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劉義恭的“貨幣魔術”:一枚大錢當兩枚花,真是好辦法?_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 第517章 劉義恭的“貨幣魔術”:一枚大錢當兩枚花,真是好辦法?

第517章 劉義恭的“貨幣魔術”:一枚大錢當兩枚花,真是好辦法?(1 / 1)

南北朝劉宋那陣子,朝廷上下正為一件事頭疼——市麵上的錢快沒法看了。不是缺角少邊,就是薄得像片樹葉,拿在手裡都怕風一吹就飛了。這事兒說起來也簡單,老百姓太會“精打細算”:官府鑄的銅錢不是有銅嗎?那就把銅錢邊緣剪一點下來,攢夠了銅再偷偷鑄成新錢。你剪我也剪,到最後,好好的一枚錢被剪得麵目全非,購買力直線下降,市場上物價跟著亂漲,宋文帝劉義隆看著這亂糟糟的局麵,頭發都愁白了好幾根。

這天朝堂上,宋文帝把這事拋了出來,讓大臣們出出主意。滿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有的說要嚴查盜鑄,有的說要重新鑄新錢,吵了半天沒個準主意。這時候,錄尚書事江夏王劉義恭站了出來,清了清嗓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陛下,依臣之見,何必這麼麻煩?咱們不用鑄新錢,也不用嚴查,就下一道命令——把現在的大錢,一枚當作兩枚來用!”

這話一出口,朝堂上瞬間安靜了,緊接著就有人偷偷議論:“王爺這主意,靠譜嗎?一枚錢當兩枚花,這不是變魔術嗎?”劉義恭倒是一臉得意,接著解釋:“你們想啊,民間剪錢不就是為了多弄點銅嗎?現在一枚錢頂兩枚用,老百姓覺得‘值了’,自然就不會再剪了。而且這樣一來,市麵上的‘錢’一下子變多了,物價說不定還能穩下來,多好!”

宋文帝一聽,眼睛亮了:還有這好事?不用費錢費力鑄新錢,一道命令就能解決問題?他正想點頭,旁邊突然站出來一個人,連連擺手:“陛下不可!此計萬萬不可行!”說話的是右仆射何尚之,這位老爺子是出了名的務實派,一輩子跟財政打交道,最見不得這種“想當然”的主意。

何尚之走到朝堂中間,先對著宋文帝行了個禮,然後轉頭看向劉義恭,語氣裡帶著點無奈:“江夏王,您這主意聽著挺好,實則是把市場當戲台子唱啊!一枚大錢當兩枚用,這不是憑空給貨幣漲價嗎?就像你手裡拿著一個蘋果,突然說它能當兩個蘋果賣,這蘋果本身沒變,隻是咱們給它貼了個新標簽,這能叫解決問題?”

他頓了頓,接著說:“您想想,這錢是誰手裡多?是那些富人、士族!他們家裡堆著成千上萬的大錢,您一道命令下去,他們的資產直接翻了一倍,躺著就發財了。可窮人呢?窮人手裡本來就沒幾個錢,日常買米買麵,以前一枚錢能買的東西,現在老板肯定要收兩枚——畢竟老板也不傻,知道這錢是‘虛高’的。到最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這不是製造麻煩嗎?”

劉義恭聽了不樂意了:“何仆射,你這是杞人憂天!我這是為了穩定貨幣,怎麼就成了富了富人?”何尚之也不生氣,慢悠悠地舉了個例子:“王爺您家有一千枚大錢,按您的辦法,一下子就變成兩千枚的購買力;我鄰居是個賣菜的,手裡就十枚大錢,變完還是買不了多少東西。而且市場上的商家又不傻,今天知道錢能當兩枚用,明天就把菜價漲一倍,到時候老百姓手裡的錢還是不值錢,問題不還在那兒嗎?”

旁邊有大臣也跟著附和:“何仆射說得對,去年我在市場買布,一匹布要五十枚錢,後來因為剪錢的多了,漲到了六十枚。要是真按江夏王的主意,說不定商家直接漲到一百枚,到時候咱們這命令不就白下了?”還有人小聲嘀咕:“就是,這跟街頭騙子說‘一塊錢能當兩塊花’似的,聽著誘人,實則是坑人。”

宋文帝被兩人說得有點猶豫,一會兒看看劉義恭,一會兒看看何尚之。他心裡其實也明白何尚之說得有道理,但劉義恭的主意實在太“省事”了——重新鑄錢要花時間,嚴查盜鑄要費人力,哪有一道命令來得痛快?而且劉義恭是皇室宗親,又是自己信任的大臣,他說的話,宋文帝總覺得“不至於錯得太離譜”。

糾結了半天,宋文帝終於拍了板:“朕覺得江夏王的主意可行!先試試,要是不行再改不遲。”何尚之一聽,急得直跺腳,還想再勸,宋文帝卻擺了擺手:“好了,這事就這麼定了,散朝!”何尚之看著宋文帝離去的背影,歎了口氣:“這哪是解決問題,這是給問題裹了層糖衣啊!”

