群裡衝出來,枯槁的手像鷹爪般抓住她的發髻,指甲掐進頭皮裡:“還我兒子!還我兒子!”蘇湄沒躲,任由瘋婦撕扯著官袍下擺,從袖中掏出份泛黃的卷宗——是元軍當年強征壯丁的名冊,麻紙邊緣被蟲蛀得發毛,瘋婦兒子的名字被圈了紅圈,旁邊注著“逃兵,斬於嶽陽碼頭”,字跡歪歪扭扭,墨色發烏,像用鮮血調的墨。“您看這日期,”蘇湄的聲音發顫卻清晰,指腹點著卷宗上的墨跡,“他逃是因為您咳血病重,想回家給您抓藥,包袱裡還揣著您愛吃的芝麻糕呢。”瘋婦突然癱坐在地,抱著田契的灰燼慟哭,指縫間漏出的嗚咽裡,混著當年兒子走時的叮囑:“娘,等我回來給您蓋新屋。”周圍百姓跟著落淚,有個裹著藍布頭巾的老婆婆顫巍巍地往蘇湄手裡塞了個烤紅薯,焦皮上還沾著灶灰:“姑娘,彆往心裡去,她就是太想兒子了……”
二)整兵待發,舊恨新仇
益陽碼頭的中軍帳裡,劉雲將玄陰劍拍在地圖上,劍脊壓著襄陽城的位置,發出沉悶的響聲。劍穗上的玉佩撞在案幾上,碎成兩半——那是八年前李芾大人親手係上的,玉紋裡還嵌著潭州城破時的血汙。帳外傳來鐵鏈拖地的聲響,是斥候押來了鄂州的元軍探子——這小子竟穿著義軍的舊衣,袖口磨出的破洞裡露出凍得發紫的手腕,腰間還掛著個繡著“嶽”字的荷包。“這荷包是從嶽將軍祠偷的吧?”劉雲的劍挑開荷包,掉出半塊發黴的乾糧,綠毛裹著幾粒碎米,“你們連死人的東西都搶?”探子梗著脖子笑,黃牙上沾著血絲:“搶了又怎樣?當年李芾的女兒,不照樣被我們將軍玩膩了扔去……”話沒說完,雷芸已一腳踹翻他,裂江劍貼著他喉嚨,劍氣割得他皮膚生疼,劍身上映出探子扭曲的臉:“再敢汙辱李大人,我剜了你的舌頭喂狗!”
郭龍掀開蛟龍艦的炮衣時,炮身上“靖康恥,猶未雪”的刻字裡還嵌著血。三個月前在潭州,炮手王小乙為校準射程,抱著炮彈衝進元軍陣營,最後炸得連屍骨都沒剩下,隻找到塊染血的炮栓,上麵還留著他的牙印——那是他試炮時緊張咬的。“這十門新炮,每門都刻著烈士的名字。”郭龍撫摸著炮身,指腹蹭過“王小乙”三個字,刻痕深得能塞進指甲,“那娃才十九,死前說就想看看襄陽城啥樣,說他爺爺當年就在那守城,城磚上還有爺爺刻的‘忠’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三郎帶隊潛入鄂州那晚,正趕上元軍在街頭“清鄉”。一個老婆婆抱著個繈褓跪在雪地裡,懷裡嬰兒的哭聲細得像貓叫,快斷了氣——元軍舉著火把圍成圈,為首的小校用刀鞘戳著老婆婆的背:“說!你家藏的義軍在哪?”林三郎扮成挑夫路過,故意撞翻元軍的火把,火苗燎著了他的褲腳,鑽心的疼裡,他看見暗處的潛伏者動了。當元軍被解決時,老婆婆顫巍巍地揭開繈褓,裡麵裹著的竟是麵褪色的宋旗,邊角都磨破了,旗杆上纏著根紅繩,是她孫女的紅頭繩。“這是我當家的守潭州時留下的,他說總有一天,會有人來替我們報仇……”林三郎的手按在腰間的匕首上,那是他爹的遺物,八年前死在潭州保衛戰裡,臨死前攥著的就是這樣一麵旗,旗角纏著他娘繡的平安結。
三)舟師集結,生死相托
