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匣(584)_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_线上阅读小说网 

記憶之匣(584)(1 / 1)

記憶之匣

窗外的梧桐樹落了最後一茬葉子,八十四歲的李素華裹著毛毯坐在輪椅上,目光渙散地望著窗外。王建軍端著藥碗走進來,輕聲喚道:“媽,該吃藥了。”

李素華緩緩轉過頭,眼神卻不像往日那般迷茫。她突然抓住兒子的手,力道大得驚人:“建軍,上海老屋三樓,我有個樟木箱子,得去拿回來。”

王建軍手中的藥碗差點打翻。母親確診阿爾茨海默病三年,已經很久沒能完整說出一句話,更彆提如此清晰的表達。

“媽,你說什麼箱子?”

“樟木的,就在我原來住的亭子間,三樓轉角。”李素華語速急促,眼中閃爍著不尋常的光亮,“箱子裡有重要東西,我一直記著。”

王建軍安撫母親吃下藥,以為這不過是病情中又一個轉瞬即逝的清醒時刻。然而接下來的三天,李素華每天都會重複同樣的話,甚至能準確描述出上海老屋的位置——虹口區昆山路一條裡弄,連門牌號都說得清清楚楚。

周末,妹妹王建萍來看望母親。聽聞此事後,她翻箱倒櫃找出一個鐵盒子,裡麵裝著父母的舊證件。當看到母親1962年的工廠工作證時,她驚叫起來:“哥,你看!地址和媽說的一模一樣!”

工作證已經發黃,照片上的母親梳著兩條粗辮子,笑容羞澀。背麵確實印著昆山路的地址。

“媽在上海真有過住處?”王建軍難以置信。他們兄妹在北方出生成長,隻知道父母是文革前支援三線建設來到這裡的,關於上海的日子,母親從未詳細提起。

“要不,我們帶媽去一趟?”王建萍突發奇想。

王建軍第一反應是反對。母親年事已高,又患病在身,長途旅行風險太大。但看著母親近日來越發焦灼地念叨那個樟木箱子,他最終動搖了。

經過周密準備和醫生評估,一周後,三人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

李素華一路上異常安靜,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當列車駛入上海站,她突然醒來,貼著車窗喃喃道:“變了,全變了。”

出租車在繁華的街道穿行,王建軍按照舊地址導航,卻發現昆山路的老裡弄大多已拆遷,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他們尋找的門牌號所在區域,正好是一片待拆遷的老街區,大部分居民已搬離。

“會不會已經拆了?”王建萍有些泄氣。

李素華卻固執地指著一條窄巷:“從那裡進去,第三個弄堂。”

兄妹倆推著輪椅走進巷子。斑駁的牆壁上寫著大大的“拆”字,多數窗戶已空洞無物。然而按照母親指示,他們真的找到了一棟尚未完全清空的老式石庫門房子。

一位白發老伯坐在門口曬太陽,聽說他們來找舊物,眯著眼打量李素華:“你是...李師傅的女兒?”

李素華茫然地看著他。

老伯激動起來:“你是素華吧?我是阿四啊,以前住你家樓下的!”

李素華依舊沒有反應,王建軍連忙解釋母親患病的情況。

“這房子下個月就要拆了。”老伯歎息道,“你們來得正好,三樓亭子間還留著些舊東西,房管所讓我清理我都沒舍得動。”

在老伯幫助下,他們爬上吱呀作響的木樓梯。三樓轉角的小房間鎖已鏽蝕,王建軍輕輕一撞就開了。

十平方米的小屋積滿灰塵,牆角果然放著一個深褐色的樟木箱子。

“就是這個!”李素華突然激動起來,試圖從輪椅上站起。

箱子上掛著一把銅鎖,早已鏽死。王建軍用力撬開,箱內物品保存得出奇完好:一疊用絲帶捆好的信件、幾張黑白照片、幾本紅色封皮的筆記本,還有一個小布包。

李素華顫抖著手拿起最上麵的照片。照片上,七八個年輕女工站在紡織機器前,每個人都梳著辮子,穿著工裝,笑容燦爛如陽光。背麵寫著“上海國棉十七廠先進班組,1961年5月”。

王建萍打開布包,裡麵是一枚銅質獎章,刻著“上海市勞動模範”字樣,還有一張泛黃的剪報,報道著國棉十七廠李素華小組技術革新的事跡。

“媽以前是勞模?”王建萍不敢相信。他們記憶中的母親隻是個普通紡織女工,退休後也鮮少提起往事。

李素華摩挲著獎章,嘴唇微微顫動,哼起了一段旋律。王建軍仔細聽,是一首老歌:“紡織姑娘心靈手巧,紡出彩虹萬裡長...”

回程的火車上,李素華一直看著那些老照片,時而模糊地念叨幾個名字。雖然她仍然認不出子女,但眼神不再空洞,仿佛有什麼東西正在蘇醒。

回家後,王建軍將母親的獎章和照片裝裱起來,掛在客廳牆上。奇跡般地,李素華雖然依舊記不清眼前人,卻能清晰地說出照片中每個同事的名字,甚至偶爾回憶起工廠裡的趣事。

一天下午,王建軍發現母親對著牆上的獎章輕聲說話:“師傅說過,無論到哪裡,都要把技術帶去...所以我來了北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建軍悄悄退出門外,眼眶濕潤。他終於明白,母親並非遺忘了過去,隻是那些記憶被歲月深埋,需要一把鑰匙來開啟。而那個樟木箱子,正是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

隨著翻閱母親的日記和信件,他們拚湊出一個完全陌生的母親:不僅是勞動模範,還是廠裡的技術骨乾,曾經為了愛情和理想,主動放棄上海的生活,追隨父親來到北方支援建設。

“媽的選擇,改變了我們整個家族的軌跡。”王建萍感慨道。

最讓王建軍觸動的是母親一封信中的話:“北方雖苦,但這裡需要我們的技術。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身在何處,而在於為世界留下什麼。”

冬去春來,李素華的身體日漸衰弱,但在意識清醒的片刻,她會指著牆上的獎章,對護工露出驕傲的微笑。有時她甚至能完整唱出那首紡織歌謠。

母親去世後,王建軍將部分遺物捐給了當地的工業博物館。在母親那枚勞動模範獎章旁,他特意標注了一行字:“記憶不僅存在於大腦,更融入物件與情感,永遠等待被喚醒。”

整理遺物時,他們在樟木箱夾層又發現一封信,是李素華六十歲生日時寫下的:

“建軍、建萍,如果有一天媽媽忘記了所有,請你們記得,媽媽曾經年輕過,奮鬥過,愛過...”

窗外,新芽吐綠,又一個春天到來。王建軍仿佛看到年輕的母親站在紡織機前,回頭對他微笑。那些被時光塵封的記憶,如同沉睡的種子,終會在某個春天蘇醒,開出花來。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白丁到人生贏家 代碼江湖 真名代碼108件神器的暴走日常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