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北朝那陣子,北方北朝)的北魏就像個經營了百十年的老公司,本來家底挺厚,結果後期老板皇帝)管不住底下人,高管爭權、員工內鬥,好好的公司說散就散了。公元534年,北魏直接拆成了兩家:東邊高歡說了算的“東魏有限公司”,和西邊宇文泰掌舵的“西魏股份公司”。彆看都叫“魏”,其實早成了死對頭,每天不是搶客戶地盤)就是比業績國力),誰都想把對方吞並了。
咱們今天的主角,就是西邊這家“西魏股份公司”和後來接盤的“北周集團”。西魏剛成立那會兒,表麵上的老板是北魏皇室後裔——先是元寶炬當文帝,後來換成元廓當恭帝,可實際上公司的“ceo”一直是宇文泰。這位宇文泰可不是一般人,擱現在就是頂尖的企業改革家,知道西魏底子薄,一上任就開始“搞事情”。
首先是抓軍事,搞了個“府兵製”。這製度擱當時就像給公司建了支“王牌銷售團隊”,以前當兵的要麼是吃閒飯的貴族子弟,要麼是湊數的流民,戰鬥力稀鬆平常。宇文泰一改革,把士兵和土地綁定,讓士兵平時種地當“兼職農民”,戰時扛槍當“全職戰士”,還把鮮卑族的部落傳統揉進去,搞了個“八柱國”當團隊主管——既能打仗又能管後勤,相當於現在的“項目總監+供應鏈經理”。這麼一改,西魏的軍隊瞬間從“雜牌軍”變成“精銳師”,以前打東魏總輸,後來慢慢能掰掰手腕,甚至偶爾還能占點便宜。
接著是整吏治,就像公司搞“裁員+績效考核”。以前西魏的官員,不少是靠關係進來的“關係戶”,上班摸魚、下班撈錢,老百姓怨聲載道。宇文泰一看這不行,立馬出台規定:當官的必須考核政績,能乾活的漲俸祿,混日子的直接開除,還嚴禁官員貪汙受賄,一旦抓住就嚴懲不貸。這麼一整,西魏的官場風氣好了不少,辦事效率提上去,老百姓也願意交稅了,公司的“現金流”國力)自然越來越足,慢慢就把東魏甩在了後麵。
宇文泰就這麼當“隱形老板”,把西魏打理得井井有條,可誰也逃不過生老病死。公元556年,宇文泰病重,躺在病床上琢磨:自己一輩子為西魏忙活,可這公司名義上還是元家的,要是自己走了,元家會不會把自己的心血搶回去?不行,得讓自家後人接盤。
他把最信任的侄子宇文護叫到床邊,囑咐道:“我這病怕是好不了了,公司的事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讓我兒子們有個好前程。”宇文護一邊哭一邊點頭,心裡早就有了主意——既然元家隻是“掛名老板”,不如乾脆把他們換掉,讓宇文家正式當老板。
宇文泰一去世,宇文護就開始行動。他先把宇文泰的三兒子宇文覺扶上“周公”的位置,這“周公”在當時可是個特殊頭銜,相當於“公司代董事長”,明眼人都知道下一步要乾啥。接著,他找西魏最後一任老板元廓談話,話裡話外都是“現在公司上下都認宇文家,您這老板當得也沒啥意思,不如主動讓賢,還能落個好名聲”。
元廓心裡那叫一個憋屈,可他知道自己就是個“傀儡”,手裡沒兵沒權,不同意也沒用。公元557年初,元廓被迫寫下“禪位詔書”,把西魏的“所有權”正式交給宇文覺。宇文覺這邊也不含糊,立馬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自己當起了皇帝,宇文護則成了“北周集團”的“首席運營官”,掌握實權。就這麼著,西魏這家“老公司”正式“下課”,北周這家“新公司”隆重開業,元家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不過,北周剛成立那會兒,日子也不算太平。東邊的“東魏有限公司”早就被高歡的兒子高洋改成了“北齊集團”,高洋比他爹還能折騰,時不時就來北周“搶生意”。好在宇文泰留下的底子厚,府兵製還在,吏治也沒亂,加上宇文護雖然專權,但在打仗和治國上還算有兩把刷子,北周硬是頂住了北齊的壓力,兩家繼續在北方“掰手腕”。
後來北周換了幾任老板,到周宣帝宇文贇的時候雖然有點荒唐,但他死後,楊堅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輔佐小皇帝,慢慢掌控了實權。不過那都是後話了,至少在公元557年那會兒,北周剛接手西魏的“家業”,還算是個有活力的“新公司”,尤其是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的時候,他改革弊政、發展生產,還滅了北齊,把北方重新統一起來,也算是給宇文泰、宇文護當年的“接盤”行動,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記載西魏禪位於北周,隻說“宇文護以周公覺幼,欲早定大業,乃諷恭帝禪位於覺”,字裡行間透著“權臣主導禪代”的意味。然宇文泰經營西魏二十餘載,革兵製、整吏治,實乃西魏“續命之主”;宇文護雖專權,卻承其叔父之誌,使宇文氏得繼大統。蓋天下大勢,非獨係於皇室血脈,亦在權臣之能、民心之向。西魏之亡,非亡於弱,實亡於“名實不符”;北周之興,非興於僥幸,實興於宇文氏數十年之積累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者說
咱們看西魏到北周的轉變,與其說是“改朝換代”,不如說是“權力回歸”——宇文家早就把西魏的“核心資產”軍事權、政事權)攥在手裡,元家隻是個“吉祥物”,禪位不過是走個形式。這就像有些公司,創始人辛辛苦苦把公司做起來,卻因為早期融資讓渡了股權,最後被資本方“踢出局”,反過來想,宇文家就是那個“創始人團隊”,元家則是“早期投資方留下的掛名管理者”,最終“創始人”拿回控製權,也算情理之中。
更有意思的是,宇文泰的改革給北周埋下了“統一基因”——府兵製不僅提升了戰鬥力,還讓鮮卑族和漢族士兵混編,慢慢消除了民族隔閡;吏治改革則讓北周的行政效率遠超北齊。後來北周能滅北齊,靠的就是這些“隱形優勢”。這告訴我們,不管是古代的政權,還是現在的組織,想要長久發展,光靠“名頭”不行,得有實打實的“硬實力”,比如合理的製度、高效的管理,還有能凝聚人心的目標。
本章金句
表麵的“禪位”是權力的交接,背後的“積累”才是政權的根基。
互動時刻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宇文覺,剛接手北周這個“新公司”,麵對手握實權的叔父宇文護和虎視眈眈的北齊,你會先從哪件事入手穩固自己的地位?是先培養自己的親信,還是先繼續推行宇文泰的改革,或者是主動和北齊緩和關係?快來聊聊你的想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