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頒布,如同在焦土鎮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每個角落。
最初的混亂和適應期過後,在陳穩有意無意的引導和“能力賦予”的暗中催化下。
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開始迸發出來。
第一個顯著的變化,發生在工建司。
修複城牆和房屋是當務之急。
石墩帶著一群鐵匠和壯勞力,圍著那截被撞得最慘的城門段發愁。
木材需要從後山砍伐,運輸費力,加工緩慢。
陳穩巡視至此,並未多言,隻是看似隨意地指了指人群中幾個看起來機靈又肯賣力氣的年輕小夥。
“你,你,還有你,過來跟著石師傅搭把手,多用點心學。”
同時,意念微動。
集中賦予——目標,選定三人,效果,約2倍!側重於力量、耐力及手藝領悟力)
那三個被點名的年輕人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感到身體一熱,一股使不完的勁兒湧了上來。
更重要的是,看著石墩講解如何榫卯、如何加固,腦子裡變得異常清楚!
平時覺得複雜無比的木工技巧,此刻仿佛一點就通。
“咦?你這小子,悟性不錯啊!”
石墩很快發現了異常,其中一個叫二狗的青年。
昨天還笨手笨腳,今天竟然能獨立完成一個頗為複雜的加固結構了。
而且力氣也見長,扛木頭都不帶喘大氣的。
另外兩人也是如此,工作效率遠超旁人。
石墩大喜過望,隻當是這幾個小子開了竅。
或是被戰事激發了潛能,更加用心教導。
在這三個“尖子生”的帶動下,整個工建司的效率竟然提升了一大截。
修複進度肉眼可見地加快。
原本預計需要半個月才能修複的城牆缺口,看來十天之內就能完成。
陳穩默默觀察,心中滿意。
這種小範圍的、針對性的能力賦予,消耗極小,效果卻立竿見影!
尤其適合在關鍵環節培養“技術骨乾”,從而帶動整體。
第二個變化,體現在農墾司。
春耕在即,但經過戰亂,許多農具損壞遺失,耕牛更是稀缺。
趙老蔫愁得在田埂上轉圈。
陳穩找到他,提出了一個想法:
“趙叔,光靠人力太慢。”
“我看後山溪流水量不小,能不能想法子弄個水車,或者改進一下犁具?”
趙老蔫一臉為難:
“頭兒,這……水車老漢聽說過。”
“可那精巧玩意兒,咱沒人會造啊。”
“犁具倒是能改,可怎麼改才好?”
陳穩沒有直接給出圖紙
——那太過驚世駭俗。
畢竟是16倍的思維靈感碰撞出來的東西。
他隻是召集了幾個老農和工建司裡手巧的人,一起蹲在地頭商量。
討論中,陳穩看似無意地提出幾個方向:
“能不能把犁頭做得更尖利些?能不能做個架子,讓人在前麵拉省力點?”
同時,他再次悄然動用能力。
廣泛賦予——目標,參與討論的工匠和老農,效果,約1.5倍!側重於思維敏捷度、經驗聯想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