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南朝風波:孝武帝查戶口、尊生母,士族為啥跳腳?_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 第535章 南朝風波:孝武帝查戶口、尊生母,士族為啥跳腳?

第535章 南朝風波:孝武帝查戶口、尊生母,士族為啥跳腳?(1 / 1)

公元457年,南朝宋孝武帝劉駿乾了兩件讓士族圈炸鍋的事:一是搞“大明土斷”,盯著士族家裡的戶口不放,跟現在查“違規落戶”似的;二是想把親媽路惠男尊為“文穆皇後”,禮官們吵得差點掀了朝堂。這兩件事擱當時,比現在熱搜爆了還熱鬨——士族罵他“不講規矩”,孝武帝卻笑稱“規矩是用來為皇權服務的”,到底誰占理?咱們掰開揉碎了嘮。

先說說“大明土斷”是咋回事。簡單說,就是孝武帝想搞清楚“國家到底有多少人”。那會兒的士族有多離譜?家裡明明藏了幾百號佃農、奴婢,卻隻往官府報幾十口,美其名曰“家族私產”。這些隱匿的戶口不用交賦稅、不用服徭役,相當於士族白占著勞動力,朝廷卻收不到一分錢。孝武帝登基後一看國庫賬本,差點沒背過氣去:“合著我這皇帝當得,連自家有多少子民都不知道?”

於是“土斷令”一出台,要求各州郡重新核查戶口,不管你是士族還是平民,戶口都得“落地生根”,藏人不報的,不僅要補交賦稅,還得罰錢。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尤其是會稽郡的士族,個個跳腳罵街。會稽是士族聚居地,最出名的就是孔家——孔靈符家裡占的山澤比皇宮還大,佃農上千,卻隻報了三十幾口人。土斷官一上門,孔靈符直接把人堵在門外:“我孔家的人,輪得到你們這些小吏管?”

結果這事兒鬨到孝武帝麵前,孔靈符還理直氣壯:“陛下,我孔家世代為官,這些人都是家裡的‘私奴’,哪能算入國家戶口?”孝武帝差點笑出聲:“私奴?他們吃的是國家的糧,住的是國家的地,憑啥不算國家的人?你要是想養私奴,行啊,先把欠朝廷的賦稅補上,一年幾十萬兩,一分都不能少!”孔靈符這才慌了神,趕緊補交了賦稅,還把隱匿的戶口報了上去。

這事兒一傳開,其他士族也不敢再硬扛。有個謝氏子弟偷偷把佃農藏到深山裡,結果被土斷官發現,不僅佃農被編入戶籍,他自己還被罷了官。一時間,南朝的戶口數暴漲,國庫收入多了近三成,孝武帝笑得合不攏嘴:“還是土斷好使,以前士族把國庫當自家錢包,現在終於知道誰是皇帝了!”

可士族們心裡不服啊,私下裡罵孝武帝“吃相難看”。有次朝會,琅琊王氏的王延之故意說:“陛下,土斷雖好,可也不能寒了士族的心啊,要是士族都不願意為朝廷效力,陛下還能靠誰?”孝武帝瞥了他一眼:“靠誰?靠那些被你們藏起來的百姓!他們才是國家的根本,不是你們士族的私產。”這話懟得王延之啞口無言,滿朝士族都低著頭,沒人敢再吱聲。

這邊土斷的風波還沒平息,孝武帝又拋出個“炸彈”——要追尊生母路惠男為“文穆皇後”。這事兒在當時可不是小事,按照儒家禮法,隻有皇帝的正妻才能被尊為皇後,生母要是妾室,最多隻能叫“皇太後”,想追尊為皇後,簡直是“壞了祖宗規矩”。

禮官們立馬炸了鍋,領頭的太常卿周野王直接上書:“陛下,《禮記》有雲‘母以子貴,妻以夫榮’,路太後是妾室出身,追尊為皇後,於禮不合啊!”孝武帝看完奏折,把筆一扔:“什麼於禮不合?我是皇帝,我說的就是禮!當年漢高祖劉邦還追尊生母為昭靈皇後呢,他能這麼乾,我為啥不能?”

周野王還想爭辯,孝武帝又說:“再說了,我尊我媽為皇後,不是為了讓她享受榮華富貴,是為了讓天下人知道,孝順父母不分出身。你們整天把‘禮法’掛在嘴邊,難道‘孝順’不是最大的禮法?”這話把禮官們噎得沒話說,畢竟“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他們總不能說“孝順也得講出身”吧?

