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五年十一月初六,建業城皇宮,禦書房內。
登基大典剛剛結束不久,新帝南宮景便已換上常服,對著一幅攤開的大瀚的輿圖出神。
輿圖上,廬江郡的位置被朱筆圈出,旁側標注著【皖山防線】四個小字,墨跡新鮮,顯然是剛寫上去的。
“陛下,丞相大人在外求見。”
內侍輕手輕腳地走進來,聲音壓得極低,生怕驚擾了這位剛剛才肩負起天下重擔的少年天子。
“知道了,請丞相進來吧。”
大瀚皇帝南宮景抬頭,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後說道。
昨日大典的喧囂還在耳畔回響,可此刻禦書房內的寂靜,卻讓他更清晰地感受到帝王之位的重量。
“宣丞相覲見——”
丞相趙伏提著朝服的下擺走進來,須發皆白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精神矍鑠。
他躬身行禮,剛要開口彙報政務,就見南宮景指著輿圖上的廬江郡,率先說道:
“丞相,朕今日召汝前來,是有一件要事相商,也就是有關於大皇兄的冊封一事。”
丞相趙伏心中一動,隨即了然。
前太子南宮準避位讓賢的事早已傳遍朝野,如今新帝登基,論功行賞,首位便是這位戰功赫赫的前太子。
“陛下英明,太子殿下破皖山、殲陳軍主力,又主動讓賢,此等功績與氣度,當受重封。老臣以為,可封親王之爵,食邑萬戶,坐鎮京畿,輔佐陛下。”
“京畿雖好,卻非大皇兄所願。”
南宮景搖了搖頭,指尖在廬江郡的版圖上輕輕敲擊。
“大皇兄昔日曾言,想往廬江郡當個地方官,替父皇守著那裡的百姓。朕思來想去,廬江郡乃我大瀚東南門戶,皖山防線更是重中之重,若要托付,無人比大皇兄更合適。”
趙伏眉頭微蹙,上前一步勸說道:
“陛下,廬江郡戰略地位特殊,若封大皇子殿下前往,當授爵親王,食邑廬江即可。隻是軍權、財權與人事權,需由朝廷統籌,否則恐生尾大不掉之患啊。”
這是曆朝曆代的慣例,藩王可享食邑富貴,卻不能染指地方實權,尤其是軍權,更是帝王大忌。
大瀚皇帝南宮景卻站起身,走到趙伏麵前,眼神堅定地說道:
“丞相啊,朕知道你的顧慮。隻是大皇兄非他人可比,他若想爭皇位,當初便不會率軍馳援皖山,更不會主動讓位於朕。”
“陛下,可是……此事沒有先例啊?”
“咱們大瀚本就是偏安一隅的小勢力,哪來的先例呢?再說廬江郡剛剛經曆戰火,皖山防線更是亟待修複,百姓需要安撫,糧草需要籌措,若事事請示朝廷,必定延誤時機。”
大瀚皇帝南宮景拍板道:
“總之,朕意已決,封大皇兄為廬江王,食邑廬江全郡,且授予他廬江郡軍權、財權與人事任命權,郡內大小事務,由他全權決斷,朝廷不做乾預。”
“陛下!”
趙伏急得提高了聲音,耐心勸說道:
“此例一開,恐為後世留下隱患!曆代皆定下規矩,藩王不得掌實權,您這是……”
“規矩是人定的,亦當因時製宜。”
南宮景打斷他的話,語氣卻依舊溫和。
“丞相啊,你看這輿圖裡,我大瀚疆域狹小,宗室雖多,卻無一人能獨當一麵。若他日邊境再遭侵擾,或朝中出現權臣亂政,宗室無力製衡,豈非得不償失?朕就是要將大皇兄培養成我大瀚宗室最堅實的力量,讓他坐鎮廬江,既能守衛東南門戶,又能成為朕的左膀右臂,如此內外相安,有何不可呢?”
丞相趙伏看著南宮景眼中的遠見,心中暗暗驚歎。
不簡單啊,這位少年天子雖然年幼,卻懂得帝王的製衡之術,更難得的是,他對兄長的信任毫無保留,這在亂世裡是絕無僅有的。
想起南宮準在戰場上的鐵血與朝堂上的隱忍,趙伏終是歎了口氣,同意了。
“陛下思慮周全,老臣遵旨。”
“嗯。”
旨意擬定後,南宮景沒有通過內侍傳召,而是親自提著聖旨,往南宮準居住的東宮走去。
東宮的陳設依舊簡單,與尋常皇子的府邸無異,院中的那棵梧桐樹還是父皇當年親手栽種的,如今落葉滿地,透著幾分蕭瑟。
南宮準正在書房整理戰報,見到南宮景親自前來,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墨,起身相迎:
“陛下怎麼來了?此時事務繁多,當在禦書房處理政務才是。”
“大皇兄不必多禮,在大皇兄麵前,朕還是那個九弟。”
南宮景笑著將聖旨遞過去,說道:
“這是朕給皇兄擬的旨意,大皇兄看看怎麼樣?”
南宮準疑惑地接過聖旨,展開一看,起初還帶著笑意的臉漸漸凝固。
當看到【封南宮準為廬江王,食邑廬江全郡,授予軍權、財權、人事任命權】這幾行字時,他的手猛地一顫,聖旨險些從手中滑落。
他反複看了三遍,確認自己沒有看錯,抬頭看向南宮景時,眼中已滿是震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九弟,這……這權力太大了,我不能接受!”
南宮準連忙將聖旨遞回去,解釋道:
“能當個地方官,替父皇守著百姓就行,這般實權若傳出去,定會有人說我擁兵自重的,對陛下也不利啊!”
“大皇兄,這不是賞賜,是我……朕對你的托付。”
南宮景沒有接聖旨,反而按住他的手,說道:
“廬江郡剛遭戰火,皖山防線的城牆基本不能用了,百姓流離失所,糧草顆粒無收。若沒有實權,該如何調兵修複防線呢?如何籌措糧草安撫百姓呢?如何任命賢能治理地方呢?這些事,朕信不過旁人,唯獨信得過大皇兄。”
南宮準的喉結滾動了一下,看著南宮景真誠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並不是傻子,南宮景給的這般權力,早已超出了藩王的範疇。
這幾乎是將半個廬江郡都托付給他了!
或許,九弟早就察覺到了自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