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林舟幾乎連軸轉,每天隻睡四個小時,飯都是隨便扒兩口,腦子裡全是方案、材料和截止日期。
6月10號一早,天剛亮,林舟就揣著寫好的方案,騎著自行車去市教育局。教育局在市中心的老辦公樓裡,門口的台階上爬滿了青苔。
負責科技創新大賽報名的是個三十多歲的女老師,戴著眼鏡,接過方案時,原本漫不經心的表情,在看到第一頁“智能校園管理係統架構圖”後,突然坐直了身子,推了推眼鏡:“同學,這方案是你自己寫的?架構圖也是你畫的?”
“是,老師,從創意到細節都是我一點點琢磨的,架構圖是根據功能模塊畫的。”林舟語氣平穩,心裡卻捏著把汗——他怕老師看出方案裡超越時代的想法,畢竟2008年,“係統管理”這個概念在中學生裡還很陌生。
好在老師沒多問,隻是認真翻了幾頁方案,時不時點頭,最後抬頭對他說:“思路挺新穎的,以前沒見過這種校園管理類的創意。省級賽在下周六,地點在江城一中,你得準備個ppt答辯,好好表現,有希望拿獎。”
“謝謝老師!”林舟鬆了口氣,接過報名回執,小心地折好放進兜裡。
從教育局出來,他馬上去附近的打印店,把方案打印裝訂成冊——封麵用了淺藍色的卡紙,印上“智能校園管理係統方案”幾個字,看起來更正式。
打印店的老板看著厚厚的方案,還笑著說:“同學,你這是要參加啥比賽啊?這麼認真。”
“科技創新大賽。”林舟笑著回應,心裡滿是乾勁。
回到家,他沒歇著,又打開電腦做ppt。他以前沒學過ppt製作,就靠在網吧查的教程,一點點摸索——插入圖片、調整字體大小、加簡單的切換動畫。
熬到半夜,終於做出了一份不算精致但邏輯清晰的答辯稿:首頁是方案名稱和他的名字,中間是架構圖和功能介紹,最後是預期效果和總結,總共20頁,不多不少,剛好能在答辯時間內講完。
6月11號,林舟開始準備高校專項計劃的材料。
按照教育部門官網的要求,需要提交高中三年的成績單、戶籍證明、個人陳述,還要寫一封“對目標專業的認知”。
成績單好辦,他騎著自行車去學校找班主任。
班主任是個五十多歲的語文老師,看到他,還念叨:“林舟啊,高考完彆鬆懈,等成績出來填誌願才是關鍵,要是有不懂的就來問我。”
“謝謝老師,我這次來是想麻煩您開下高中三年的成績單,我要報高校專項計劃。”林舟把準備好的申請表遞過去。
班主任愣了一下,接過申請表:“高校專項計劃?你有把握嗎?這可是要報一本院校的。”
“我想試試,老師。”林舟語氣堅定。
班主任看著他認真的樣子,沒再多說,從檔案櫃裡找出他的成績單,蓋上學校的公章,遞給他:“好好準備,彆辜負自己的努力。”
戶籍證明需要去派出所開,林舟拿著戶口本,很快就辦好了。
難的是個人陳述和專業認知——個人陳述不能寫得空洞,得有具體的經曆和想法;專業認知要體現對計算機專業的理解,不能隻說“喜歡電腦”。
林舟坐在書桌前,回憶前世做互聯網產品的經曆,把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解一點點寫進去:“我希望通過編程解決校園管理中的效率問題,比如老師排課需要手動登記,容易出錯,我想做一個能自動排課的係統;未來我希望能開發貼近普通人生活的互聯網產品,讓科技能幫到更多人。”
他還特意提到了正在準備的科技創新大賽,把方案裡的內容寫進去,讓個人陳述更有說服力。
寫好後,他又通讀了三遍,修改掉那些太“超前”的詞——比如把“大數據”改成“數據整理”,把“用戶體驗”改成“使用感受”,確保符合一個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才拿去打印。
6月12號,是自主招生材料提交的最後一天。林舟早就選好了三所滬城的一本院校——分彆是滬城理工大學、滬城師範大學和滬城郵電大學,都是前世蘇晴可能報考的複旦大學附近的院校,這樣就算考不上複旦,也能和她在同一個城市。
每所學校的自主招生要求不同:滬城理工大學需要學科特長證明,滬城師範大學需要兩封推薦信,滬城郵電大學需要“對通信技術的理解”。
推薦信他沒有,就找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幫忙寫。
班主任雖然驚訝他突然要報自主招生,但看他這段時間的認真勁兒,還是答應了,在信裡寫了“該生近期學習態度積極,有較強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數學老師也在信裡誇他“數學思維靈活,善於解決複雜問題”。
學科特長證明沒現成的,林舟就把科技創新大賽的報名回執和方案摘要附在後麵,還加了一段自己寫的“計算機基礎學習總結”——裡麵提到了《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兩本書,把靠“過目不忘”背下來的知識點整理成筆記,看起來像是認真學過的樣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給滬城郵電大學的“通信技術理解”,他結合了前世對5g的了解,但沒提“5g”,隻寫了“未來通信技術會更快速、更便捷,能實現遠距離的數據傳輸,比如在校園裡,學生能通過終端機隨時查詢教學資源”,既體現了思考,又不超越時代。
下午五點,林舟騎著自行車,趕在郵局關門前,把三所學校的自主招生材料寄了出去——每個信封上都寫清楚了學校名稱、招生辦地址和聯係人,貼了足夠的郵票。
看著郵差把信封放進郵袋,他長長舒了口氣——這三天像打仗一樣,累得眼睛都紅了,但現在,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結果了。
回到家,林建國正在廚房煮麵條,看到他,趕緊端出一碗熱牛奶:“快喝了,補補身子,看你這眼睛紅的,彆這麼拚,身體要緊。”
“爸,沒事,就累這幾天。”林舟接過牛奶,喝了一口,暖到了心裡,“等比賽和申請有結果了,就能鬆口氣了。”
他走到書桌前,翻開筆記本,在最後一頁寫下幾個重要的日期:
6月14號: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賽答辯
6月20號:高校專項計劃資格審核出結果
7月初:自主招生麵試
每一個日期後麵,都畫了個小小的對勾——那是他衝擊一本的希望,也是他重生後,第一次不靠係統獎勵,全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未來。
窗外的夜色漸濃,台燈的光落在筆記本上,林舟的眼神格外堅定。
他知道,接下來的答辯和麵試,才是真正的考驗——答辯要麵對評委的提問,麵試要回答專業相關的問題,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他拿出科技創新大賽的方案,又看了一遍,在心裡默默演練答辯的流程:先介紹方案的背景,再講架構和功能,最後說預期效果,遇到評委提問就坦誠回答,實在不會的就說“後續會繼續學習完善”。
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落在方案上,林舟的心裡滿是期待——他相信,這一次,他一定能改寫命運。
喜歡重生在2008簽到請大家收藏:()重生在2008簽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