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雪,日均溫28c夜35c,老王離世。黑影徘徊門外,冰下似有異動,僅能勉強記錄室內氣溫與自身狀況。
11月5日,暴雪封門,日均溫30c夜37c,外牆裂縫灌風。嚼枯草充饑,聽聞扒門聲,無力檢修任何設備。
11月18日,驟降10c,日均溫40c夜45c,風雪封死門窗。手指凍僵無法握筆,孤獨感比寒冷更甚,記錄工作快無法堅持了。
11月29日,雪稍小,日均溫38c夜43c。試圖挖雪求救,陷雪窩後爬回,身體虛弱無法起身檢查觀測站狀況。
12月3日,日均溫40c夜45c,冰鑽凍斷,手指麻木。扒門聲愈發頻繁,僅能蜷縮角落維持意識。
12月7日,日均溫42c夜47c,黑影撞門。門縫滲進腥臭味,啃牆皮充饑,意識模糊中仍能聽到風雪拍打觀測站的聲響。
12月10日,日均溫43c夜48c,點燃紙片求救,瞬間被風雪澆滅。黑影蹭到褲腿,觀測站牆體裂縫持續擴大。
12月13日,日均溫45c夜50c,屋頂掉碎屑。牆縫灌冷風,看到黑影綠油油的眼睛,知道觀測站已無法庇護自己。
12月15日,雪,日均溫45c夜50c,黑影闖入。啃食老王遺體,筆握不住了……救命……
後麵的字跡被一道淩亂的劃痕截斷,紙頁邊緣還殘留著幾滴暗紅色的印記,像是記錄者匆忙中斷時不小心蹭到的。
徐明指尖摩挲著那張照片,照片裡的湖水、陽光、鮮活的麵孔,與眼前無邊無際的冰封世界形成尖銳的對比。鉛筆握在手裡沉甸甸的。
他忽然想起末日之前,自己在辦公室裡寫報告的日子,陽光透過窗戶落在紙上,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還有同事間偶爾的閒聊,那些被冰雪掩埋的日常,此刻都借著這本筆記本,在他心底清晰地浮現出來。
走進沙漠第二十天。
是瑪多高原湖盆內的紮陵湖跟鄂陵湖冰封雙湖區域。
進入湖盆腹地後,紮陵湖與鄂陵湖組成的冰封雙湖映入眼簾,兩片巨大的“冰封湖麵”像兩麵冰鏡,鋪在湖盆底部延伸至天際,周圍冰原與湖麵無縫銜接,天地間隻剩冷白冰光,遼闊得仿佛置身冰雪星球,昔日的藏羚羊棲息地如今隻剩死寂,不見人類蹤跡。
這對“姐妹湖”是黃河源頭最著名的景觀,由冰川融水與地下水補給形成,千萬年來滋養著周邊生靈,湖麵海拔超過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較高的淡水湖群,末日寒降讓這兩片廣袤湖麵徹底凍結,形成罕見的高海拔冰封雙湖奇觀。
冰層泛著冷白光澤,布滿細密冰裂,陽光穿透時折射出刺眼碎光,極易引發雪盲,而且冰麵光滑,行走時稍不留意就會滑倒。
徐明沿著紮陵湖偏遠湖岸行走,腳下冰層偶爾“哢噠”作響,不敢靠近湖心。湖岸線蜿蜒曲折,圓潤卵石被積雪半掩,這些卵石是億萬年湖水衝刷打磨的產物,見證了湖泊的滄桑變遷。
狼放慢腳步掃視四周,寒風卷著雪粒掠過冰麵,兩人的腳印很快被撫平。
走進沙漠第二十一天。
這一天穿過紮陵湖跟鄂陵湖後,到達拉加大峽穀入口。
徐明穿過兩湖之間的狹長冰帶後,拉加大峽穀的天險驟然出現在眼前,兩岸絕壁如削,紅色崖壁被厚冰包裹,像凝固的赤色瀑布,峽穀入口狹窄,僅容一人一狼側身通過,天地線從開闊的冰原弧線,變成“兩壁夾峙的垂直天際”,壓迫感撲麵而來。
這座峽穀是黃河上遊的重要峽穀,兩岸絕壁如削,高達千米,崖壁上垂掛的冰層像凝固的瀑布,泛著晶瑩的光澤。風從穀底衝上來,卷著雪粒抽打在臉上,疼得睜不開眼。
峽穀入口處的地勢格外險峻,岩石裸露,積雪較少,黑色的岩石與白色的冰雪形成鮮明對比。
傍晚,徐明留宿在峽穀入口內側的避風處,這裡能遮擋峽穀內灌進來的寒風。徐明劃下第二十一道刻痕,將肉乾分一小塊給灰狼。然後兩人艱難吞咽下去。
喜歡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請大家收藏:()全球雪災之我靠囤物資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