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西域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讓漢朝朝廷操碎了心。原本和漢朝稱兄道弟的西域諸國,不知咋的,突然就和漢朝斷了聯係。這一來,可讓北匈奴逮著機會了,他們二話不說,抄起家夥就用武力把西域各國治得服服帖帖,然後拉著西域一起組團,三天兩頭來漢朝邊境搞事情,燒殺搶掠,搞得邊境百姓苦不堪言,他們天天盼著朝廷能出個大招,收拾這幫壞蛋。
這邊敦煌太守曹宗氣得直跺腳,他的兄弟索班在西域被匈奴給害了,這口氣哪能咽得下去!曹宗一拍桌子,向朝廷上書,信誓旦旦地表示:“給我五千精兵,我定能把匈奴打得屁滾尿流,不僅要為索班報仇,還要把西域這塊地盤重新奪回來!”這話說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仿佛已經看到他騎著高頭大馬,凱旋而歸的模樣。
可朝廷裡的公卿大臣們卻有不一樣的想法。他們圍坐在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大部分人都皺著眉頭,連連搖頭,覺得西域那塊地兒,又遠又難管,乾脆一了百了,把玉門關一關,和西域斷絕往來算了。他們心裡盤算著:眼不見心不煩,省得天天為西域的破事兒操心,還能省下不少人力物力呢!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吵得不可開交,就像菜市場一樣熱鬨。
就在這關鍵時刻,鄧太後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人——軍司馬班勇。要說這班勇,那可是大有來頭,他出身於著名的班氏家族,老爹班超在西域那可是傳奇人物,立下了赫赫戰功。班勇從小就聽著老爹在西域的那些英雄事跡長大,對西域的情況了如指掌。鄧太後一聲令下,班勇就被火速召進了宮,這場決定西域命運的“辯論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朝堂上,班勇剛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公卿大臣們有的眼神裡充滿了懷疑,有的則一臉不屑,似乎在說:“就你一個小年輕,能有啥高見?”可班勇不慌不忙,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表演”。
他先是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起了西域的重要性:“各位大人啊,你們可彆小看了西域。那地方就像漢朝的一扇大門,要是把門一關,北匈奴可就樂開花了!他們得了西域,就好比老虎插上了翅膀,實力大增,以後肯定會變本加厲,更加頻繁地來騷擾我們邊境。到時候,咱們的百姓可就更沒好日子過了!”說到這兒,班勇的眼神裡滿是憂慮,仿佛已經看到了百姓們流離失所的慘狀。
接著,班勇話鋒一轉,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但要是咱們開通西域,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這就好比在匈奴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能大大削弱他們的勢力。咱們再在西域設置校尉,就像派去一群能說會道的‘外交官’,既能向西域各國宣揚漢朝的威嚴和恩德,又能把他們妥妥地安撫住。這樣一來,西域各國肯定會心甘情願地跟著咱們漢朝混,匈奴的陰謀也就破產了!”班勇越說越激動,手還不停地比劃著,那模樣就像已經把西域收入囊中了。
可公卿大臣們哪能這麼容易就被說服,有人立馬跳出來反駁:“班勇,你說得倒輕巧!西域那麼遠,管理起來多麻煩,還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啊!”班勇聽了,不緊不慢地回應道:“大人,您這話說得可就不對了。要是咱們現在怕麻煩,放棄了西域,那西域各國沒了依靠,隻能乖乖投降匈奴。到時候,匈奴帶著西域的‘小弟們’,天天在咱們邊境搗亂,咱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和錢財去應付,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呢!”一番話,說得那位大臣啞口無言,臉漲得通紅。
就這樣,班勇和公卿大臣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嘴炮大戰”。他憑借著自己對西域的了解和出色的口才,把對方提出的各種質疑都一一化解。鄧太後在一旁聽得頻頻點頭,心裡暗自佩服:“這班勇還真有他老爹的風範!”
最終,朝廷采納了班勇的建議。決定恢複敦煌郡的營兵三百人,還設置了西域副校尉,讓他駐紮在敦煌。不過,不知道是出於謹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這位西域副校尉隻是待在敦煌,並沒有真正出兵進駐西域。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完美解決了,可誰能想到,這隻是個開始。後來,匈奴發現漢朝在西域的部署並沒有那麼強勢,膽子一下子就大了起來,果然多次聯合車師國,氣勢洶洶地來侵擾漢朝邊境。河西地區的百姓可遭了殃,整天提心吊膽,生活被攪得一團糟。這下大家才明白,當初要是能更果斷地執行班勇的建議,或許就能避免這些麻煩了。
司馬光說
史臣司馬光曾言:班勇之議,可謂見微知著。西域之地,關乎邊境安危,牽一發而動全身。班勇能於眾人皆欲棄之時,力陳開通之利,非有遠見卓識、家國情懷者不能為也。然朝廷雖納其言,卻未能儘行,致使邊患再起,此乃決策之憾事,亦為後世治國理政者之鑒也。
作者說
班勇這場“舌戰群儒”,堪稱古代朝堂辯論的經典案例。他用智慧和口才,為漢朝指明了一條看似艱難卻正確的道路。可惜的是,朝廷的執行打了折扣,導致後來的麻煩不斷。這也讓我們看到,有時候,一個好的建議想要發揮真正的作用,不僅需要提出者的勇氣和智慧,更需要決策者的魄力和執行力。曆史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古人的得失,也能給我們現代人帶來不少啟示呢!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