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比對20002005年間本地醫院的骨科手術記錄】
回局的路上,林宇一直沉默著。那個金屬碎片讓他莫名想起劉永新筆記本中提到的“東山路工地案”。兩者之間會有什麼聯係嗎?
第二天,骸骨的檢測結果出來了:死亡時間大約在2003年左右,與東山路工地案發生在同一年。更令人驚訝的是,金屬碎片的分析結果顯示,它是一種已經停產的骨科植入物,主要用於頸椎固定手術。
“2003年,能做這種手術的醫院全市隻有兩家。”技術隊的小張報告說,“這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手術記錄應該都有保存。”
徐達遠立即派人去調取相關記錄。林宇則再次翻開劉永新的筆記本,仔細查找與2003年相關的任何記錄。
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他發現了一行幾乎被磨滅的小字:“她不該就那麼消失,真相終將大白。”
這句話的墨跡與前麵完全不同,似乎是最近才寫下的。
當天下午,去醫院調取記錄的偵查員帶回了令人震驚的消息:2003年9月,市第一人民醫院確實為一名22歲的女性患者做過頸椎固定手術,患者名叫蘇曉梅。但就在手術後不久,這名患者就失蹤了,家人曾報案,但一直未能找到。
“蘇曉梅...”林宇喃喃念著這個名字,總覺得有些熟悉。
係統界麵突然閃爍:
【姓名匹配:2003年東山路工地案死者名單中有一名報案失蹤人員:蘇曉梅】
林宇猛地站起身,衝向檔案室。
在檔案管理員的幫助下,他找到了2003年東山路工地案的卷宗。案件記錄顯示,當時工地發現三具屍體,都是男性流浪人員,案件以搶劫殺人結案。
但在附件中,林宇發現了一份失蹤人員名單,蘇曉梅的名字赫然在列,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備注:“疑似與工地案有關,但證據不足”。
更令人震驚的是,案件負責人一欄中,簽著劉永新的名字。
林宇的手指微微發抖。他想起筆記本上那些被撕掉的頁麵,想起“特征不符,但上麵要求結案”的字跡,想起那句“她不該就那麼消失”。
窗外,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雨點敲打著窗戶,仿佛在叩問被塵封已久的真相。
林宇拿起電話,撥通了徐達遠的號碼:“徐大,我想我可能發現了一個被埋藏多年的案子。需要您的幫助。”
電話那端沉默片刻,然後傳來徐達遠沉重的聲音:“我正好也有事要告訴你。剛才技術隊報告,在那個金屬碎片上,提取到了一個模糊的指紋——不是蘇曉梅的。”
“是誰的?”林宇的心跳加速。
“還需要進一步比對,但初步顯示,與劉永新的指紋特征有相似之處。”
雨聲中,林宇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那個曾經教導他“為生者權,為死者言”的人,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係統界麵再次浮現,這次的任務簡短而明確:
【揭開塵封的真相,無論代價如何】
喜歡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請大家收藏:()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