益陽碼頭的船帆遮天蔽日時,張猛正跟他的“踏雪”較勁。這匹戰馬前蹄刨著冰麵,鼻孔裡噴出的白氣在鬃毛上凝成霜,死活不肯上跳板——它左前腿的舊傷是去年在鼎州留下的,當時張猛為救它,被元軍的箭射穿了肩胛骨,箭杆上的倒刺勾著肉,現在陰雨天還隱隱作痛。“走啊,咱去襄陽,去砍了呂文煥那狗賊!”張猛拍著馬頸,聲音發啞得像被砂紙磨過。“踏雪”突然用頭蹭他的傷處,濕漉漉的鼻子蹭得他脖子發癢,一聲長嘶後,竟自己邁上了跳板。周圍士兵看得紅了眼,有個缺了條胳膊的老兵抹淚:“這馬通人性啊!當年我爹的馬,就是這樣馱著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馬背上的血凍成了冰,都沒停下……”
吳燕殊給劉雲送茶時,茶盞裡飄著的不是安化新茶,而是半片乾枯的茶葉。“這是從李芾大人殉節的熊湘閣撿的。”她的指尖泛白,袖口還沾著點灰——昨夜她悄悄去了熊湘閣,梁上的血跡已發黑如墨,牆角有堆燒剩的紙灰,是元軍燒的李大人的奏疏,風一吹就散成粉,粘在她的衣襟上。“潛伏隊說,襄陽的漢奸把李大人的牌位扔去喂狗了,還在旁邊立了塊碑,寫著‘逆賊李芾之墓’。”劉雲捏著那片茶葉,指節泛青——八年前,就是這片茶葉,李芾大人在城破前塞進他手裡,說“留著,等王師回來,泡杯新茶給我嘗嘗”,當時茶葉上還沾著大人的體溫。
船隊出發前,陳敬之派人送來件棉衣。針腳歪歪扭扭,裡子卻繡著“平安”二字,線腳鬆鬆垮垮,一看就是沒做過針線活的人繡的,有些地方還紮錯了方向。“是安化的茶農連夜做的,”信使紅著眼說,眼眶裡還沾著棉絮,“有個瞎眼的阿婆,摸著布縫了整整一夜,針紮破了手都沒吭聲,血滴在布裡,她就用唾沫抹掉,說彆汙了給士兵們穿的衣裳。阿婆說,就想讓孩子們暖和點,彆像她兒子似的,去年冬天凍斃在潭州街頭,懷裡還揣著沒送出去的新茶……”劉雲把棉衣披在個新兵身上,那孩子去年還是元軍的壯丁,此刻摸著棉衣上的針腳,突然哭了:“我娘也這樣給我縫過……她去年被元軍抓去當民夫,再也沒回來,我連她最後一麵都沒見著……”
四)江行三日,惡浪驚心
洞庭湖口的逆風卷著雪籽,把運兵船的桅杆劈得咯吱響,像隨時會斷成兩截。有艘船的帆布被撕裂,破口處的布條在風裡狂舞,像隻斷了翅膀的鳥。士兵們手挽手組成人牆,黃麗帶著女兵往甲板上拋麻繩時,看見個臉凍得通紅的新兵正死死抱著船舷邊的木箱——裡麵是給鄂州百姓的種子,有稻種、麥種,還有些菜種,是陳敬之特意讓人從虔州帶來的,布袋上還印著“豐年”二字。“彆管箱子了!”黃麗大喊,浪頭拍在甲板上,濺了她滿臉冰水,順著脖頸流進衣領。那新兵卻搖頭,凍得發紫的嘴唇哆嗦著:“陳先生說,開春就得下種,百姓們等著呢!我爹就是種了一輩子地,臨死前還說,有地就有希望……”浪頭再拍過來時,他把木箱推給戰友,自己被卷進了江裡,濺起的水花瞬間結成了冰,在陽光裡閃了一下就沒了。
雷芸在船頂巡邏時,月光照亮水麵上漂浮的元軍屍體。其中一具穿著鄂州知府王慶的親兵服飾,懷裡揣著張浸了血的名單,上麵用朱砂圈著二十個名字——都是潛伏在鄂州的義軍後代,每個名字旁都畫著個叉,像是已經判了死刑。“王慶這狗賊,竟想先動手!”雷芸的劍劈開冰麵,冰碴濺在臉上生疼,她想起三年前,弟弟就是因為被叛徒出賣,被元軍活活釘在城牆上,死的時候眼睛還睜著,望著南方,睫毛上結的冰碴像碎鑽,“通知潛伏隊,今夜提前行動!讓他們看看,咱們的人不是好欺負的!”
