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建築工地的泥土被連日雨水泡得發脹,踩上去發出噗嗤的輕響。林宇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發現骸骨的基坑,徐達遠已經在那兒了,正和技術隊的人說著什麼。
“什麼情況?”林宇戴上手套,看向坑中那具半埋在泥土中的骸骨。
“工人挖地基時發現的,”徐達遠抹了把額頭的汗,“看樣子有些年頭了。”
骸骨保存得並不完整,大部分骨骼已經散亂,隻有頭骨和部分軀乾還保持著原狀。林宇小心地滑下基坑,蹲在骸骨旁仔細觀察。
“女性,25到30歲之間,”他輕聲判斷,“死亡時間至少十年以上。”
技術隊員開始拍照取證。林宇輕輕撥開頭骨旁的泥土,忽然動作一頓——在顱骨後部,有一處明顯的鈍器擊打造成的骨折,與蘇曉梅的損傷驚人地相似。
“怎麼了?”徐達遠注意到他的異常。
林宇搖頭,壓下心中的異樣感:“沒什麼。先帶回局裡做詳細檢驗吧。”
回到法醫實驗室,林宇對骸骨進行了全麵檢查。這具骸骨比蘇曉梅的要殘缺得多,許多關鍵骨骼已經缺失,給鑒定帶來很大困難。
但在現有的骨骼上,林宇發現了一些特彆的痕跡:肋骨有多處陳舊性骨折愈合的痕跡,指骨關節有明顯的勞損變形。
“死者生前可能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且遭受過多次暴力傷害。”林宇記錄著觀察結果。
係統界麵悄然浮現,提供著輔助信息:
【根據骨骼特征,死者可能從事洗衣、建築等重體力工作】
【建議重點檢查骨盆特征,判斷是否有生育史】
骨盆檢查證實了係統的推測:死者確實生育過,至少有一個孩子。
與此同時,技術隊從骸骨所在的土層中提取到一些織物纖維和一個小金屬扣子。扣子上刻著一個模糊的ogo,像是某種工作服的紐扣。
“這個ogo有點眼熟。”徐達遠拿著放大鏡仔細端詳。
林宇忽然想起什麼,從檔案櫃裡翻出一些舊文件。在2005年的一份失蹤人口報告中,他找到了匹配的記錄:陳秀娟,28歲,洗衣廠工人,2005年報告失蹤。報告附照片上,她穿的工作服紐扣與發現的扣子完全一致。
“看來身份明確了。”徐達遠說,“我讓人去聯係她的家屬。”
陳秀娟的女兒很快被找到了,現在已經是大學生。她來到局裡,看到母親遺物時泣不成聲。
“媽媽失蹤那天說要去見個人,然後就再也沒回來...”女孩抽噎著說,“爸爸早就去世了,她一個人把我帶大...”
“她有沒有提起要見誰?”林宇輕聲問。
女孩搖頭:“隻說是個老朋友。但那陣子她總是心神不寧的,好像很害怕什麼。”
送走女孩後,林宇和徐達遠麵麵相覷。
“又一個年輕女性,頭部鈍器傷,被埋在建築工地...”徐達遠沉吟道,“這模式太熟悉了。”
林宇點頭:“而且都是多年後才被發現。”
他們調取了2005年所有與陳秀娟有關的記錄。發現她在失蹤前曾經報過警,聲稱被人騷擾恐嚇,但案件沒有進展。
“當時的接警記錄顯示,她指控的騷擾者是...”徐達遠看著檔案,聲音漸漸低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