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從未遭遇過如此密集而有序的火力打擊,攻勢為之一滯。
曹文詔抓住機會,命令騎兵從側翼迂回,發起衝鋒。一千核心騎兵教導隊如同利刃,狠狠楔入混亂的敵陣,將其切割、驅散。
初戰,忠武軍以極小代價,成功撕開了一道口子,與關內派出的接應部隊彙合,進入了潼關。
進入潼關,曹文詔見到了形容枯槁、卻眼神依舊銳利的孫傳庭。兩位名將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一切儘在不言中。
忠武軍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關內守軍的士氣。孫傳庭的秦兵殘部熟悉地形,堅韌頑強;忠武軍裝備精良,戰術新穎。兩者迅速融合。
曹文詔帶來的工匠,立即著手修複破損最嚴重的城牆段落,並指導守軍構建了更多的斜麵炮位和銃眼,優化了火力配置。
當流寇再次發動人海攻勢時,他們遭遇了更猛烈的打擊。忠武軍的火炮和鳥銃與秦兵的弓箭、滾木擂石形成了立體火力網。
尤其是一種被忠武軍稱為“一窩蜂”的火箭集射裝置,雖然精度不高,但一次齊射覆蓋範圍極大,對密集衝鋒的流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懾。
忠武軍的軍官們在實戰中飛速成長。他們學會了如何根據戰場形勢調整火力配置,如何與友軍協同,如何在殘酷的拉鋸戰中維持部隊的士氣和紀律。
每一天,都有軍官和士卒在血戰中倒下,但活下來的人,眼神變得更加堅定,動作變得更加嫻熟。
潼關守住了。雖然依舊搖搖欲墜,雖然每天仍有傷亡,但李自成試圖一鼓作氣拿下潼關的企圖被徹底粉碎。
戰事進入了更加殘酷的消耗戰階段。
忠武軍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兩個月的高強度守城戰,最初的兩萬精銳,陣亡、重傷減員超過三成,尤其是衝鋒在前的重甲步兵和騎兵,損失尤大。
然而,這支軍隊的靈魂,卻在血與火中得到了徹底的淬煉。他們證明了新式訓練和裝備的價值,證明了嚴格的紀律和充足的餉銀所能激發的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他們像一根最堅硬的楔子,牢牢釘在了潼關,為整個帝國爭取到了最寶貴的時間。
北京的回應
潼關的戰報雪片般飛回北京。每一次傷亡數字,都讓陸錚的心揪緊一分,但每一次“擊退賊寇”、“防線穩固”的消息,又讓他稍稍鬆了口氣。
陸錚深知,這隻是開始。他命令周遇吉,在京營加速訓練新兵,補充損耗的裝備,尤其是火器和戰馬。
同時,他更加嚴厲地督促江南的林汝元,確保錢糧物資不能有任何中斷。
朝堂之上,再也無人敢質疑這支耗費巨資打造的忠武軍的價值。潼關的血戰,用最直接的方式,證明了陸錚強軍路線的正確與必要。
寒冬籠罩著潼關,也籠罩著北京。陸錚知道,曹文詔和孫傳庭在潼關的堅守,是在為帝國續命。
而他,必須利用這用鮮血換來的時間,讓整個國家機器,更快地運轉起來,以應對接下來,可能更加狂暴的風暴。
潼關的烽火,不僅淬煉了一支軍隊,也照亮了這個帝國前路上,那愈發清晰而嚴峻的挑戰。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