第三日清晨,漢口碼頭的元軍還在烤火,火堆上架著隻肥羊,油星滴在火裡劈啪響。蘆葦蕩裡突然飄來陣腥甜,是林三郎帶著斥候,用元軍探子的血在岸邊畫了個“宋”字。血字在雪地裡紅得刺眼,像朵開得正烈的紅梅。守碼頭的元軍千夫長正啃著羊腿,瞥見那字時突然噎住——他去年在潭州,親手把一個寫“宋”字的孩童扔進了油鍋,那孩子的哭聲現在還時常在他夢裡響,像貓爪撓心。“鬼!有鬼!”他癱在地上,手裡的羊腿掉在雪地裡,油汁在雪上漫開,“是李芾大人的冤魂來了!”士兵們跟著潰散,有個剛入伍的小兵邊跑邊喊,靴底打滑摔在地上,爬起來時看見血字旁的蘆葦叢裡,有隻凍僵的麻雀,翅膀還保持著飛翔的姿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兵分兩路,劍指雙城
臨時帳內的燭火被風卷得直晃,周大膽拍著桌子要去砸鄂州城門,鬆木桌被他拍得咯吱響,桌角的裂縫裡還嵌著去年的戰灰。他臉上的刀疤在火光下像條蜈蚣——那是去年在澧州,被元軍的刀劃的,當時刀再深半寸,就傷到頸動脈了。“王慶那狗賊在鄂州城牆掛著三十顆頭骨,我要親手把他的頭掛上去!”劉雲卻按住他的手,指腹摩挲著地圖上襄陽城的缺口——那是李芾當年守城時,為救百姓炸開的通道,現在還能看到燒焦的痕跡,像道永遠不會愈合的傷疤。“王慶在鄂州城牆掛著三十顆頭骨,但呂文煥在襄陽,把李大人的門生釘在城門上示眾,說要讓他們親眼看著元軍踏平江南。”他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的傷疤,那疤痕像條扭曲的蛇,邊緣還留著箭簇的鋸齒印,“這是當年為救那些門生,被元軍的箭射的,差一點就刺穿了心。當時我懷裡還揣著李大人給的茶餅,血把茶餅泡透了,現在聞著還帶點腥氣。”
出發前,陳敬之的第二封信到了。信裡夾著片茶芽,嫩得像翡翠,沾著點濕潤的泥土——說是安化茶農在茶園深處發現的,長在李老四被打死的那棵茶樹下,周圍的積雪都化了,就它長得最壯,芽尖還掛著顆露珠,像眼淚。“茶農們說,這芽頭比往年的都壯,等收複了襄陽,就采來給您泡茶。”信末寫道,字跡裡帶著點抖,“他們還說,要是李大人還在,肯定會誇這茶好,說這茶有股子韌勁兒,像咱潭州的百姓。”劉雲把茶芽貼在額頭,仿佛聞到了八年前潭州城破時,李芾大人泡的最後一壺茶的清香,那時茶香裡混著硝煙味,卻格外提神,大人說:“彆慌,咱大宋的根,紮得深著呢。”
向襄陽開進的路上,雪越下越大。騎兵們的馬蹄聲驚起林間宿鳥,周大膽突然勒住馬——路邊的雪地裡,插著根斷矛,矛尖上還纏著塊碎布,是義軍的旗幟,紅得像血,在風雪裡微微顫動。“這是我哥的矛!”他從懷裡掏出塊玉佩,玉上的缺口與矛柄上的裂痕嚴絲合縫,“他說過,死也要麵朝襄陽的方向,看著王師打回來!”周圍的士兵紛紛下馬,在雪地裡跪成一片,哭聲混著風雪,震得樹枝上的積雪簌簌落下,露出枝椏間藏著的鳥巢,裡麵還有沒長毛的雛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像是在應和。
襄陽城外的密林裡,潛伏的斥候正用炭筆修改地圖。呂文煥的侄子帶著五千人在城牆上巡邏,火把照著他們腰間的彎刀,刀鞘上竟刻著“潭州大捷”四個字,閃著寒光,像在炫耀沾滿鮮血的功績。“狗賊!”個年輕斥候咬碎了牙,指節捏得發白,他爹就是潭州保衛戰時,被呂文煥的兵砍斷了腿,最後凍死在雪地裡,臨死前還攥著塊石頭,說要砸爛呂文煥的狗頭,石頭上的指印現在還清晰可見。
雪夜裡,劉雲望著襄陽城頭的燈火,玄陰劍突然輕顫。他知道,三日後的黎明,當“宋”字旗插上城牆時,那些被掛在城門上的冤魂,那些埋在茶樹下的忠骨,那些盼了八年的百姓,都會看見——這一次,他們不會再失望了。風卷著雪籽打在臉上,像無數隻眼睛在看,他握緊劍柄,劍穗上的茶籽是安化老茶農給的,說“到了襄陽,就把它種下,讓它長出新苗來”。遠處的江水在冰層下流淌,帶著無數人的期盼,往東方去,往太陽升起的地方去。
喜歡一劍照汗青請大家收藏:()一劍照汗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