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顧清如想到在連隊去牧區宣傳的時候,和阿肯大叔閒聊得知,牧民每年都會留出“備荒種”,存有燕麥、糜子甚至青稞種子,隻是這些種子輕易是不會動用的。
牧民們不缺糧種,卻缺農具和布匹,尤其想要鐵鍬、膠鞋和火柴這類物資。
那時她隻當是閒談,此刻卻如電光火石般閃現腦海。
她眼前一亮:這不正是“以物易物”的機會?
周營長環顧四周,看向顧清如,問道,“小顧同誌,你有什麼建議嗎?”
顧清如猶豫片刻,站起身來,“周營長,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過來。馮所長嘴角微不可察地一撇,仿佛在說:一個小姑娘,能有什麼高見?她能發現疫病,還能發現種子不成?
真是哪裡都有你,顯得你能呢。
顧清如不慌不忙,走到牆邊的地圖前,指尖落在三十裡外的牧區標記上:
“我們一直盯著糧站,卻忘了隔壁的牧民手裡有我們需要的東西——耐寒作物種子。而他們缺的,正是我們倉庫裡積壓的舊農具,這些都是牧民急需的東西。不如組織一次‘物資換種’行動,派隊去三十裡外的牧點,用這些物資換取耐寒作物種子。並且這些種子,我們兵團承諾,秋收後會還種還息。”
會議室一片寂靜。
有乾部猶豫:“軍墾單位和牧民私下交易,怕惹麻煩啊。”
馮所長開口道,“顧同誌,你這個想法確實不夠成熟啊。要知道,私自調用公物屬於違反紀律。”
“現在有些年輕同誌,乾了一點成績,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可我們講的是集體智慧啊。”
盧指導員卻不讚同馮所的意見,“這不是私自調用,是互助。我們可以走‘支邊協作’的名義上報,既幫牧民解決生活困難,也請他們支援我們春播。若師部問起,也有理可據。”
馮所長被盧指導員當場否定了,臉色頓時有些難看,不再說話。
見盧指導員支持,會議室,開始有人支持顧清如的意見。
見顧清如說得有理,又正值春播迫在眉睫,周營長最終拍板同意,組織了一支五人小隊,攜帶清單物資前往牧區協商。
三天後,他們滿載而歸。
用十把舊鐵鍬、三十雙膠鞋和半箱火柴,換回了近三百斤燕麥、糜子和蓧麥種子。
這些種子雖非高產,但極耐旱耐寒,正適合本地邊緣地塊種植。
並且,和牧民們說好了,秋收後還本加分成。
而這批種子,剛好夠補足各個連隊的種子缺口。
消息傳開,各連隊士氣大振。
大家很快埋頭於春播之中。
清晨,天邊還泛著青灰,田埂上已響起了鋤頭破土的脆響。
幾名戰士在前麵賣力的拉著犁翻起土地,女知青在後麵彎著腰低著頭,將種子播撒在田地中。
汗水順著額頭滑下,滴進土地,沒人喊苦,沒人叫累。口號一聲接一聲,人們乾得格外賣力,仿佛要把過去耽誤的時光,一口一口地搶回來。
這次任務很重,為了趕播種,天沒亮就出工,晚上收工時拉犁的知青肩頭都磨破了。連平日裡最嬌氣的小姑娘也咬牙扛起了化肥袋。
廣播站每日播報進度,激昂的《東方紅》和《咱們工人有力量》在曠野中回蕩......
喜歡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請大家收藏:()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