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洛陽的喧囂與算計,劉備一行人馬輕裝簡從,向北渡過黃河,進入冀州地界。時值深秋,曠野蕭瑟,寒風卷起枯黃的草葉,打著旋兒撲打在騎士們的征衣上。沿途村落大多殘破,百姓麵有菜色,見到軍隊經過,無不麵露驚恐,紛紛避讓關門,顯然是被連年的戰亂與兵禍嚇破了膽。
劉備騎在戰馬上,望著這般景象,心中不禁沉重。即便他早已從記憶和史料中知曉東漢末年的民生疾苦,但親眼所見,那份衝擊力依然強烈。這片中原腹地,本該是富庶繁華之所,如今卻被黃巾之亂、官軍剿伐、以及後續的匪患折騰得千瘡百孔。
隊伍一路前行,這日已進入河間郡地界,距離約定的會合地點鄚縣已不遠。趙雲派出斥候在前方探路,格外警惕。冀州雖大體在朝廷控製之下,但黃巾餘孽、潰兵散勇組成的匪寇層出不窮,不得不防。
“府君,”趙雲策馬靠近,低聲道,“前方斥候回報,約五裡外有一處廢棄驛亭,附近似乎有少量人馬活動的跡象,身份不明,是否繞行?”
劉備略一沉吟,搖頭道:“不必。我等奉詔赴任,堂堂正正,若遇小股毛賊,正好為民除害;若是尋常百姓,也可探問一下此地情形。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勻速前進。”
“諾!”趙雲領命,立刻下令隊伍呈戰鬥隊形展開,弓上弦,刀出鞘,緩緩向前推進。
不多時,那處廢棄的驛亭已然在望。斷壁殘垣,荒草萋萋,顯得格外淒涼。而在驛亭旁的幾棵枯樹下,果然圍著二三十個衣衫襤褸、手持簡陋兵刃的漢子。他們似乎正在歇腳,看到劉備這支盔明甲亮、隊列嚴整的官軍,頓時一陣騷動,紛紛抓起武器,緊張地站了起來,聚攏在一起,擺出防禦姿態,眼神中充滿了警惕、恐懼,以及一絲絕望下的凶狠。
趙雲目光銳利,掃過對方,低聲道:“府君,看其裝扮器械,似是潰散的黃巾餘孽,或是落草為寇的流民。末將請命,率一隊人馬衝殺,可頃刻剿滅。”
劉備抬手製止了趙雲。他仔細觀察著那群人,他們大多麵黃肌瘦,顯然饑餓已久,手中的武器不過是些鏽蝕的刀叉、削尖的木棍,甚至還有農具,唯有為首的那名青年,看起來約莫二十出頭,雖然同樣衣衫破舊,滿麵風霜,但身形還算結實,手中握著一柄環首刀,眼神銳利,站在眾人之前,頗有幾分氣度,不像尋常賊寇。
更重要的是,劉備從那青年的眼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絕望和凶狠,還有一絲殘存的不甘與掙紮。
“不必動手。”劉備沉聲道,“子龍,隨我上前問話。其餘人等,原地警戒,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放箭。”
說罷,劉備一催戰馬,緩緩向那群人走去,趙雲緊隨其後,手握銀槍,全神戒備。
見對方主將竟然隻帶一人前來,那群人更是緊張,紛紛看向為首的青年。那青年握緊了刀,喉結滾動了一下,顯然也十分緊張,但卻沒有後退,反而向前踏了一步,嘶啞著聲音喊道:“來者何人?!我等……我等隻求活路,並無意與官軍為敵!若肯放我等一條生路,感激不儘!”
劉備在距他們十步遠處勒住馬,目光平和地看著那青年:“我乃大漢右北平太守,新任青州平原國相劉備劉玄德,奉詔赴任途徑此地。觀你等模樣,並非窮凶極惡之徒,為何在此落草?”
那青年聽到“劉備劉玄德”的名字,眼中閃過一絲極其細微的驚異和波動,但隨即又被警惕覆蓋。他咬了咬牙,道:“原來是劉使君……哼,官字兩張口,說得好聽!我等皆是活不下去的苦命人!若非官府欺壓,豪強盤剝,誰願意提著腦袋乾這掉腦袋的營生!”
他身後的人群也響起一陣嗡嗡的附和聲,充滿了怨氣。
劉備並未動怒,反而點了點頭:“民生多艱,備亦深知。然則,攔路劫掠,終非長久之計,亦害了無辜行旅。我看你頗有氣度,不像甘願為匪之人,可願告知姓名,道明緣由?”