果然,命令下達沒幾天,市場就亂了套。一開始,老百姓還覺得新鮮,拿著一枚大錢想買兩枚錢的東西,可商家們紛紛漲價,以前一文錢一個的饅頭,現在直接賣兩文;一匹布從六十枚錢漲到了一百二十枚。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富人趁機囤積貨物,本來手裡的錢翻了倍,又把糧食、布匹買下來,等物價再漲了再賣出去,一下子賺得盆滿缽滿。

有個叫王二的小商販,本來靠賣柴糊口,一天能賺十枚大錢,勉強夠一家人吃飯。命令下來後,他去買米,米店老板說:“以前十枚錢買一鬥米,現在得二十枚。”王二急了:“不是說一枚大錢當兩枚用嗎?我這十枚錢不就相當於二十枚?”老板白了他一眼:“你當我傻啊?這錢還是那錢,銅沒多一點,我要是按十枚賣,不就虧了?”王二沒辦法,隻能花二十枚錢買米,一天的柴白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百姓怨聲載道,紛紛罵劉義恭出了個餿主意。宋文帝聽說後,也有點後悔,找來何尚之問怎麼辦。何尚之歎了口氣:“陛下,現在隻能趕緊廢除命令,重新商議鑄新錢的事了。再拖下去,老百姓都要造反了!”宋文帝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下旨廢除了“大錢當兩”的規定,可市場已經被折騰得夠嗆,物價好久才恢複過來。

劉義恭呢?他倒是沒受什麼懲罰,隻是後來再提建議,宋文帝都會多留個心眼,再也不輕易相信他那些“省事”的主意了。而“大錢當兩”的鬨劇,也成了當時朝野上下的笑柄,有人還編了個順口溜:“江夏王,出主意,一枚錢,當兩枚,富人笑,窮人哭,鬨了場,空歡喜。”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載劉義恭“大錢當兩”之議,足見為政者不可憑主觀臆斷而行事。貨幣之權,關乎國計民生,非“一紙命令”可隨意變更。何尚之所言“抬高虛價,富者益富,貧者益困”,實為至理。昔者管仲治齊,輕重之術皆以市場規律為基;商鞅變法,幣製改革亦求穩定實用。劉義恭不思根本,欲以“虛價”解困,無異於飲鴆止渴。宋文帝輕信其言,致市場混亂,百姓遭殃,此乃“任人不察、謀事不深”之過也。為政者當以此為戒,凡涉民生之策,必深思熟慮,聽逆耳之言,方可行之無弊。

作者說

劉義恭的“大錢當兩”,本質上是一場“懶政式創新”——想靠簡單粗暴的規則修改,繞過複雜的現實問題,結果反而把問題搞大。這事兒放在今天看,像極了某些“拍腦袋”的決策:比如為了完成指標,簡單粗暴地給數據“注水”;為了省事,用“一刀切”的辦法解決複雜問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隻看表麵效果,不看底層邏輯。

更有意思的是,劉義恭的邏輯誤區,至今還在很多人身上出現——總覺得“規則能改變現實”,卻忘了規則的根基是現實規律。就像他覺得“說一枚錢當兩枚用,它就真的值兩枚”,卻忽略了貨幣的價值最終取決於其本身的信用和實際購買力。這種“規則萬能論”,本質上是對現實複雜性的漠視。而宋文帝的猶豫和最終選擇,也暴露了人性的一個弱點:我們總喜歡“省事的答案”,哪怕它不靠譜,也比“複雜但正確的辦法”更有吸引力。畢竟,承認問題複雜、需要花時間解決,比相信“一個神奇主意能搞定一切”要難得多。

本章金句

用規則強行扭曲現實,就像把圓桌子腿掰成方的,看著改了樣,實則一用就塌。

互動時刻

如果你是宋文帝,麵對“民間剪錢盜鑄”的問題,你會聽劉義恭的“大錢當兩”,還是聽何尚之的反對意見?或者你有什麼更靠譜的解決辦法?快來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農場上交易華夏諸天 治好總裁夫人,你就是女婿! 從白丁到人生贏家 代碼江湖 真名代碼108件神器的暴走日常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