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沉穩的帶領下,新兵們漸漸找到了節奏,恐懼被求生的本能和集體的力量所取代。
戰鬥結束得很快,“鑽山豹”本人被趙黑塔一矛挑殺,匪眾或死或降。
此戰,忠武軍以極小代價端掉了這個為患多年的匪巢,繳獲了不少糧食和財物。
剿匪勝利的消息傳回,忠武軍士氣大振。但陸錚和周遇吉並沒有讓部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每次戰鬥結束後,無論大小,都會立即進行“戰後講評”。
在剛剛經曆過廝殺的戰場上,軍官們就地召集士兵,複盤整個戰鬥過程。
哪些戰術運用得當?哪些環節出現了失誤?哪個士兵表現出色?哪個士兵犯了錯誤?都當場指出,賞罰分明。
趙黑塔這樣的老兵會被請出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感受。那種帶著血腥味的實戰總結,比平時校場上千百次演練都更刻骨銘心。
陸錚甚至將繳獲的部分財物,當場分賞給有功將士,特彆是那些首次參戰就表現勇敢的新兵。
這種即時激勵,極大地刺激了士兵們的榮譽感和求戰欲。
剿匪行動持續了月餘,忠武軍轉戰京畿數縣,大小十餘戰,連破七股土匪,京畿為之肅清。
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在實戰中迅速成熟起來。新兵們褪去了青澀,眼神裡多了老兵才有的沉穩和殺氣;
軍官們的指揮也更加靈活果斷;各營之間的配合愈發默契。
剿匪的成功,不僅錘煉了軍隊,也帶來了實際的收益。
繳獲的糧食物資部分補充了軍需,陸錚將其大部分分給了士兵,小部分用於撫恤傷亡。
陸錚還做了一件收買人心的事:將剿匪中查抄的、與土匪勾結的劣紳土地,仿照屯田司的做法,分給了當地無地佃戶和傷殘士兵耕種,贏得了底層百姓的擁戴。
然而,隱患也隨之而來。忠武軍的強勢崛起和陸錚的“越權”行為如處置地方劣紳),進一步激化了與舊有勢力的矛盾。
朝中暗流湧動,彈劾陸錚“縱兵擾民”、“擅權跋扈”的奏章又多了起來。甚至有人汙蔑忠武軍剿匪是“殺良冒功”。
江南方麵,徐允爵等人對陸錚自籌糧餉、尤其是試圖開辟海外渠道的動向似乎有所察覺,經濟上的絞索勒得更緊,並開始利用朝中的言官發起輿論攻擊。
陸錚站在校場上,看著這支已初具虎狼之象的軍隊,心中並無多少輕鬆。
剿匪隻是小考,真正的生死大考,還在潼關,在四川,在遼東,更在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
忠武軍這把劍,雖經淬火,但仍未完全成型,而握劍的他,所要麵對的,是四麵八方襲來的明槍暗箭。
陸錚必須讓這把劍更快地鋒利起來,同時,也要為自己和這支軍隊,在即將到來的更大風暴中,尋找到一條生路。
皮島方麵的秘密貿易,必須加速進行了。
忠武軍剿匪凱旋,京畿肅清的消息,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在紫禁城的文華殿內激起了迥然不同的漣漪。
今日的禦前會議,氣氛格外微妙。首輔李標端坐於文官班首,眉頭微蹙,手中一份關於漕運延誤的奏折仿佛有千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