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權臣張府夜宴請_白衣盜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衣盜 > 第9章 權臣張府夜宴請

第9章 權臣張府夜宴請(1 / 1)

馬庸帶來的西山茶農血淚口供,以及那關於第二鴻玉佩可能牽連宮闈的模糊暗示,如同兩團濃重的迷霧,交織在李致賢心頭,讓本就錯綜複雜的“茂兒爺”案更添了幾分詭譎。他正凝神梳理著這些線索,籌劃著次日如何敲打錢福、暗查茶園,書房外卻傳來一陣沉穩而陌生的腳步聲,並非衙門中人慣有的節奏。

“大人,”值守衙役在門外稟報,“張尚書府上派人送來請柬。”

張尚書?李致賢眸光一凝。當朝權臣張世榮?他與自己素無往來,甚至可說是分屬不同派係,此時突然下帖,所為何來?

“呈上來。”

一名衣著體麵、神態恭敬的中年管家雙手捧著一份泥金大紅請柬步入,躬身道:“小的參見李大人。我家老爺備下薄宴,特命小的來請大人過府一敘,說是為大人新任中樞令接風洗塵,還望大人賞光。”說罷,將請柬高舉過頂。

李致賢接過請柬,觸手是上好的緙絲封麵,打開一看,裡麵是工整遒勁的行楷,措辭客氣周到,言明是“私宴小酌”,時間就在今晚。

私宴?接風洗塵?李致賢心中冷笑。自己到任已有些時日,此時才來接風,未免太過“後知後覺”。這張世榮在朝中經營多年,門生故舊遍布,與宰相一係素來明爭暗鬥。自己由宰相舉薦而來,在他眼中,恐怕早已打上了“相黨”的標簽。此番邀請,宴無好宴。

是拉攏?是試探?還是警告?

瞬間,李致賢腦中閃過無數念頭。拒之不去,顯得自己怯懦或無禮,徒然授人以柄。貿然前往,則如羊入虎口,不知對方布下何種局麵。

然而,風險往往與機遇並存。這張世榮權勢滔天,其府邸亦是京城各種信息的交彙點之一。或許,能借此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位權臣,甚至能從其或旁人的口中,窺得一絲與茂兒爺案、與第二鴻玉佩相關的蛛絲馬跡?

“回複張尚書,本官多謝盛情,今晚必準時赴約。”李致賢神色平靜,將請柬置於案上。

“是,小的這就回府稟報。”管家恭敬行禮,退了出去。

待書房門再次關上,李致賢沉思片刻,喚來一名絕對親信的隨從,低聲吩咐了幾句,命其先去張府周圍暗中察看一番。隨後,他換上一身較為正式的常服,並未多做修飾,隻佩了代表身份的魚袋,便隻帶了兩個貼身護衛,乘轎前往位於京城權貴雲集之地的張府。

張府的氣派遠超李致賢的想象。朱門高闊,石獅威嚴,門楣上懸著禦賜匾額。雖是夜晚,府內卻燈火通明,宛如白晝。轎子直接抬入府門,穿過幾進庭院,方才在一處極為寬敞華麗的廳堂前停下。早有數名衣著光鮮的仆役垂手侍立等候。

“李大人到——!”唱喏聲悠長。

李致賢整了整衣冠,緩步走入廳堂。隻見廳內裝飾極儘奢華,名人字畫、古玩玉器陳列四周,地上鋪著厚厚的西域地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名貴檀香與酒菜混合的氣息。宴席已然設下,卻是分餐製,每人一席小案,案上擺著精美的銀餐具和琉璃盞。

主位之上,端坐著一位年約五旬、麵容清臒、目光深邃的老者,正是當朝尚書張世榮。他並未著官服,隻穿一件暗紫色錦緞常袍,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見李致賢進來,他並未起身,隻是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抹看似溫和的笑意:“致賢來了,不必多禮,快請入座。”

“下官李致賢,參見張尚書。”李致賢依禮參拜,然後在下首為他預留的客席坐下。他目光快速掃過廳內,除了張世榮,還有三四位作陪的客人,皆身著便服,但觀其氣度,顯然都是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其中一人李致賢認得,是禦史台的一位副都禦史,素以張世榮馬首是瞻。

“致賢年輕有為,深得聖上器重,出任中樞令,肩負京畿治安重任,實乃朝廷之福啊。”張世榮端起酒杯,開場便是官場套話,語氣平淡,聽不出太多情緒。

“張尚書過譽了,下官才疏學淺,唯恐有負聖恩,還需尚書大人多多提點。”李致賢舉杯還禮,應對得滴水不漏。

酒過三巡,菜肴如流水般呈上,皆是山珍海味,極儘精致。席間,張世榮並未急於切入正題,隻是與眾人談些朝野趣聞、風花雪月,氣氛看似輕鬆融洽。但李致賢卻能感受到,那幾位陪客的目光,時有若無地落在自己身上,帶著審視與探究。

終於,張世榮仿佛不經意地將話題引到了茂兒爺案上。

“致賢近日忙於那茂兒爺的案子,想必十分辛勞。”張世榮放下象牙筷,用雪白的絲巾擦了擦嘴角,“此獠猖狂已久,攪得京城不寧,致賢有何進展?”