可還是有不怕死的,禦史中丞謝莊上書:“陛下,禮法是國家的根基,要是陛下帶頭破壞禮法,以後百姓們都學陛下,不遵禮法,國家還怎麼治理?”孝武帝看完,笑著對身邊的巢尚之說:“你看謝大人,把禮法說得比天還大,可他咋不說,當年他謝家祖上,還不是靠打破禮法才發家的?”

巢尚之立馬附和:“陛下說得對,士族們嘴裡的‘禮法’,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自己想乾啥就乾啥,陛下想尊生母為皇後,他們就說‘於禮不合’,這不是雙標嗎?”孝武帝點點頭,直接下旨:“就這麼定了,追尊路惠男為文穆皇後,誰敢再反對,就按‘抗旨不遵’論處!”

就這樣,孝武帝硬是頂著禮官的壓力,把生母尊為了皇後。消息傳開後,老百姓倒是挺開心,覺得皇帝孝順;士族們卻私下裡議論,說孝武帝“不懂規矩”。可孝武帝根本不在乎,他心裡清楚,所謂的“禮法”,不過是統治者手裡的工具——有用的時候就拿出來用,沒用的時候,該改就得改。

後來有次宴會上,孝武帝故意問周野王:“周卿,現在路皇後的尊號定了,你覺得這禮法是不是也得跟著變一變?”周野王趕緊說:“陛下聖明,禮法本就是為皇權服務的,陛下說怎麼變,就怎麼變。”孝武帝哈哈大笑:“還是周卿懂事,以後彆總把‘祖宗規矩’掛在嘴邊,祖宗的規矩,也是為了讓國家好,要是不符合現在的情況,改了又何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寫這事兒時,司馬光評價道:“孝武土斷,以增國用,非為百姓,乃為皇權;尊母為後,以逞私孝,非為禮法,乃為威權。”這話點透了孝武帝的心思——搞土斷是為了充實國庫、削弱士族,尊生母是為了彰顯皇權、堵住悠悠眾口。雖然手段有點“霸道”,但也確實解決了當時的難題:要是任由士族隱匿戶口,國庫遲早會空;要是連尊生母都要看禮官的臉色,皇權也會越來越弱。孝武帝這麼乾,算是“以權破局”,雖不合舊禮,卻合時宜。

作者說

我倒覺得,孝武帝這兩件事,活脫脫是古代版的“規則重構”。現在咱們總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孝武帝早就懂這個理。士族嘴裡的“禮法”,本質是“士族特權保護法”——他們用禮法限製皇帝,卻用特權欺負百姓,孝武帝不過是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告訴大家“禮法得為國家服務,不是為士族服務”。

更有意思的是,“大明土斷”和“尊母為後”其實是一套組合拳:土斷是“奪士族的利”,尊母是“破士族的理”。士族靠隱匿戶口賺錢,孝武帝就用土斷斷他們的財路;士族靠禮法裝清高,孝武帝就用尊母破他們的“理”。這一奪一破,不僅鞏固了皇權,還讓老百姓看到了“皇帝不偏袒士族”,簡直是“政治公關”的典範。

還有個冷角度:孝武帝尊生母,其實是在“打感情牌”。那會兒老百姓大多出身寒門,看到皇帝不嫌棄生母出身,還特意尊為皇後,自然會覺得“皇帝跟咱們是一夥的”。這招放到現在,就是“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不得不說,孝武帝這政治智慧,放在哪個時代都夠用。

本章金句

“所謂禮法,從來不是刻在石頭上的死規矩,而是為活得更好服務的活工具——孝武帝懂這個理,所以他能破士族的局,成自己的事。”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比如孝武帝、孔靈符、周野王),你會怎麼選擇?

要是你是孝武帝,麵對士族抵製土斷,你會硬剛到底,還是妥協讓步?要是你是周野王,皇帝堅持尊母為後,你會繼續反對,還是順水推舟?來評論區聊聊你的選擇,咱們一起當回“南朝職場人”!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 重生在1995,地球儀變異了 我的異界後援團 兩次啟靈失敗?那是你沒見識! 清冷聖女:修真界高懸於天的聖光 開局退婚的我,終究還是無敵了 男人被甩自述:背水一戰 混沌龍血:廢柴少主的逆襲 萬人嫌每天都在純愛文裡艱難求生 權力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