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呼聲在靠山村的上空回蕩,久久不息。
五十萬資金終於敲定,像一顆定心丸,讓整個黑金肥廠都進入了一種亢奮的狀態。李浩軒沒有讓這股熱情冷卻。
他站在人群中央,雙手下壓,聲浪漸息。
“鄉親們,高興完了,就該乾活了!”他的聲音穿透力很強,“市裡的考察團,隨時會來!這是我們黑金肥廠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時候!能不能讓他們點頭,就看我們自己的表現!”
“二牛哥!”
“在!”李二牛從人群裡擠了出來,滿臉紅光。
“你帶人,把廠區內外,所有犄角旮旯,全都給我打掃乾淨!地麵用水衝!機器用布擦!我要讓整個廠子,亮得能照出人影來!”
“放心吧廠長!”李二牛拍著胸脯保證。
“孫建軍!”
“到!”孫建軍和幾個年輕人立刻站直了身體。
“你們這幾天,什麼都彆乾,就跟著錢教授!錢教授讓你們乾什麼,你們就乾什麼!把腦子裡的東西都給我繃緊了!到時候領導問話,誰要是掉了鏈子,彆怪我扣他獎金!”
年輕人們的臉上一凜,隨即大聲回應:“是!”
整個黑金肥廠,就如同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瞬間高速運轉起來。工人們拿著掃帚、水桶、抹布,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大掃除。錢伯融則將孫建軍幾人叫到了臨時的實驗室裡,在一塊小黑板前,開始進行最後的演練和部署。
李浩軒自己也沒閒著,他找來紙筆,將工廠的運營數據、財務報表、市場份額以及對未來的規劃,一條條清晰地整理出來。他知道,光有熱情和決心不夠,考察團裡都是專家,他們要看的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和邏輯。
兩天後,三輛黑色的伏爾加轎車,在村民們驚訝的注視下,緩緩駛入了靠山村。
車隊在黑金肥廠門口停下。車門打開,市農業局局長張建國率先下車,緊接著,幾位氣度不凡、乾部模樣的人也陸續走了下來。
李浩軒和錢伯融早已等候在門口。
“張局長,各位領導,歡迎蒞臨指導!”李浩軒快步上前,不卑不亢。
“浩軒同誌,這位是錢伯融教授吧?”張局長目光炯炯,主動向錢伯融伸出了手,“錢老,久仰大名!您肯出山,是我們全市農業界的福氣啊!”
錢伯融與他握了握手,平靜地點頭:“張局長客氣了,我隻是一個搞了一輩子土壤研究的老頭子,做點分內事而已。”
簡單的寒暄後,張局長開門見山:“時間寶貴,我們就不多說客套話了。開始吧,讓我們看看你們的底氣。”
“好!各位領導,請!”
李浩軒在前引路,帶領考察團走進了廠區。
煥然一新的廠區讓考察團的成員們精神一振。地麵乾淨整潔,空氣中沒有一絲異味。生產線上的機器雖然不算頂尖,但都被擦拭得鋥亮,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工作服,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這是我們的原料混合區,這是發酵車間……”李浩軒一邊走,一邊介紹著生產流程。
一位戴著眼鏡,看起來是技術專家的中年人突然發問:“李廠長,你們的品控是怎麼做的?如何保證每一批次肥料的有效成分是穩定的?”
“這位領導問到點子上了。”李浩軒停下腳步,“目前,我們主要依靠錢教授製定的標準化生產流程,嚴格控製原料配比和發酵時間。每一批成品,我們都會進行小範圍的作物對比試驗,確保效果達標。這也是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實驗室的原因,有了精密的儀器,我們就能從‘經驗控製’升級到‘數據控製’。”
他的回答坦誠而專業,那位專家點了點頭,沒再多問。
穿過生產區,一行人來到了那間預備作為實驗室的空置大車間。
車間中央,一塊大黑板立在那裡,上麵已經寫滿了各種化學分子式和圖表。錢伯融走上前,拿起了粉筆。這裡,成了他的主場。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人的聲音不大,卻極具權威,“黑金肥的成功,驗證了一個方向,就是利用有機物和微生物,活化土壤。但它隻是一個起點,一個非常粗糙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