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點點頭:“我明白了。”
嬴渠梁摸著胡子,綜合來講還是滿意的:“這個小輩中興了大秦,就算是好的。”
嬴炎摸摸鼻子。
“其實……比起她本身能力過硬,我還是更相信時運。”
宣太後好奇:“怎麼說?”
嬴炎道:“拋掉千古一帝級彆的帝王,昭華那孩子應該是在帝王堆裡保十爭五的明君水平。隻不過是因為她是女帝,還是第一位女帝……”
“之前的女相、女將、太後皇後攝政等這一類都還好,唯有女帝,真的可以引起社會巨變。
而‘中興’的本質,正是在於打破固化的利益階層,重新分配資源,激發活力。
我推行科舉製,旨在打破世襲壟斷,保證國家人才源源不斷;父皇堅定郡縣製,確保了中央對軍隊和地方的有效控製,避免尾大不掉;
她本人又是個不差的,自然能穩得住。穩住了,自然就中興了。”
換句話說,可能不是嬴昭帝本人有意如此,而是她的性彆擺在那裡,天然可以在從來沒有出現過女帝的王朝裡引起巨變。
國家巨變+穩住=中興。
宣太後撫掌笑道:“那這算不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嬴炎:“……算吧。”
秦蠻蠻那邊繼續:【昭帝的父親,就是這一部分被富貴和安詳衝昏了頭的帝王之一——秦懷帝。
懷帝在位期間其實在我看來是無功無過的。
我們現代其實有不少人為了抬高昭帝從而把懷帝說成是昏君,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失去了不少的領土。
但是吧……
其實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在通訊工具不甚發達的那個時候,國家的可控範圍真的非常有限?
超過可控範圍之後,這個國家遲早要崩盤。
而秦懷帝在位期間失去的領土,其實有六成前後都是主動以交易的形式給出去的。
還都是一些利用價值不高的土地。剩下四成有價值的,才是被外敵給打的沒的。
他真的隻是平庸,也真的還沒到昏庸的地步。
其實以土地交易的方式在戰國時期非常普遍,動不動以城換什麼什麼的。
秦懷帝的執政風格,若用一句話概括,便是“守成之君,難拓疆土”。
並非暴虐之主,也非荒唐之君,隻是生長於承平之世,少了先祖那份在血火中淬煉出的銳氣與果決。】
<確實,不能要求每個皇帝都是開拓之君,能守成也不錯。>
<但他丟土地是事實啊!>
<樓上,要結合時代背景看。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條件,控製過於龐大的疆域確實成本極高。有些邊緣之地,產出可能還抵不上駐軍和行政開銷,用它們換取戰略資源如戰馬、金屬),在當時的決策邏輯下並非完全不可理解。>
<話是這麼講沒錯……可是對於帝王而言開疆拓土難道不是最大的功績嗎?>
<哇塞!那你那那個時候一堆喊著好戰必亡的算什麼?小醜嗎?>
<大秦都連續幾代皇帝開疆拓土了,確實也該到那種再開就崩盤的地步了……某種意義上出幾個守不住疆土的國君好像也不是壞事。>
喜歡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請大家收藏:()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