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李標揉著發脹的太陽穴,看著眼前幾乎同樣疲憊的兵部尚書王洽和戶部尚書畢自嚴。
畢自嚴將一份公文推到他麵前,語氣帶著壓抑的怒火:“你自己看!江南三省聯名上奏,言今歲桑蠶歉收,棉布滯銷,漕運河道亦需疏浚。
請求減免三成稅賦,漕糧北運也要求延緩兩月!這…這分明是趁國之危,坐地起價!”
王洽歎了口氣,將另一疊文書放下:“北疆各鎮,薊州、宣大的將士,賞賜要發,兵員要補,器械要修,哪一樣不要錢?
沒有江南的錢糧,邊關頃刻就會生變。陸錚那邊也來了信,川陝新政初見成效,但欲鞏固根基,仍需朝廷在財賦上予以支撐…”
李標長歎一聲,聲音沙啞:“江南所奏,雖有誇大,卻也非空穴來風。連年征戰,民生已顯疲態。
此前為解北疆之困,林汝元在江南行事過於剛猛,已積下不少怨氣。
若此刻再行強壓,恐真會激起民變。屆時內憂外患齊至,局麵將一發不可收拾。”
李標看向畢自嚴,帶著一絲懇切,“叔節,能否再從彆處騰挪一些?漕糧之事,可否再與南京戶部協商,哪怕先運抵半數,以解燃眉之急?”
畢自嚴無奈搖頭,麵露苦澀:“李閣老,你我都知,彆處早已羅掘俱窮。
江南…他們這是看準了我們的軟肋,用的是陽謀啊。”
……
漢中,總督行轅
陸錚看完了周墨林的密信和李標的私函,沉默良久,將信件遞給一旁的沈繼榮。
沈繼榮細細閱後,眉頭緊鎖:“督師,江南此計甚毒。他們不言抗命,隻訴艱難,挾‘民意’以令朝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若強行推動,便是苛政擾民;若退讓,則新政前功儘棄。”
陸錚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巨大輿圖前,目光銳利如刀,掃過江南,最終落回川陝。“他們以為,扼住了錢糧咽喉,便可逼我就範。”他冷哼一聲,語氣轉沉,“傳令!”
沈繼榮立刻肅然。
“第一,以我的名義回信李閣老,陳明川陝亦知朝廷艱難,明年上繳稅賦,可在原額基礎上,再增一成,以助國庫,暫安人心。”
“第二,八百裡加急告知林汝元,江南策略需變。暫緩對那幾個頂級豪強的直接清算,轉而扶持肯與我們合作的中小商賈。
讓他設法打通往南洋、日本的商路,同時,催促福建那邊,我們自家的市舶司要加快籌建!
他們想斷我們的漕運和淮鹽,我們就自己開鑿新的水源!”
“第三,川陝內部,清丈田畝、鹽政改革,力度不減反增!告訴下麵的人,遇有豪強武力抗法,無需請示,以謀逆論處,立斬不赦,家產充公!
另外,著工房加緊勘探各地礦藏,尤其是鐵、煤。招募能工巧匠,興辦學堂,我們要有自己的軍械局,有自己的工匠營!不能永遠指著江南的工匠和鐵料!”
陸錚轉過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百年的財富積累和盤根錯節的關係。
而我們的權力,終將來自於戰無不勝的忠武軍,來自於高效廉潔的官府,來自於這川陝之地能自己產出足夠的糧食、鋼鐵和火炮!
看看到底是誰,更能掌握這天下的命脈!”
陸錚的應對,不再是簡單的針鋒相對,而是立足長遠,多管齊下,試圖從根本上瓦解對手的優勢,夯實自身的根基。
一場圍繞經濟命脈和發展道路的更深層次較量,已然拉開序幕。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