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陽光透過法醫辦公室的窗戶,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林宇獨自坐在劉永新曾經使用過的辦公桌前,手中捧著那本略顯陳舊的筆記本。
筆記本的封皮是深褐色的軟皮,邊角已經磨損,露出底下淺色的纖維。翻開第一頁,那行“法醫者,為生者權,為死者言”的字跡工整有力,與後麵逐漸變得潦草的筆跡形成鮮明對比。
林宇一頁頁翻看著。筆記本裡記錄了劉永新從業三十多年來經手的各種案件,有的詳細完整,有的隻有零星片段。越往後翻,字跡越是潦草,仿佛書寫者的內心正在經曆某種掙紮。
在筆記本的中後部分,林宇注意到有幾頁被小心翼翼地撕掉了,隻留下參差不齊的紙邊。係統界麵適時浮現:
【檢測到人為撕頁痕跡,殘留墨跡可嘗試複原】
林宇輕輕觸摸那些粗糙的邊緣,忽然注意到下一頁的紙麵上有輕微的壓痕——那是上一頁書寫時留下的印記。
他從抽屜裡取出鉛筆,輕輕在紙麵上塗抹。漸漸地,幾行模糊的字跡顯現出來:
“2003.9.15,東山路工地案,屍體編號3,特征不符,但上麵要求結案...”
字跡到這裡中斷了,後麵的內容無法辨認。林宇皺眉思索著,“特征不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上麵要求結案”?
就在這時,辦公室門被推開,徐達遠帶著一陣風走了進來:“小林,在忙什麼呢?有個新案子需要你跟一下。”
林宇下意識合上筆記本:“沒什麼,整理一下師父的舊資料。什麼案子?”
“城南河邊發現一具骸骨,初步判斷已經有些年頭了。”徐達遠遞過一個文件夾,“技術隊正在現場勘查,你準備一下,一會兒跟我過去。”
林宇接過文件,腦海中卻還想著剛才發現的那些字跡。東山路工地案?2003年?他似乎在哪裡見過這個案子的記錄。
去現場的路上,林宇一直在翻閱案件資料。城南河邊發現的骸骨初步判斷為女性,年齡在2025歲之間,死亡時間至少五年以上。骸骨被發現時裹在一個破舊的麻袋裡,被河水衝上岸邊。
現場已經拉起了警戒線。雨季的河水湍急渾濁,衝刷著岸邊的泥沙。技術隊的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將骸骨取出,放在鋪好的防水布上。
林宇戴上手套,蹲下身開始仔細檢查。骸骨保存相對完整,但有多處骨折痕跡。係統界麵自動啟動:
【檢測到多處陳舊性骨折:左側第三、四肋骨,右尺骨】
【顱骨後部有線性骨折,符合鈍器擊打特征】
【骨盆形態提示死者曾有過生育經曆】
林宇一邊檢查一邊向徐達遠彙報:“女性,25歲左右,生前遭受過多次暴力傷害,頭部遭受重擊可能是致命傷。而且,她生過孩子。”
徐達遠皺眉:“能判斷死亡時間嗎?”
林宇輕輕拿起一根股骨,仔細觀察骨骼斷麵和顏色:“至少五年,可能更久。需要帶回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測。”
就在這時,他的目光被骸骨頸椎處一個細微的異常吸引——第六頸椎側麵有一個極小的金屬碎片,已經與骨骼部分融合。
“這是什麼?”林宇小心地用鑷子取下那個碎片,放在證物袋中。
係統立即分析:
【金屬碎片成分:不鏽鋼,疑似醫用植入物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