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北朝末年到隋朝初年,這天下跟過山車似的,起起伏伏,改朝換代跟換衣服似的特彆勤。就在這亂糟糟的時局裡,出了兩位特彆“有範兒”的女子,一個是隋朝的樂平公主楊皇後,一個是後來唐朝皇帝李淵的皇後,也就是李世民的老媽竇氏。這兩位姑娘,一個跟老爹鬨彆扭敢硬剛,一個恨自己不是男兒身,故事那都叫一個精彩。
先說說楊皇後,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北周皇後,她就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後楊麗華,她兒子名份上的兒子,其實是宇文贇與朱滿月之子,屬於嗣子)是北周靜帝宇文闡。要說這宇文闡也是個可憐娃,登基的時候才六歲,還是個穿著開襠褲、整天惦記著糖糕的年紀,朝堂大權自然就落到了外公楊堅手裡。楊皇後那時候年紀也不大,看著嗣子年幼,朝堂上豺狼虎豹環伺,生怕權力落到外人手裡,聽說老爹楊堅出來輔政,心裡還挺樂嗬:“還是親爹靠譜,這下兒子的江山和自己的名位能穩住了!”那時候的她,就是響當當的當朝太後,估計每天都在宮裡默念“老爹加油”,盼著楊堅能當個忠臣良相,守護好北周的江山。
可誰知道,這親爹的心比天大。楊堅輔政沒多久,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心裡打著篡奪皇位的小算盤。楊皇後一開始還不信,覺得是謠言,直到越來越多的跡象擺在眼前,她才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尤其是當她聽說楊堅要逼著自己的小兒子禪位時,楊皇後徹底怒了,指著身邊的宮女罵:“我爹這是要造反啊!枉我還以為他是忠臣!”那股子氣,差點沒把宮裡的花瓶給砸了。
後來楊堅真的受禪稱帝,建立了隋朝,北周就這麼沒了。楊皇後看著昔日的北周皇宮換了主人,自己從皇太後變成了前朝遺孀,心裡的委屈和憤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她整天板著臉,見了楊堅就沒個好臉色,要麼冷言冷語,要麼乾脆扭頭就走。楊堅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的親閨女,而且確實是自己搶了女婿家的江山,愧疚得不行。於是,他就把楊皇後改封為樂平公主,想著給她點榮華富貴,彌補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楊堅覺得閨女還年輕,守寡太可憐,居然琢磨著讓她改嫁。這可把楊皇後氣笑了,她直接懟回去:“我是北周的皇太後,豈能再嫁他人?爹,您要是再提這事,我就一頭撞死在柱子上!”楊堅一看閨女態度這麼堅決,也不敢再提了,隻能任由她守著北周的氣節,在宮裡過著悶悶不樂的日子。估計楊堅每次見著閨女,都得繞道走,生怕被閨女的眼神給淩遲了。
再說說另一位硬核女子竇氏。竇氏是上柱國竇毅的閨女,打小就聰明伶俐,跟個小大人似的,竇毅和襄陽公主把她當成掌上明珠。當年楊堅篡周建隋的消息傳到竇家時,竇氏才十幾歲,正是豆蔻年華。她一聽北周滅亡了,當場就炸了,直接從椅子上跳下來,往堂屋裡一跪,捶著胸口大哭:“老天爺啊!恨我不是個男兒身,不然我肯定要去拯救舅氏家族的危難!”
這話一出口,可把竇毅和襄陽公主嚇得魂都沒了。竇毅趕緊衝過去捂住她的嘴,壓低聲音說:“我的小祖宗,你可彆亂說話!這話要是傳出去,咱們全家都得掉腦袋!”襄陽公主也在一旁嚇得直哆嗦,一個勁地給她使眼色。竇氏梗著脖子,雖然不再說話,但眼神裡的倔強勁兒,跟小豹子似的,那意思很明顯:我就是這麼想的!
後來竇氏長大了,出落得亭亭玉立,上門求親的人都快把竇家的門檻給踏平了。竇毅和襄陽公主琢磨著,閨女這麼有想法,可得給她找個靠譜的夫君。於是,他們就搞了個“比武招親”,在門上畫了兩隻孔雀,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閨女嫁給誰。當時好多公子哥都來了,可沒一個能中。就在這時,唐公李淵來了,他拿起弓箭,“嗖嗖”兩箭,正好射中兩隻孔雀的眼睛。竇毅一看,這小夥子不錯,有勇有謀,就把竇氏嫁給了他。
婚後的竇氏,可不是個隻會在家相夫教子的普通女子。她經常給李淵出謀劃策,李淵能在隋朝末年嶄露頭角,少不了竇氏的功勞。後來竇氏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幾個兒子,尤其是李世民,那可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一代明君。估計竇氏看著兒子們有出息,心裡肯定在想:“你看,我雖是女子,但我的兒子能替我完成拯救天下的心願,咱女子可不比男子差!”
司馬光說
夫女子之德,多在於溫柔恭順,然楊後之於父,竇氏之於舅氏,皆懷忠義之心,不畏強權,不懼生死,此乃巾幗之奇也。楊後雖恨父篡權,然堅守氣節,拒不再嫁,其誌可嘉;竇氏雖為女子,卻有報國之誌,助夫教子,終成大業,其才可敬。蓋天地之靈秀,不分男女,苟有大誌,皆可成大事也。
作者說
楊皇後和竇氏,身處亂世,卻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楊皇後的無奈,是親情與忠義的撕裂,她恨父親的篡權,卻又無法改變現實,隻能用堅守氣節來表達自己的立場;竇氏的感慨,是性彆與誌向的碰撞,她恨自己身為女子無法親上戰場,卻用另一種方式,通過輔佐丈夫、培養兒子,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她們沒有被世俗所束縛,敢於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而且,她們讓我們看到,女子並非隻能依附男子,無論是堅守本心,還是輔佐他人,都能綻放出獨特的光芒。所謂“巾幗不讓須眉”,不是說女子要變成男子的樣子,而是女子同樣可以有擔當、有智慧、有力量,在自己的崗位上,活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本章金句
巾幗自有淩雲誌,不必男兒勝女兒。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楊麗華,麵對父親篡權,你會像當時的楊皇後一樣堅守氣節,還是會為了自保而選擇妥協?如果你是竇氏,在那個年代,除了輔佐丈夫、培養兒子,你還會用什麼方式實現自己的抱負呢?快來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