那青年見劉備態度誠懇,言語間並無一般官員的倨傲與蔑視,戒備之心稍減,猶豫了一下,終究歎了口氣道:“敗軍之將,不足言勇。在下廖化,字元儉,襄陽中盧人……曾……曾誤入歧途,追隨張角……”他說到此處,臉上露出一絲痛苦和羞愧之色。
“張角死後,其騙局早已昭然若揭!什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不過是裹挾百姓、滿足私欲的謊言!我等求活之人,不過是他們野心的犧牲品!”廖化語氣激動起來,“後來官軍剿匪,我也曾想投效,戴罪立功,重新做人!可那些官軍將領,視我等如豬狗,要麼驅為前鋒送死,要麼隨意打殺,根本無人真心接納!不得已,才帶著這些同樣無路可走的鄉親,在此苟延殘喘……”
廖化的話語,充滿了無奈、悲憤與一絲未能泯滅的良知。他身後的那些人,也紛紛低下了頭,有的甚至開始低聲啜泣。
劉備靜靜地聽著,心中卻是波瀾起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廖化!竟然是廖化!這個名字在他融合的記憶裡,瞬間變得清晰無比。那個在曆史上,從黃巾餘孽到季漢忠臣,曆經整個蜀漢興衰,直到蜀漢滅亡後仍試圖複興漢室的老將!民間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諺語,雖帶調侃,卻也道儘了其忠誠與堅韌!這是一位能力或許並非頂尖,但忠誠可靠、兢兢業業、可托付重任的良將!
沒想到,竟在此地,以此種方式相遇!
劉備看向廖化的目光,頓時變得不同,充滿了欣賞與真誠。他翻身下馬,這個動作讓趙雲和廖化等人都是一驚。趙雲急忙也下馬護衛。
劉備卻擺擺手,示意趙雲不必緊張,他向前走了幾步,來到廖化麵前,目光直視著他:“元儉,你所言之事,備深信不疑。張角之亂,根源在於朝政昏暗,民生凋敝,非儘爾等之過。你能迷途知返,心存忠義,更是難得。”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足以讓所有人都聽到:“我劉備,雖為漢室宗親,朝廷命官,但亦出身寒微,深知百姓疾苦。我之所願,乃是掃平奸佞,匡扶漢室,使天下黎民能得安居樂業!而非一味屠戮求功之輩!”
他的目光掃過廖化身後那些麵帶菜色、眼神惶恐的漢子,語氣更加懇切:“爾等皆是大漢子民,若非走投無路,誰願背井離鄉,刀頭舔血?今日相遇,便是有緣。我欲前往青州平定黃巾之亂,正是用人之際。元儉,還有諸位鄉親,若信得過我劉備,可願棄了這刀口舔血的營生,隨我同往青州?我不敢保證榮華富貴,但可承諾,必以真心待之,有功必賞,有飯同食,有我劉備一口吃的,就絕餓不著諸位!他日若能安定地方,諸位皆可回鄉與家人團聚,或落戶為民,或從軍報國,皆由爾等自願!如何?”
這番話,情真意切,沒有絲毫居高臨下的施舍意味,而是平等地發出了邀請。尤其是從一位聲名在外的太守、縣侯、宗親口中說出,更是顯得無比珍貴。
廖化徹底愣住了。他投過官軍,受過太多的白眼、欺辱和利用,何曾聽過一位如此身份的大人物,如此真誠地對待他們這些“黃巾餘孽”?他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
他怔怔地看著劉備,看著那雙清澈而堅定的眼睛,那裡麵沒有欺騙,沒有鄙夷,隻有真誠和期待。又回頭看了看身後那些眼巴巴望著他、眼中重新燃起一絲希望的鄉親。
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酸楚猛地衝上廖化的心頭,他的眼眶瞬間紅了。他猛地將環首刀插在地上,單膝跪地,抱拳過頭,聲音因激動而有些顫抖:“廖化……廖化一介敗卒,蒙府君不棄,竟以誠相待,願效犬馬之勞!此生此世,願追隨明公左右,刀山火海,絕無二話!”
“願追隨明公!”他身後的那二三十人見狀,也早已被劉備的話語感動,紛紛丟下武器,跪倒一片。
劉備大喜,連忙上前親手扶起廖化:“好!元儉請起!諸位請起!得元儉與諸位壯士相助,如虎添翼!”
他當即對趙雲道:“子龍,分些乾糧清水與元儉他們,再勻出幾匹備用馬匹,讓傷者和體弱者乘坐。”
又對廖化道:“元儉,你暫且在我親衛隊營中,任軍侯一職。你這些鄉親,皆由你統帶,先行休整,熟悉軍中規矩。待到了青州,再另行安排!”
軍侯一職,雖不高,但對於剛剛投誠、毫無根基的廖化而言,已是莫大的信任和重視!
廖化感動得無以複加,再次拜謝:“化,定當竭儘全力,不負明公厚望!”
隊伍再次啟程,雖然多了幾十人,顯得有些雜亂,但氣氛卻融洽了許多。廖化等人分到了食物,雖然不多,卻足以果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和希望。他們緊緊跟在劉備的隊伍後麵,眼神中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憧憬。
趙雲在一旁看著,心中對劉備的敬佩更深。這份識人之明、容人之量、以及待人以誠的胸懷,確非常人所能及。他隱隱覺得,這位名叫廖化的青年,或許真如主公所看重的那般,是位值得培養的將才。
劉備騎在馬上,心情舒暢。意外收獲廖化這員未來的忠臣良將,可謂此行的一大驚喜。
喜歡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