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三)
(十四)
暑氣在蟬鳴中一天天濃鬱起來。統考成績終於公布,柳溪村小學六年級語文,在全縣排中遊偏下,未能躋身前列,但也遠遠避開了後十名的“警戒線”。老校長在總結會上,眉頭舒展了許多,雖然沒有點名表揚,但話裡話外肯定了畢業班的“穩定發揮”。
歐陽嵐看著那張印著冰冷排名的表格,心裡出乎意料的平靜。沒有狂喜,也沒有失落。她記得班上每一個孩子的分數,記得王小明終於及格了的卷子,記得李小花那篇被扣了幾分卻充滿靈氣的作文。這些具體的人和細節,遠比那個抽象的數字更讓她在意。
學期的最後一天,空氣中彌漫著離彆的氣息。六年級的孩子們即將畢業,去往鎮上的中學。教室裡不像往常那樣喧鬨,一種淡淡的傷感籠罩著大家。
王小明走到歐陽嵐麵前,深深鞠了一躬,聲音比平時響亮了些:“歐陽老師,謝謝您!”他抬起頭,眼眶有點紅,但眼神裡多了些以前沒有的光亮,“我……我會好好念初中的。”
歐陽嵐拍拍他依然瘦削的肩膀,喉嚨有些發緊,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好好學,老師相信你。”
孩子們陸續離開,教室裡空了下來。歐陽嵐獨自一人打掃著衛生,擦著布滿粉筆灰的黑板,看著那些歪歪扭扭的課程表值日生表被一點點清除乾淨。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空蕩蕩的課桌上,浮塵在光柱中緩緩飄舞。這裡,曾經充滿了稚嫩的讀書聲、爭吵聲和歡笑聲。一種混雜著成就感和空落落的情緒,在她心中彌漫開來。
(十五)
暑假並沒有帶來預想中的徹底放鬆。教育局組織了特崗教師培訓,為期一周。歐陽嵐來到了縣城,坐在窗明幾淨的會議室裡,聽著專家講授最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改革方向。那些諸如“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個性化教育”的詞彙,像另一個世界的聲音,與她所在的、連多媒體設備都時靈時不靈的柳溪村小學,仿佛隔著千山萬水。
培訓間隙,來自不同村小的年輕教師們聚在一起,交流著各自的苦惱與收獲。有人抱怨條件艱苦,學生基礎太差;有人分享著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開展活動的巧思;也有人已經在考慮服務期滿後的去向。歐陽嵐大多時候安靜地聽著,她發現自己不再像剛來時那樣,要麼激憤,要麼茫然。她開始更具體地思考,哪些理念可以“嫁接”到她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哪怕隻是很小的一點改變。
培訓結束回到村裡,她帶回了幾本教育理論書,更帶回了一顆沉澱下來的心。她利用假期時間,重新梳理了下學期的教案,不再追求花哨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如何將知識更有效地傳遞給她那些特定的學生。她開始著手整理班級圖書角,寫信給城裡的同學,希望能募集到更多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書籍。
(十六)
新的學期,歐陽嵐接手了新的四年級。她似乎還是那個忙碌的歐陽老師,但又有些不同了。
開學第一天,她沒有急於講新課,而是花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聽他們說說暑假裡的趣事,了解他們的家庭和喜好。她記住了那個父母離異、跟著爺爺生活的女孩總是沉默地摳著手指;記住了那個調皮好動的男孩最喜歡在田埂上追蜻蜓。
她嘗試著將培訓時聽到的“小組合作”理念,簡化後應用到課堂上。她把不同性格、不同基礎的孩子分在一起,讓他們共同完成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比如一起討論一個問題。開始時一片混亂,但慢慢地,孩子們開始學習傾聽彼此,學習表達自己。
她不再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她在教室後麵開辟了一麵“展示牆”,貼上孩子們工整的寫字作業、充滿想象力的圖畫、甚至是收集來的漂亮樹葉。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都有機會被看見。
工作依然繁重,家長裡短的瑣事依然不斷,教師和學校的考評壓力依然存在。她依然會疲憊,會在深夜批改作業時感到手腕酸痛。但那種被洪流裹挾著、無法呼吸的窒息感,減少了。她更像一個在田埂間從容行走的農人,清楚地知道每一株禾苗的習性,耐心地施肥、除草、灌溉,等待著它們按照自己的節奏生長。
(十七)
秋深了,山野層林儘染。
一個周五的下午,歐陽嵐帶著孩子們上了一堂特彆的“課”。她把課堂搬到學校後麵的小山坡上。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在草地上奔跑、翻滾。她引導他們觀察天空變幻的雲朵,撿拾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落葉,聽風吹過鬆林的聲音。
回到教室,她讓孩子們用撿來的樹葉貼畫,或者寫一段關於秋天的感受。沒有題目限製,沒有字數要求。孩子們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貼出了小動物,有的貼出了想象中的城堡,有的寫下了“風是涼的,樹葉是黃的,我的心是快樂的”這樣稚嫩卻真實的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小明現在是四年級的王小明了)也交上來一幅樹葉貼畫,是用細長的柳葉和圓形的樟樹葉拚成的一艘小船,旁邊用鉛筆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老師,我想坐著船去看大海。”
歐陽嵐看著那艘簡陋的樹葉船和那行字,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她想起一年前,那個因為忘帶作業而怯生生的男孩,如今,他的心裡已經裝下了大海的夢想。教育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此——不是在試卷上增加幾分,而是在一片蒙昧的心田裡,播下一粒種子,照亮一絲微光。
她把那幅樹葉小船小心翼翼地貼在了“展示牆”最中心的位置。
(十八)
周末,歐陽嵐難得清閒,在宿舍裡整理東西。她翻出了剛來時寫的日記,那些字裡行間充滿了迷茫、委屈和掙紮。對比現在的心境,她發現自己確實不一樣了。皮膚曬黑了些,手掌因為偶爾幫孩子們勞動而粗糙了些,但內心卻仿佛更加柔韌和豐盈。
她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在秋陽下顯得格外沉靜的山巒。一年多的時光,她已經熟悉了這裡的每一段山路,每一縷炊煙,每一張在泥土中嬉戲的純真笑臉。這裡不再是地圖上一個陌生的坐標,而是她付出了汗水、淚水,也收獲了溫暖和成長的地方。
她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特崗服務期滿後何去何從,她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教育的現實困境依然存在,個人的力量依舊微薄。
但是,看著窗外在秋風中依然頑強生長著的、已經抽出了些許穗子的晚稻,歐陽嵐的內心是踏實的。她或許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但她可以守護好身邊這一方小小的池塘,讓裡麵的青禾,都能迎著風雨陽光,努力生長,抽穗揚花。
她拿起筆,在新的一頁日記上寫下:
“今日,晴。帶孩子們上山看雲,小明貼了一艘想去大海的船。風動,禾青。吾心亦安。”
落筆的瞬間,她仿佛聽到,在那片沉默的山野間,無數青禾正在拔節,發出細微而堅定的聲響。那聲音,彙成了這個秋天最動人的樂章。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