來了。李致賢心中警惕,麵上卻不動聲色:“回尚書大人,此案確實棘手。賊人狡詐,行蹤莫測,下官正在梳理卷宗,多方查訪,尚無突破性進展,慚愧。”

“誒,不必過於自責。”張世榮擺了擺手,語氣依舊溫和,“這茂兒爺非尋常毛賊,背後是否有人指使,其目的為何,都尚未可知。查案嘛,有時欲速則不達,尤其是牽扯複雜之時,更需謹慎,講究個水到渠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話看似寬慰,實則暗藏機鋒。“背後有人指使”、“目的為何”、“牽扯複雜”、“謹慎”,每一個詞都意有所指。

那位副都禦史接口道:“張公所言極是。下官聽說,那茂兒爺專挑些有頭有臉的人家下手,諸如第二鴻、錢福之流,坊間竟還有些愚民為其叫好,稱其什麼‘義盜’,真是是非不分,混淆視聽!李大人查案時,切莫被這些虛妄之言所惑,需牢牢把握朝廷法度為準繩。”

李致賢心中明了,這是在敲打他,不要同情茂兒爺,更不要深究那些“有頭有臉”人家可能存在的汙點。他微微一笑:“大人提醒的是。下官職責所在,自當以律法為準,緝拿元凶,追繳贓物,還京城一個安寧。”

張世榮點了點頭,忽然話鋒一轉,目光似無意地掃過李致賢:“說起第二鴻,他那枚失竊的玉佩,據說是祖傳之物,頗為珍貴。致賢可曾細查過此物?”

李致賢心頭一跳,麵上卻依舊平靜:“卷宗中確有記載,下官亦詢問過第二員外郎,隻知是傳家之寶,樣式古樸。尚書大人莫非對此物有所了解?”

張世榮嗬嗬一笑,眼神卻深邃難測:“老夫也隻是聽聞,似是與前朝舊製有些關聯,具體也不甚了了。隻是覺得,此等古物失落,甚是可惜。致賢若能將此玉佩尋回,不僅是破了案,也是保全了一件古寶,功德無量啊。”

他話語輕鬆,但李致賢卻敏銳地捕捉到那一閃而過的探究之意。張世榮為何單獨提及玉佩?他是真的關心古物,還是…他也知曉些什麼?

宴席繼續,張世榮不再談論公事,轉而問起李致賢在靜水縣的政績,言語間頗多讚許,甚至表示曾在陛下麵前為其美言。這看似親切的拉攏,卻讓李致賢更加警惕。糖衣之下,往往藏著炮彈。

期間,有美豔歌姬入內獻舞,絲竹悅耳,舞姿曼妙。但李致賢卻注意到,張世榮雖然看似在欣賞,眼神卻始終清明,偶爾掠過他這邊時,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

酒宴持續了近兩個時辰,方才散席。張世榮親自將李致賢送至廳堂門口,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道:“致賢啊,京城不比地方,水深浪急。你年輕,有銳氣是好的,但也要懂得審時度勢。有些案子,能破則破,若實在難破,也不必過於執著,保全自身,方是長久之道。日後若遇難處,可隨時來府中尋我。”

這番話,看似關懷體貼,實則充滿了暗示與警告。“審時度勢”、“不必過於執著”、“保全自身”,幾乎是在明示他不要在茂兒爺案上深究,尤其可能不要觸及某些敏感區域。

“多謝尚書大人教誨,下官謹記。”李致賢躬身行禮,態度恭謹,心中卻是一片冰冷。

乘轎離開張府,行駛在寂靜的街道上。夜風透過轎簾吹入,帶著涼意。李致賢靠在轎壁上,閉目回想著今晚宴席上的每一幕,每一句對話。

張世榮的拉攏與警告,陪客們的旁敲側擊,以及對第二鴻玉佩那看似無意實則刻意的提及…這一切都表明,茂兒爺案絕非孤立的刑事案件,它已經觸及了京城權力格局的神經。張世榮顯然不希望案子查得太深,尤其可能不希望對第二鴻這類與他或有千絲萬縷聯係的“善人”進行深挖。

那麼,茂兒爺針對這些人的行動,是否在無意中,或者說有意地,觸動了張世榮的利益網?

回到中樞令衙門書房,已是深夜。親信隨從前來回報,稱張府今晚並無其他異常賓客,但府邸守衛極其森嚴,暗哨遍布,可見張世榮其人之謹慎。

李致賢揮退隨從,獨自坐在燭光下。案頭,是馬庸帶來的茶農口供,是記載著“偽善”失主們的卷宗,還有那份泥金請柬。

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網,似乎正向他籠罩而來。網的一端,是神秘莫測的茂兒爺;另一端,是權傾朝野的張世榮;而他自己,則站在網中央,手握著一堆看似雜亂卻可能致命的線索。

下一步,該如何走?

是聽從張世榮的“勸告”,明哲保身,敷衍了事?還是頂著壓力,繼續深挖下去,揭開那可能震驚朝野的真相?

窗外,傳來一聲淒厲的貓頭鷹啼叫,劃破夜的寂靜,仿佛某種不祥的預兆。

李致賢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那份關於第二鴻玉佩的卷宗,眼中閃爍著掙紮與決斷的光芒。

懸念,如同這深沉的夜色,濃得化不開。而風暴,似乎才剛剛開始積蓄力量。

喜歡白衣盜請大家收藏:()白衣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羅布泊終焉 尋仙逍遙傳 越空統世之戰 未婚妻逃婚,我反手娶了千億女總裁! 小不點人生 詭異入侵:我靠提示贏得女詭芳心 道門混子:我能殺你兩次 灰燼行者,雇傭兵吳楓 替身不做了,傅總跪求複合 綜武:開局成為燕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