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林宇的手機收到一條加密信息:“查看2013年銀河小區墜樓案。”
發信人未知,信息在閱讀後自動銷毀。
銀河小區墜樓案——一樁被認定為自殺的舊案。林宇調出檔案:張某,32歲,房地產會計,從自家陽台墜落身亡。當時屍檢確認為自殺,案件很快結案。
但重新審視屍檢照片時,林宇發現了異常:死者右手肘內側有個極細的針孔,與之前案件中發現的神經麻痹劑注射痕跡高度相似。
“當時為什麼沒注意到這個?”林宇問當年的經辦法醫。
老法醫回憶良久:“當時案件多,加上家屬不要求詳細屍檢就...”
更令人起疑的是,該案的被告方律師正是周偉。
林宇申請開棺重新屍檢。結果令人震驚:死者體內檢測出高濃度神經麻痹劑,頸椎處有細微的骨折——符合被人從高處推落的特征。
案件重啟調查。周偉被傳喚時依然鎮定自若:“那麼多年前的案子,我早就沒印象了。”
但當林宇出示新的屍檢報告時,他的表情出現了細微的裂痕。
“巧合而已,”周偉整理著袖口,“你們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我與這件事有關。”
確實,所有證據都是間接的。眼看24小時傳喚時限將至,調查再次陷入困境。
淩晨三點,雨勢漸小。林宇獨自在證物室,對著銀河小區案的物證發呆。一個細節突然抓住他的視線:在死者手機通訊記錄中,有個案發前一天的通話,對方是某個未實名登記號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技術隊嘗試追蹤號碼,發現該號碼隻使用過一次,就是在那個通話中。
“一次性手機,”小張搖頭,“沒法追蹤。”
林宇卻注意到另一個細節:通話時長正好是3分17秒。這個數字異常熟悉。
他迅速翻出之前案件的記錄——在趙誌剛案中,發現的手表停止在217;在陳秀娟案中,最後一個監控拍到她的時間也是217前後。
“不是隨機的時間,”林宇恍然,“是某種標誌或簽名。”
所有使用過這個“簽名”的案件,背後都有周偉的身影。
第二天,在麵對這個發現時,周偉的鎮定終於瓦解。但他仍然拒絕交代,隻是重複著一句話:“你們什麼都不知道。”
深夜,林宇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這次是個變聲處理過的聲音:
“想知道真相嗎?明晚十點,城南廢棄紡織廠。單獨來。”
電話隨即掛斷。林宇站在窗前,看著雨中的城市。他知道這可能是個陷阱,但更是揭開真相的機會。
徐達遠堅決反對:“太危險了!可能是調虎離山。”
但林宇已經下定決心:“如果周偉背後真的還有人,我們必須冒這個險。”
計劃很快製定:林宇單獨前往,特警隊在外圍布控,隨時準備接應。
雨又下了起來,敲打著窗玻璃,像是在為這場冒險奏響序曲。
林宇檢查著配槍,心中莫名平靜。他知道,這場雨夜的對決,或許將揭開所有謎團的最終答案。
而那個隱藏在幕後的“”,這次可能真的要現身了。
喜歡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請大家收藏:()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