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選擇了最艱難,但也最穩妥的一條路:自己承擔最大的損失和風險,同時開辟新的渠道。
夜色深沉,陸錚獨自坐在簽押房內,燭火映照著他疲憊卻堅毅的臉龐。京城內外,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他,看他如何度過這次危機。
江南的徐允爵或許正在等著看他笑話,朝中的政敵或許已在醞釀新的彈章。
忠武軍的糧餉危機,最終以陸錚自掏腰包、變賣家產並硬著頭皮從內帑“借”出一筆銀子而暫時緩解。
這筆錢雖遠不足以支撐長久,卻像久旱後的甘霖,穩定了軍心,也讓將士們看到了陸錚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決心。
然而,陸錚深知,坐吃山空絕非良策,一支真正的強軍,光靠餉銀是喂不出來的,必須在實戰中淬煉。
恰在此時,北鎮撫司收到了多份來自京畿附近州縣,特彆是西山和通州運河沿岸的急報:幾股規模不小的土匪趁朝廷忙於應對潼關和蜀地戰事,再度猖獗起來。
他們打家劫舍,甚至攔截官道,襲擊零散的糧隊,成為京畿地帶一顆危險的毒瘤。
朝中對此議論紛紛,大多主張由順天府或附近衛所派兵清剿,但誰都清楚。
那些衛所兵戰力堪憂,且多有與地方豪強、甚至土匪本身暗通款曲的嫌疑,剿匪很可能變成走過場。
陸錚卻在危機中看到了機遇。他立刻上奏:“京畿匪患,關乎天子腳下安寧,亦威脅漕運糧道,非同小可。
忠武軍新編,正需實戰曆練。臣請旨,由忠武軍負責此次清剿,既可平靖地方,亦可錘煉士卒。”
奏疏很快被批準。這既是信任,也是考驗。若剿匪不力,陸錚和忠武軍剛剛建立的威信將大打折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陸錚沒有傾巢而出,而是采取了精兵策略。
他任命周遇吉為總指揮,曹文詔副之,從忠武軍中抽調了約五千人馬,其中核心是兩千經曆過守城血戰的老兵,另外三千則是訓練刻苦、表現優異的新兵。
他將這五千人混編成數個營,每個營都以老兵為骨架,新兵為血肉。
剿匪的第一戰,選在了西山一股號稱“鑽山豹”的悍匪老巢。
戰前,周遇吉和曹文詔進行了周密的偵察,摒棄了以往官軍大張旗鼓、緩慢推進的做法,而是采取夜間奔襲、多路合圍的戰術。
趙黑塔所在的百人隊,被分配了從後山懸崖秘密攀爬、直搗匪巢核心的任務。這是一步險棋,但也是錘煉新兵的絕佳機會。
夜色中,趙黑塔帶著幾十個老兵和同樣數量的新兵,如同狸貓般悄無聲息地攀上陡峭的岩壁。
新兵們緊張得手心冒汗,但在老兵沉穩的示範和無聲的扶持下,竟也奇跡般地全部成功登頂。
黎明時分,總攻信號響起。當正麵佯攻的部隊吸引住土匪主力時,趙黑塔等人如同神兵天降,從匪巢背後殺出。
土匪頓時大亂。新兵們初臨戰陣,難免慌亂,有的甚至嚇得腿軟。
但趙黑塔和其他老兵如同定海神針,他們並不急於衝殺,而是結成小陣,用盾牌護住側翼。
用長槍穩步推進,口中不斷呼喝著簡單的指令:“刺!”“收!”“穩住了!”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